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棉花
  • 5篇黄萎病
  • 5篇病害
  • 3篇抗性
  • 2篇多抗
  • 2篇叶型
  • 2篇育种
  • 2篇田间
  • 2篇主要病害
  • 2篇落叶型
  • 2篇棉种
  • 2篇抗性育种
  • 2篇黄萎病菌
  • 2篇根腐
  • 2篇根腐病
  • 2篇病菌
  • 1篇调节剂
  • 1篇多抗性
  • 1篇新农药
  • 1篇药材

机构

  • 10篇山西省农业科...
  • 5篇山西省农业科...
  • 2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运城市农业局

作者

  • 15篇吉贞芳
  • 8篇许爱玲
  • 3篇李建勋
  • 3篇刘惠民
  • 3篇宋昱
  • 2篇张爱莲
  • 2篇段国琪
  • 2篇谢三刚
  • 2篇樊宝华
  • 2篇杨六六
  • 2篇孙旭霞
  • 2篇王玉香
  • 1篇竹长青
  • 1篇竹常青
  • 1篇陈朝辉
  • 1篇黄雪民
  • 1篇党泽普
  • 1篇张林水
  • 1篇张战备
  • 1篇杨淑巧

传媒

  • 6篇中国棉花
  • 4篇山西农业科学
  • 1篇山西农业
  • 1篇植物保护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棉花学报
  • 1篇北方果树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06
  • 5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1
  • 1篇1999
  • 1篇1998
  • 2篇1995
  • 1篇1989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根茎类药材的主要病害
2001年
随着我区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及耕作制度的改变,根茎类药用植物种植面积也逐渐扩大,新的病害也随之而来.为了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确保根茎类药用植物的发展,我们简单地介绍一下该药用植物主要病害的诊断和防治.
吉贞芳许爱玲张战备
关键词:根茎类药材病害根腐病叶斑病黄斑病
玉米粗缩病发生危害与播期和品种的关系被引量:27
1998年
玉米粗缩病发生危害与播期和品种关系密度。1997年试验6个播期,发现7个品种在6月5日、4月15日、4月25日、5月25日播种的发病均较轻,而5月5日、5月15日播种的发病重。参试的7个品种发病差异很明显,Sh22×京404、中玉5号抗病性比较好,晋单34号和H9601较耐病,而中玉4号、新唐抗5号、自选系×黄早4均属感病类型。
吉贞芳王安乐李建勋董喜才陈朝辉苏智宗仝岗山
关键词:玉米粗缩病播期
桃树圆斑根腐病的鉴定与防治
2005年
竹常青董少鹏杨淑巧许爱玲吉贞芳
关键词:桃树圆斑根腐病症状表现农业防治化学防治
99植宝防治棉花枯、黄萎病的效果
2005年
吉贞芳许爱玲张爱莲徐广益刘春城孙旭升
关键词:黄萎病土传病害棉花产量致病类型棉种棉区
棉花病害多抗筛选技术和应用的研究
1995年
1985~1988年对棉花多抗筛选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如下:①室内测定种子对霉菌的感染状况,抗感品种之间差异比较明显;②在低温条件下将筛选出的抗霉菌和发芽慢的种子在田间直接种植,苗病、枯萎病、黄萎病均有明显减轻的趋势;③室内筛选出的抗霉菌材料在盆栽中再经过苗病,枯萎病、黄萎病的程序间接改良筛选,可以较快地获得好的多抗材料;④棉属不同的三个栽培种抗霉菌能力也有差别,其中中棉抗性最强,陆地棉次之,海岛棉最差;⑤种子抗霉菌性状与棉苗根病、枯萎病、黄萎病的抗病性及小区子棉产量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樊宝华吉贞芳李健勋党泽普
关键词:棉花多抗性病害抗性育种
转Bt基因抗虫棉对黄萎病的响应
2005年
许爱玲段国琪王小民吉贞芳
关键词:转BT基因抗虫棉黄萎病品种(系)
新农药对棉花枯、黄萎病菌的抑制作用和田间防效试验被引量:1
2006年
张爱莲吉贞芳许爱玲姚孝忠董晓玲
关键词:田间防效试验黄萎病菌新农药棉花生长调节剂经济收入
运城新保苗种衣剂防治苗期病害的研究
1999年
1995~1997 年连续3 年调查、取样、分离,认为运城地区棉苗根病的种类主要为立枯病菌(RhizoctoniasolaniKuhn)和红腐病菌(Fusarium spp.)。通过对种衣剂1、2、3 号室内毒力测定,盆栽接菌、小区和大田与现有种衣剂的试验比较,该3 种种衣剂对立枯、红腐病防治效果均很好,特别是运城1 号与现有药剂北农牌、天津牌比较,防治效果极为显著,对立枯病的防治效果尤为突出。
李建勋刘惠民曹美莲吉贞芳许爱玲苏智宗仝岗山卢全有
关键词:种衣剂苗期病害
万寿菊主要病害的诊断和化学药剂抑制效果的测定被引量:5
2005年
宋昱谢三刚王玉香吴秀峰吉贞芳
关键词:主要病害化学药剂万寿菊一年生草本植物观赏价值
黄河流域棉花落叶型黄萎病发生消长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被引量:1
2013年
2001—2005年,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棉花落叶型黄萎病地(致病菌系为落叶型SXMV4I型),对晋棉13号感病品种6月初至8月下旬进行了棉花黄萎病的系统调查,并结合当地的气温、相对湿度等气象因子对黄萎病的发生消长关系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当每年6—8月月平均气温在24~26℃之间,雨日在12 d以上,降雨量在100 mm以上,大气相对湿度在70%~80%之间,均最适宜黄萎病的发生;黄萎病病情指数的增加与相对湿度的相关性很密切,与雨日和降雨量相关性较差,与气温的相关性最差,但偏相关中相对湿度与雨日相关性极强;合并5 a的资料,通过多因子和偏相关系数的筛选,得出平均5 d内病指(y)与相对湿度(x1)和雨日(x2)的二元回归方程为y=1.981 7x1+12.230 5x2-120.54。
孙旭霞王娇娟黄雪民蔡岳吉贞芳
关键词:黄河流域棉花黄萎病气象因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