向子云
- 作品数:94 被引量:511H指数:11
- 供职机构: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社会发展领域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哲学宗教更多>>
- 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孤立性肺结节中的应用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三维重建技术在孤立性肺结节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于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三维重建技术组征象(分叶征、毛刺征以及胸膜牵拉征等)的显示率明显高于CT组,且其征象诊断的准确性、特异性、敏感性、阴性预测值以及阳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CT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孤立性肺结节的临床诊断中,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具有确切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 王刚向子云刘仰生
- 关键词: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计算机辅助诊断
- 三维率在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孤立性肺结节(SPN)的形态特征及三维率在SPN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83例SPN,通过多平面重组(MPR)及容积再现(VR),直观判断SPN的基本形态,并分别测量MPR和VR的三维率,统计分析2种方法的差异以及在良恶性SPN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恶性SPN在MPR和VR上显示为圆形的概率均高于良性SPN(P<0.05)。MPR三维率的诊断阈值为1.487时,对SPN的良恶性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89.7%)和特异度(88.9%);VR三维率的诊断阈值为1.359时,对SPN良恶性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96.6%)和特异度(100%)。结论恶性SPN在VR图像上显示为圆形的概率高于良性结节,在VR图像上测量SPN的三维率更有价值。
- 陈子敏向子云王毅余辉詹勇
- 关键词:孤立性肺结节
- 多层螺旋CT对胸部创伤的诊断价值
- @@胸部外伤是近年来我国城市人口死亡的第5大原因,死亡率可达25%。临床上局部往往有压痛、挤压痛或呼吸痛、骨折摩擦音、气急、胸闷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出现心脏和气管移位、连枷胸等体征。因此迅速准确地对胸部创伤做出诊断对挽救患...
- 王静波向子云詹勇肖树恺韦日宇刘涛武胜杨存保
- 关键词:多层螺旋CT胸部创伤
- 多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超早期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 应用多层螺旋CT(MSCT)借助特殊软件进行脑灌注成像 ,观察超早期急性脑梗死动态变化。方法 静脉注射 10 0ml碘海醇 ,应用西门子SENSATION4型多层螺旋CT ,对 2 3例发病 6h以内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扫描观察时间 -密度曲线 ,测定梗死区和对侧正常对照区的血流灌注值局部脑血流量 (rCBF) ,局部脑血流容积 (rCBV) ,平均通过时间 (MTT)等 ,并获得相应参数的脑灌注CT成像 ,所有病例至少在发病 1周后复查 1次普通CT。结果 2 3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中 2 0例其脑梗死侧rCBF比对侧显著降低 (P <0 .0 1) ,有 17例患者 1周后复查CT发现其最终梗死面积比 6h内脑灌注的面积有缩小 (P <0 .0 5 ) ,证明此组患者在梗死灶中心周围有缺血性半暗区存在 ,有 3例患者 1周后CT图像显示最终梗死面积与 6h内脑灌注成像面积无明显差异。结论 多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可以在急性脑梗死发病 6h内超早期明确梗死灶部位及范围 ,以及发现缺血坏死灶周围是否存在缺血性半暗带。
- 王合森陈润成徐炜华朱平先向子云谭朝晖陈艺莉邹莲霞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超早期
- 多层螺旋CT容积漫游技术三维重建在脊柱损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容积漫游技术(VRT)三维重建成像方法,评价其在脊柱损伤诊断的价值。方法:对65例脊柱损伤患者进行CT容积扫描,将原始图像进行低对比及高对比薄层重建,然后将重建图像导入CT3D工作站,选择合适CT值范围、不透明度、明亮度对脊柱损伤及术后病例脊柱进行VRT成像。并由2位CT诊断医生共同对相应图像进行观察分析。结果:VRT图像可清楚显示脊柱骨折移位、骨折线走向及脊柱损伤的三维空间关系;对内固定术后脊柱,VRT图像能清楚显示固定物与周围结构立体关系,基本无金属伪影。结论:多层螺旋CT-VRT后处理成像能清楚、立体、直观、多方位地显示脊柱损伤及术后改变,可为临床医生治疗及随访提供依据。
- 韦日宇向子云肖树恺
- 关键词:脊柱损伤
- MRI弥散张量成像对前列腺疾病的诊断价值
-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分别对22例PCa和31例BPH患者及20名健康志愿者的前列腺进行常规MRI、动态增强MRI及DTI扫描,通过常规MRI及动态增强MRI图像对所有病...
- 周洁史长征向子云罗良平吴何嘉
- 关键词:前列腺疾病MRI弥散张量成像
- 多层螺旋CT在诊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诊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作用及价值。方法 对53例临床诊断为HIE的患儿用西门子SOMATOM Sensation4四层螺旋CT机进行扫描,扫描参数为80-120KV,50-70mAs,层厚、层距均为8.0mm。结果 53例中,正常4例;HIE49例,其中轻度36例,中度9例,重度4例;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10例。结论 多层螺旋CT能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提供可靠依据,并且具有检查快速、诊断准确和患儿接受的辐射剂量少等优点。
- 叶曲扬向子云张军吴璇
- 关键词:多层螺旋CT影像学诊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蛛网膜下腔出血
- 动脉硬化症的多排CT仿真血管镜诊断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探讨多排CT应用仿真血管镜技术对动脉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35例临床诊断为动脉硬化症病人及40名正常人行多排螺旋CT扫描,将所有的CI图像进行低对比薄层重建,然后将重建图像导入CT3D工作站,用软件CT仿真内镜、多平面成像、最大密度投影、容积成像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并就正常血管及病变血管在CT仿真血管镜中的改变进行分析和记录。结果对入选的35例病人和40名健康志愿者进行了CT仿真血管镜成像,35例临床诊断为动脉硬化症的病人中,血管壁钙化32例共102处病变,血管内壁不规则及增厚30例,血管狭窄29例,动脉硬化斑块19例66处病变;40例正常人的血管仿真血管镜图像表现为血管壁光滑,管腔无狭窄;12例冠心病病人同时行血管造影术检查,其结果与CT仿真血管镜成像检查相似。结论用多排螺旋CT仿真血管镜诊断动脉硬化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朱平先向子云王合金郭盛
- 关键词:多排螺旋CT内镜技术动脉硬化症冠心病血管造影术
- 多层螺旋CT Dental成像技术在磨牙区牙种植术前设计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7
- 2008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 (MSCT) Dental成像技术在磨牙区牙种植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7例磨牙区部分缺失牙患者行多层螺旋CT薄层容积扫描,重建出二维图像后导入工作站,通过专用Dental软件包及3D重建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结果应用Dental软件及3D重建技术可以获得拟种植区颌骨的全景形态,局部牙槽骨的高度、宽度、骨质密度及牙槽骨与下颌管及上颌窦的关系,牙列的空间关系等。结论多层螺旋CT Dental成像技术是磨牙区牙种植术前设计和评估的有效工具。
- 向子云詹勇叶坚高永波吴惠玲
- 关键词:牙种植成像断层摄影术
- 十二指肠间质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被引量:10
- 2011年
- 目的:分析十二指肠间质瘤的CT、MRI表现,旨在提高对十二指肠间质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免疫组化证实的十二指肠间质瘤的CT和MRI表现,其中12例患者行CT检查,4例行MRI检查,将影像学表现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16例患者中,病理诊断交界性或交界性偏低度恶性潜能5例,低度恶性4例,中-高度恶性7例。影像学表现为十二指肠区类圆形或分叶状软组织肿块,平扫主要表现为实性或者囊实性混杂密度/信号,动态增强后实性肿块或肿块实性部分明显强化,门静脉期持续强化,部分门脉期强化幅度高于动脉期;12例CT检查者中有10例伴有囊变或坏死区呈不均匀强化。16例肿瘤中3例病灶内见钙化,5例病灶内出现气体影。结论:十二指肠间质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特征密切相关;CT和MRI对其定位诊断有重要价值,其中MRI在显示病灶出血、囊变方面更具优势。
- 詹勇向子云谭琪蔡汉寿王静波吴明灿
- 关键词:十二指肠间质瘤组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