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财盛
- 作品数:58 被引量:319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脉管肿瘤与脉管畸形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总结脉管性疾病(脉管肿瘤与脉管畸形)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该疾病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方式。【方法】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6年1月至2009年9月期间的592例脉管肿瘤及脉管畸形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脉管肿瘤187例(31.6%),脉管畸形405例(68.4%)。脉管肿瘤及脉管畸形最常见的受累部位分别为头颈部(41.2%)及下肢(37.0%);前者出现临床不适症状的比例(8.6%)低于后者(30.9%);前者病灶累及肌肉或骨关节的比例(12.3%)低于后者(6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在治疗方式的选择上不尽相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脉管肿瘤与脉管畸形患者的临床特点各异,应个体化选择治疗方案。
- 潘凌霄叶财盛郑文博黄勇波叶润仪李松奇李晓曦王深明
- 关键词:脉管畸形
-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腔内修复术后并发症分析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总结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TAAD)腔内修复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诊治经验。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12年5月接受腔内治疗的58例TAAD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平均年龄54.3(41~79)岁。35例单纯接受腔内治疗,23例接受杂交手术:升主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旁路3例,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旁路3例,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旁路15例,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右颈总动脉旁路2例。结果总技术成功率为98.3%(57/58)。并发症包括内漏14例,脑卒中5例,支架源性新破口1例,血管旁路术后吻合口假性动脉瘤2例。术后30天内死亡7例。随访(35.5±5.4)个月,随访期间死亡2例,其余患者均健康生存。结论 TAAD腔内治疗后并发症较累及降主动脉疾病的腔内修复术更为常见,脑卒中是重要的致死性并发症,应引起足够重视。
- 王冕常光其王深明姚陈殷恒讳李松奇叶财盛胡作军王劲松李晓曦
-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并发症
- 继发性甲状腺恶性肿瘤7例报告
- 1999年
- 甲状腺结节临床常见,但其中继发性甲状腺恶性肿瘤所占比例极低,临床明确诊断为继发性甲状腺恶性肿瘤者罕见。现将本院1979~1998年收治的7例继发性甲状腺恶性肿瘤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5例,女2例。年龄32~61岁,平均(441±13?..
- 叶财盛王深明黄灿之陈国锐刘智莉
-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继发性
- 甲状腺外科疾病的生物治疗
- 2005年
-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疾病的生物学治疗是目前医学研究重点之一.有关甲状腺外科疾病的生物治疗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结果.本文对近年来本领域生物治疗研究的一些热点进行介绍.
- 王深明叶财盛
- 关键词:甲状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肿瘤免疫疗法基因疗法
- 超选择性供瘤血管栓塞后手术切除颈动脉体瘤的临床体会被引量:7
- 2009年
- 目的探讨术前超选择性动脉栓塞在颈动脉体瘤切除术中的作用及颈动脉体瘤合适的治疗方式。方法33例直径〉3cm的颈动脉体瘤患者术前均行彩色多普勒检查,然后行超选择性供瘤血管动脉栓塞后再行手术切除。其中10例10侧于栓塞后第4天行手术治疗,23例24侧于术后第1灭行手术切除。术中5例行颈动脉重建术,其中1例行颈外动脉颈内动脉吻合,3例用大隐静脉移植行颈总动脉领内动脉吻合,术中常规行动脉转流术。另1例行颈内动脉修补术,未行动脉转流。结果全部瘤体均一期切除。1例剥离瘤体时颈内动脉撕裂行修补术,术后当天发生2次对侧肢体偏瘫,第2灭肢体活动恢复正常,但讲话不清,舌头偏瘫。MRI检查提示脑栓塞。3个月后恢复。其余病例术后无啮缺血及不叮逆的颅神经损伤。结论术前超选择性供瘤动脉栓塞后手术切除是治疗颈动脉体瘤合理的手术方式,可以减少术中出血,减少颅神经损伤。
- 李松奇叶财盛胡作军林勇杰李晓曦吕伟明王深明
- 关键词:颈动脉体瘤
- 疾病严重程度对脉管性疾病治疗及预后的影响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脉管性疾病严重程度与疾病类型,治疗方式以及预后情况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592例脉管性疾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将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度3级。结果轻、中、重度组的比例依次为46.8%、41.5%、11.7%,脉管畸形患者的总体病情较脉管肿瘤患者严重。3组在治疗方式的选择上差异较大。中度组的总体疗效较重度组好,较轻度组差。结论利用疾病严重程度对脉管性疾病患者进行分类,可能有助于今后治疗方式的选择,手术的实施以及疗效的评估。
- 潘凌霄叶财盛黄勇波叶润仪廖登辉郑文博王深明李晓曦
- 关键词:脉管性疾病疾病严重程度疗效
- 赈灾资金使用监察问题的进化博弈分析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并存甲状腺癌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6月深圳市西乡人民医院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39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并存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共39例,占同期甲状腺癌患者的35.1%,发病年龄14-78岁,平均年龄(44.2±14.1)岁,男女比例为1:2.9。肿块直径〈2.0cm者占64.1%,Ⅰ期20例、Ⅱ期9例、Ⅲ期4例、Ⅳ期6例。病理类型以乳头状癌为主(71.8%)。结论:结节性甲状腺肿并存甲状腺癌的癌灶较小,乳头状癌占绝大多数;术前超声和术中冰冻切片快速病理检查是提高并存甲状腺癌检出率的关键;定期随访有利于提高结节性甲状腺肿并存甲状腺癌患者的早期诊断率。
- 彭向阳黄振华黄思辉蔡小辉李荣江刘维藩叶财盛
- 关键词:挪用监察进化博弈进化稳定策略
- 无转移分化型甲状腺癌首次手术范围的选择被引量:23
- 2007年
- 目的探讨无转移分化型甲状腺癌首次手术范围的选择。方法总结本院1995年1月至2004年12月经外科手术治疗的504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其中首次手术无转移的病例329例,按 TNM 分期,有92.1%(93例)的 T_1病例,88.3%(166例)的 T_2病例,91.7%(22例)的 T_3病例和75%(12例)的 T_4病例行范围小于全甲状腺切除的术式。比较 T 分期各组间及不同手术范围间的复发情况。结果有37例(8.9%)复发,其中首次手术无转移者29例。T_1和 T_2组的复发比例无差异(P>0.05);T_1和 T_2组的复发比例分别与 T_3或 T_4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_1和 T_2组无转移分化型甲状腺癌采用范围小于全甲状腺切除术式的复发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喉返神经损伤率为1.2%,2.0%的患者出现一过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无一例发生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结论对于 T_1和 T_2期的无转移分化型甲状腺癌,选择范围小于全甲状腺切除术,特别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是可取和合理的手术方式,既可有效清除肿瘤,又可有效避免术后并发症:对于 T_3和 T_4期无转移分化型甲状腺癌应采取全甲状腺切除术。
- 王深明叶财盛李晓曦刘仁斌黄雪玲叶洁莲
-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肿瘤转移手术治疗手术范围
- Graves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gp130 mRNA的表达
- 2008年
- 目的探讨Grave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内gp130 mRNA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前后不同时期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细胞原位杂交技术、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检测分析Graves患者病程不同时期与正常对照组PBMCs内gp130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gp130 mRNA原位杂交棕黄色阳性物质主要分布在细胞膜附近,胞浆着色较浅,正常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仅有少量的gp130 mRNA表达(16.02±4.77),Graves患者gp130 mRNA表达量较对照组高,其中初发期组患者表达量最高(28.51±6.63),经治疗至维持期gp130 mRNA表达量明显降低(22.25±2.92),但仍较正常对照组高(P=0.015);停药组患者gp130 mRNA表达量(17.98±8.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明显低于初发组患者。结论Grave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gp130 mRNA表达被激活,初发期组患者PBMCs中gp130 mRNA表达程度最高,随甲亢治疗好转逐渐恢复至正常。
- 孟栋栋廖志红郑亮吕伟明李晓曦叶财盛肖亦斌
- 关键词:GRAVES病白细胞介素6GP130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 甲状腺孤立性结节的诊断程序——356例分析
- 1998年
- 对356例甲状腺孤立性结节中的症状和体征、B超检查、B超结合核素显像检查等进行分析,得出症状和体征、B超、B超结合核素显像在区别良恶性结节的作用的结果,提出对良、恶性甲状腺孤立性结节的诊断程序。
- 黄灿之叶财盛陈国锐
- 关键词:B型超声检查核素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