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钊
- 作品数:12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二甲双胍上调βKlotho抑制雄激素相关的前列腺癌上皮间质转化
- 研究背景: 世界范围内,前列腺癌在男性所有恶性肿瘤中发病率位居第二,在美国的发病率已经超过肺癌,成为第一位危害男性健康的肿瘤,在我国其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早期患者可通过根治性手术或者根治性放疗治愈。对于晚期前列腺...
- 刘钊
- 关键词:前列腺癌二甲双胍上皮间质转化
- 创业板公司股权再融资行为研究
- 随着党中央对于资本市场越来越重视,创业板作为具有特定历史意义和市场定位的板块,在整个市场上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大。而伴随着再融资政策的逐步推出,股权再融资在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资本运作中正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对于股权再融资的研...
- 刘钊
- 关键词:经营绩效
- 文献传递
- 偏侧咀嚼对大鼠咬肌线粒体的影响
- 2012年
- 目的探讨偏侧咀嚼对大鼠咬肌线粒体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偏侧咀嚼致咬肌功能紊乱的机制。方法用电镜观察线粒体形态和数目的变化并计算线粒体损伤指数;用原子分光光度法检测Ca2+含量;用分光光度法检测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道(MPTP)的开放程度。结果实验组拔牙侧线粒体损伤指数评分均低于实验组非拔牙侧,并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其中,4周组评分最低。除8周组以外实验组拔牙侧Ca2+含量均升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4周组Ca2+含量升高最为明显。实验组拔牙侧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道的开放程度均大于实验组非拔牙侧和对照组(P<0.05),6周组达到最高。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的开放程度与线粒体损伤程度呈负线性相关(r=-0.74,P<0.05)。结论高含量Ca2+激活了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开放的相关信号通路,引起线粒体损伤和细胞凋亡,这可能是偏侧咀嚼致咬肌功能紊乱的发生机制之一。
- 王晓飞丁婷婷刘钊汲平林雪芬祁东冯丹丹
- 关键词:偏侧咀嚼钙离子
- 基于内部市场化的LK集团成本预算研究
- 随着经济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国内商业银行的生存状况越来越残酷,需要不断地调整组织架构,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才能站住脚跟。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都认同人力资源对于组织的重要性,而绩效管理作为人力资源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把企...
- 刘钊
- 关键词:商业银行绩效管理
- 阻断B7/CD28共刺激通路抑制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研究
- [研究背景]
肝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最佳方法乃至唯一的选择。决定肝脏移植成败的关键性问题之一是受体对移植器官的排斥反应,受体对移植器官的排异反应根源于T淋巴细胞的激活和增生。近年研究发现,T细胞的激活依赖于...
- 刘钊
- 关键词:共刺激分子排斥反应肝脏移植
- 文献传递
- P38MAPK在偏侧咀嚼大鼠咬肌适应性改建中的作用
- 目的:研究偏侧咀嚼后大鼠咬肌组织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基因(Mitogen-activatedproteinkinase)表达的变化、Ca2+含量的变化及咬肌组织微观结构的改变,探讨P38基因在大鼠偏侧咀嚼模型咬肌适应...
- 刘钊
- 关键词:偏侧咀嚼
- 偏侧咀嚼不同时期大鼠咬肌纤维类型变化的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大鼠偏侧咀嚼在不同时期引起咬肌纤维类型发生变化及咀嚼肌群发生功能紊乱的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偏侧咀嚼模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左侧拔除上颌磨牙,右侧不拔牙,对照组左侧上颌磨牙仅安放拔牙钳,但并不拔牙。三磷酸腺苷酶染色法观察建模后2、4、6周,实验组、对照组咬肌纤维类型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建模后2、4、6周,实验组Ⅰ型肌纤维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建模后2周,实验组拔牙侧Ⅰ型肌纤维比例高于非拔牙侧(t=3.197,P=0.043);拔牙侧(t=-8.302,P<0.01)和非拔牙侧(t=-5.688,P<0.01)均高于对照组。建模后4周,实验组非拔牙侧Ⅰ型肌纤维比例较拔牙侧高(t=-5.780,P<0.01);非拔牙侧(t=-6.528,P<0.01)和拔牙侧(t=-4.313,P=0.004)均高于对照组。建模后6周,实验组非拔牙侧Ⅰ型肌纤维比例较拔牙侧高(t=-14.619,P<0.01);非拔牙侧较对照组高(t=-10.303,P<0.001);拔牙侧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66,P=0.527)。结论偏侧咀嚼导致双侧咬肌纤维类型改变,主要表现为Ⅱ型纤维向Ⅰ型纤维转换,这可能导致了咀嚼肌群的功能紊乱。
- 丁婷婷王子娴刘钊林雪芬祁冬汲平
- 关键词:偏侧咀嚼咬肌肌纤维类型
- 偏侧咀嚼对大鼠咬肌组织Ca^(2+)质量分数、Ca^(2+)-ATP酶活性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研究偏侧咀嚼后大鼠咬肌Ca2+质量分数、Ca2+-ATP酶活性以及咬肌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 2009年9—10月于山东大学动物实验中心选取8周龄雌性Wistar大鼠1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偏侧咀嚼组,每组各5只。偏侧咀嚼组大鼠拔除左侧上颌磨牙;对照组大鼠模拟拔牙操作,不拔除牙齿。4周后处死各组大鼠,切取浅层咬肌组织。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咬肌组织中Ca2+质量分数;Ca2+-ATP酶活性运用超微量Ca2+-ATP酶试剂盒测定;透射电镜观察咬肌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偏侧咀嚼组大鼠拔牙侧Ca2+质量分数较非拔牙侧及对照组均有明显升高(P<0.05);偏侧咀嚼组大鼠拔牙侧Ca2+-ATP酶活性较非拔牙侧及对照组均有明显降低(P<0.01)。透射电镜下观察发现,偏侧咀嚼组大鼠咬肌组织的超微结构与对照组相差较大,损伤表现拔牙侧重于非拔牙侧。结论偏侧咀嚼后大鼠拔牙侧咬肌Ca2+质量分数升高、Ca2+-ATP酶活性降低以及咬肌超微结构出现病理性变化。
- 刘钊徐龙博丁婷婷祁冬林雪芬汲平
- 关键词:偏侧咀嚼咬肌CA2+CA2+-ATP酶
- 偏侧咀嚼致大鼠咬肌功能损伤的机制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大鼠偏侧咀嚼过程中大鼠咬肌过氧化物酶增殖激活受体γ协同刺激因子-1α(PGC-1α)、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及线粒体损伤程度的表达变化规律,进一步研究偏侧咀嚼致咬肌功能紊乱的机制。方法:取8w龄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咬肌,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法检测咬肌中PGC-1αmRNA及GLUT4mRNA的相对表达量;电镜观察线粒体形态和数目的变化并计算线粒体损伤指数。结果:拔牙侧与非拔牙侧PGC-1αmRNA表达量第4w最高,第8w最低;除第6w周组外,拔牙侧PGC-1α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非拔牙侧及对照组(P<0.01)。拔牙侧与非拔牙侧线粒体损伤评分第8w最高,4w最低;除第8w组外,拔牙侧线粒体损伤评分明显低于非拔牙侧及对照组(P<0.01)。拔牙侧与非拔牙侧GLUT4 mRNA的表达量第4w时最高,第8w时最低;2w组与4w组拔牙侧GLUT4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GLUT4与PGC-1α呈正线性相关(r值为0.8650,P<0.01);PGC-1α与线粒体损伤指数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偏侧咀嚼可引起咬肌线粒体损伤;PGC-1α可通过调控GLUT4的表达而调节咀嚼肌细胞的能量代谢,是偏侧咀嚼致咬肌功能紊乱的发生机制之一。
- 王晓慧邵金龙王晓飞丁婷婷刘钊汲平林雪芬祁冬冯丹丹
- 关键词:偏侧咀嚼
- WTO背景下的中国政府职能转变
- 本文将政府职能的转变置于WTO的背景之中,同时反映政府职能转变的理想定位、转变的过程以及可以预期的效果.文中阐述WTO原则和规则作为中国政府职能转变和法制建设的被动而不得不推进的强大外在力量,这个力量很有可能在推进市场经...
- 刘钊
- 关键词:WTO政府职能转变政治体制改革依法治国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