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薇
- 作品数:10 被引量:37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对外合作重点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北京社区人群生活方式与皮肤晚期糖基化终产物自发荧光相关性的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北京社区人群生活方式与AGEs皮肤自发荧光(SAF)的相关性。方法对北京某社区>40岁6055名居民横断面调查,进行SAF检测、体格检查、血糖检测及生活方式问卷调查。结果校正年龄、性别、BMI、BG后,生活方式中吸烟、饮茶、喝咖啡、日间睡眠、运动与SAF相关(β=0.152、0.025、0.046、0.041、―0.049,P<0.05或P<0.01)。亚组分析显示,<60岁人群饮茶与SAF不相关,高盐饮食与SAF呈负相关(β=―0.044,P=0.040)。>60岁人群咖啡摄入与SAF不相关,高盐饮食与SAF呈正相关(β=0.032,P=0.036)。将饮茶种类、年茶叶消耗量、饮茶时间纳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后显示,SAF与年茶叶消耗量相关(β=0.084,P<0.001)。结论吸烟、饮茶、咖啡、高盐饮食、日间睡眠、运动等生活方式与SAF相关,饮茶对SAF影响主要取决于年茶叶消耗量。
- 刘林张健刘薇黄有媛贾佳王淑玉张洋王贻坤东黎光王安平司莫奎高莹张俊清
- 关键词:晚期糖基化终产物
- 不同病理类型淋巴瘤骨髓侵犯的发生率被引量:15
- 2018年
- 目的:分析不同病理类型淋巴瘤骨髓侵犯(BMI)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0月-2016年9月经组织病理确诊的702例淋巴瘤患者的骨髓检查结果。以骨髓穿刺涂片、骨髓活检、流式细胞术及^(18)F-FDG PET/CT中任何一项检查方法阳性即判定为淋巴瘤骨髓侵犯。结果:非霍奇金淋巴瘤(NHL)骨髓侵犯发生率明显高于霍奇金淋巴瘤(HL)[32.6%(201/616)vs 15%(13/86)](P<0.05)。NHL中B细胞淋巴瘤骨髓侵犯发生率明显高于T细胞淋巴瘤[37.0%(159/430)vs 22.6%(42/186)](P<0.05)。按不同病理类型分析,套细胞淋巴瘤骨髓侵犯发生率为88%(22/25),滤泡性淋巴瘤骨髓侵犯发生率为38.5%(15/39),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骨髓侵犯发生率为21.8%(56/257),肝脾T细胞淋巴瘤骨髓侵犯发生率为100%(5/5)。结论:不同病理类型淋巴瘤骨髓侵犯发生率差异较大。对初诊淋巴瘤患者进行骨髓评价对淋巴瘤的分期具有重要意义。
- 陈青朱璐婷岑溪南岑溪南梁赜隐欧晋平王莉红王文生刘薇邱志祥董玉君王茫桔孙玉华尹玥王倩
- 关键词:淋巴瘤骨髓侵犯发生率病理类型
- 皮肤自发荧光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研究被引量:2
- 2021年
- 背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心脑血管疾病重要的危险因素,多用超声评价,但超声检查对设备、人员、经费要求较高。皮肤自发荧光(SAF)能够独立预测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及死亡等,操作简便、迅速、无创,因此探讨SAF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对于颈动脉病变的预测有一定意义。目的探讨在我国社区人群中SAF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变的相关性。方法2018年9-12月对北京某社区年龄>40岁的6055例居民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对所有受访者进行SAF检测、临床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血液学检测及颈动脉B超检查。根据B超结果是否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和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为因变量,以标准化性别、年龄、BMI、吸烟、糖尿病、高血压、脂代谢紊乱、高尿酸血症、慢性肾功能不全等传统心脑血管病变危险因素及SAF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SAF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结果6055例调查对象B超提示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者2953例,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者310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SAF测量值为77.2(70.8,85.1)AU,明显高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SAF测量值73.4(68.0,80.1)AU(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AF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因素〔OR=1.006,95%CI(1.000,1.012),P=0.043〕。以SAF值的第25、50、75百分位值69.2、75.1、82.4 AU为界,分为SAF低、中、高、明显升高4组,SAF明显升高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风险是SAF低值组的1.200倍〔OR=1.200,95%CI(1.012,1.423),P=0.036〕。亚组分析显示,校正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后,年龄<60岁人群中SAF明显升高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风险是SAF低值组的1.751倍〔OR=1.751,95%CI(1.270,2.415),P=0.001〕;吸烟人群中SAF明显升高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风险是SAF低值组的1.903倍〔OR=1.903,95%CI(1.297,2.792),P=0.001�
- 刘林张健刘薇黄有媛贾佳王淑玉张洋王贻坤东黎光王安平司莫奎高莹张俊清
- 关键词: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糖尿病年龄增长
- 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
- 2025年
- 目的:探讨中年和老年两个年龄段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方法:2018年9月至12月在北京市一大型社区居民中筛选出970名T2DM患者(中年585例,老年385例)。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估认知功能。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认知功能障碍检出率中年组12.0%,老年组13.5%。在中年T2DM人群中,工作(OR=0.22,95%CI:0.03~0.77)和受教育程度为大专/本科及以上(OR=0.18,95%CI:0.04~0.55)是保护因素,合并心梗(OR=4.13,95%CI:1.26~13.63)是危险因素。在老年T2DM人群中,每周饮茶1~2次(OR=0.11,95%CI:0.01~0.58)和受教育程度为大专/本科及以上(OR=0.19,95%CI:0.05~0.54)是保护因素,合并脑卒中(OR=3.64,95%CI:1.55~8.39)和很好的睡眠自我评价(OR=2.75,95%CI:1.13~7.35)是危险因素。结论:中年T2DM患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与工作、受教育程度和心梗有关,老年T2DM患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与生活方式、受教育程度和脑卒中有关。
- 王家钰柴扬帆李启润马俊高莹刘薇黄有媛张岩贾佳王淑玉王闻博东黎光王安平司英奎孔桂兰孔桂兰张健
- 关键词:认知功能障碍2型糖尿病LOGISTIC回归
- 以Cy/TBI和改良Bu/Cy为预处理方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 目的:分析我院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两种预处理方案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结果,比较两组间的疗效、合并症、复发率,为ALL患者预处理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我院2003年7月至2010年1...
- 邱志祥任汉云岑溪南许尉林欧晋平董玉君王莉红王茫桔刘薇李渊梁赜隐孙玉华王倩
- 关键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症
- 文献传递
- 中期^(18)F-FDG PET/CT显像不同评价方法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判断价值被引量:14
- 2017年
- 目的:探究中期^(18)F-FDG PET/CT(i-PET/CT)显像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预后判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70例初治DLBCL患者的158次^(18)F-FDG PET/CT结果,分别采用5分法、Lugano分类和最大标准摄取值减少率(△SUVmax)法评价i-PET/CT。利用受试者操作特性(ROC)曲线确定△SUVmax最佳界值。应用无进展生存(PFS)时间及总生存(OS)时间作为随访指标。运用Kaplan-Meier方法和Cox回归模型进行生存分析。结果:经ROC曲线计算△SUVmax最佳界值点为62%。5分法诊断2年PFS和OS阳性预测值(PPV)低,Lugano分类和△SUVmax法均可提高PPV,但采用Lugano分类敏感度下降。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Lugano分类和△SUVmax法可预测PFS和OS时间,而5分法仅可预测OS时间。COX回归单因素分析示,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对PFS预测仅优于5分法,对OS预测则逊于三者。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SUVmax法是判断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Lugano分类仅对OS有独立预后价值。结论:5分法评价i-PET/CT对于DLBCL患者判断预后价值有限,建议结合Lugano分类标准。采用△SUVmax法评价i-PET/CT对DLBCL患者具有独立预后价值,优于IPI评分。
- 朱璐婷岑溪南欧晋平邱志祥王莉红刘薇王文生董玉君梁赜隐王茫桔许蔚林孙玉华王倩尹玥任汉云
-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 以Cy/TBI和改良Bu/Cy为预处理方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ALL的临床研究
- 目的通过对我院以Cy/TBI和改良Bu/Cy为预处理方案allo-HSCT治疗ALL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种预处理方案的疗效、合并症、复发率,从而为ALL患者allo-HSCT预处理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我院200...
- 邱志祥任汉云岑溪南许尉林欧晋平董玉君王莉红王茫桔刘薇李渊梁赜隐孙玉华王倩
- 文献传递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成人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研究
- 目的通过对我院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的12例成人T-LBL的结果进行分析,观察疗效、移植相关死亡率和总生存率,为成人T-LBL的治疗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我院2003年7月至2013年12月共有12例...
- 邱志祥任汉云岑溪南王莉红王茫桔欧晋平刘薇李渊孙玉华
- 文献传递
- 减量伏立康唑一级预防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侵袭性真菌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 探讨静脉应用伏立康唑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侵袭性真菌病(IFD)一级预防的疗效及耐受性.方法 移植前无真菌感染的allo-HSCT患者从预处理开始应用伏立康唑注射液,直至患者的中性粒细胞恢复至0.5× 109/L以上,以口服氟康唑者为对照组,分析两组间IFD易感因素有无差异,比较两组IFD发生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 227例患者在移植后3个月内有33例(14.54%)发生IFD,中位随访38(5~76)个月,发生IFD患者累计死亡13例(33.96%),20例存活,总生存率60.61%;194例未发生IFD患者,累计死亡40例(19.89%),154例(79.38%)存活,两组间总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227例患者中,83例应用伏立康唑行一级预防,发生IFD者7例(8.43%),对照组144例患者发生IFD 26例(18.06%),两组IFD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对两组间的性别、年龄、既往有无慢性病、移植时是否为进展期血液病、移植方式、预处理方案、粒细胞缺乏时间、有无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有无CMV感染等因素逐一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组上述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伏立康唑和氟康唑两组间转氨酶升高患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伏立康唑出现幻听或视觉障碍等不良反应的比例不高.结论 应用静脉伏立康唑对allo-HSCT患者行IFD的一级预防的效果明显优于氟康唑,且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良好.
- 邱志祥任汉云岑溪南欧晋平许蔚林王茫桔王莉红董玉君李渊刘薇孙玉华梁赜隐王倩
- 关键词:伏立康唑造血干细胞移植侵袭性真菌病
- 中期18F-FDG PET/CT显像不同评价方法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判断价值
- 目的:探究中期18F-FDG PET/CT(i-PET/CT)显像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预后判断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70例初治DLBCL患者的158次18F-FDG PET/CT结果,分别...
- 朱璐婷岑溪南欧晋平邱志祥王莉红刘薇王文生董玉君梁赜隐王茫桔许蔚林孙玉华王倩尹玥任汉云
- 关键词:预后判断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