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绍华
- 作品数:31 被引量:104H指数:5
- 供职机构: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房颤心肌纤维化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ACE)插入/缺失多态性与心肌纤维化及心房纤颤的相关性,以寻找心房纤颤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选择50例房颤患者(房颤组)及43例非房颤者(对照组),用PCR方法检测两组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用ELISA法测定心肌纤维化的指标(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比较不同基因型、不同等位基因的分布及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P)和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P)的血清浓度。结果:房颤组与对照组ACEI/D多态性缺失纯合型(DD型)、杂合子(DⅠ型)、插入纯合型(Ⅱ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4%、40%、26%和18.6%、41.9%、39.5%;房颤组与对照组D等位基因I、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为54%、46%和39.5%、60.5%;对不同基因型分布比较发现:D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在房颤组中较对照组明显增大(P<0.05);房颤组PIP、PⅢ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不同基因型之间PIP、PⅢP浓度比较中发现,DD基因型PIP、PⅢP浓度显著高于DⅠ型和Ⅱ型(P<0.05)。结论:D等位基因可能是房颤的易患基因;房颤患者心肌纤维化指标PIP、PⅢP显著升高;ACEDD基因型可能是心肌纤维化及心脏重构的危险因素。
- 魏玲刘斌李丽娟卢国良侯宗柳刘绍华张亚林张筱军
- 关键词:心房重构心肌纤维化
- 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治疗中的药物不良反应
- 2001年
- 冠心病是老年常见病,心律失常是冠心病的主要症状.近年来尽管射频消融等介人疗法用于治疗心律失常,但抗心律失常药物仍是主要治疗手段,尤其是对老年病人.鉴于老年病人生理和病理因素影响,药代动力学与青年人有明显差别,临床发生副作用即药物不良反应(ADR)机率高.为了探讨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病人治疗中发生ADR的危险因素,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我们对184例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治疗中ADR情况进行分析,以期对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病人临床合理用药引起重视.
- 刘绍华余德文苏勇
- 关键词:老年人心律失常药物不良反应冠心病
- 氟西汀对伴有抑郁症的老年冠心病的治疗作用被引量:5
- 2006年
- 目的探讨氟西汀对伴有抑郁症的老年冠心病病人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79例伴有抑郁症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分为氟西汀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分别为40例和3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扩冠、改善心肌供血、活血化淤中成药,如硝酸酯类药物、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抗凝剂等治疗,其中百忧解治疗组加用氟西汀(百忧解)20mg口服,1次/日,治疗12周,治疗前后分别观察患者胸闷、失眠等症状缓解情况,汉密尔顿(HAMD17)抑郁量表评分减少情况,并记录治疗前后心电图ST段的改变。结果百忧解组患者的一般症状的改善和心电图的表现均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百忧解对于伴有抑郁症的冠心病患者有明确的辅助治疗作用。
- 刘斌沈菲菲刘绍华
- 关键词:氟西汀抑郁症冠心病
-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多病因性及心衰类型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对老年心力衰竭的多病因性及心衰类型、程度进行分析,对临床诊治提高参考。方法将206例老年心衰患者根据不同年龄段分为(60~69)岁、(70~79)岁和≥80岁三个年龄段,分析病因构成特点与心衰类型,并根据超声心动图对E/A,EF,LVD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老年心衰患者中94.7%为多病因,基础疾病以冠心病、高血压、肺心病为主,合并疾病以COPD、糖尿病、心律失常为主。老年人心力衰竭主要以舒张性心衰为主,占66.99%。结论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主要以舒张性心衰为主,在治疗上应考虑到心衰的多病因性,进行防治。
- 苏瑶魏玲卢国良刘绍华朱姿英赵文博张筱军杨晓华付丽
- 关键词:心力衰竭老年人舒张性心力衰竭
- 比索洛尔在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对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症状、体征、心率、血压、肺功能、心功能、血糖、血脂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68例,在原有治疗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用药期间观察临床症状、肺部啰音,用药前、用药后2周、用药后4周分别行动态血压、肺功能、超声心动图检查以及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指标。结果临床总有效率为82.4%。用药后2周、4周观察心率和血压均较用药前明显下降(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比索洛尔应用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疗效较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 卢国良魏玲刘绍华王莲杨晓华
- 关键词:比索洛尔老年人
- 风心病合并冠心病猝死3例报告
- 1990年
- 猝死是指症状发作后6小时内非外伤性非自杀性意外死亡。在一些发达国家,心性猝死的发生率大约为30/周/百万人口,其中大多数由冠心病引起。猝死病因中以心血管病最为常见。本文报告风心病合并冠心病猝死3例,其中尸检1例。临床资料例1 男,64岁,因阵发性胸闷、心慌、气促6年,加重伴痰中带血一个月入院。
- 刘绍华张崇德张景韬
- 关键词:猝死风心病冠心病
- 原发性淀粉样变性病并发心源性休克
- 1992年
- 原发性淀粉样变性病在国内是一种少见病,由此病引起休克国内尚未见报告,现将我们见到的1例报告如下。病例摘要患者男性,41岁,病案号225006,1957年3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发音嘶哑,并发现双下领下蚕豆大小的包块。
- 刘绍华张崇德杨丽霞卫仲麟
- 关键词:心源性休克病案号病例摘要心脏增大淀粉样变
- 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清Ⅰ型及Ⅲ型前胶原肽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探讨心肌纤维化与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相关性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与心肌纤维化的关系。方法50例老年房颤患者及43例非房颤患者。用酶联免疫反应(ELISA)法测定心肌纤维化的指标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ⅠP)、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P)。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的方法检测ACE基因插入(I)/缺失(D)多态性、并比较不同基因型、不同等位基因的分布及其与PⅠP和PⅢP的关系。结果房颤组血清PⅠP、PⅢ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房颤合并左室肥厚(LVH)较不合并LVH组PⅠP、PⅢP增高(P<0.05)。房颤合并左房扩大较不合并左房扩大组PⅠP、PⅢP高,但尚无统计学差异(P>0.05)。房颤组与对照组ACEI/D多态性缺失纯合型(DD型)、杂合子(DI型)、插入纯合型(Ⅱ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2%,42%,26%和18.6%,42.2%,37.2%;D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房颤组较对照组高(P<0.05);DD基因型PⅠP、PⅢP浓度高于DI型和Ⅱ型(P<0.05)。结论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心肌纤维化指标显著升高;并与房颤伴LVH及左房扩大有关;ACEDD基因型可能是心肌纤维化及心脏重构的危险因素。
- 魏玲孙林辉李丽娟刘斌卢国良张筱军张亚林杨晓华刘绍华
-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心房颤动心房结构重构
- 老年充血性心衰患者血浆内皮素及肾素系统活性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研究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内皮素及肾素系统活性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了受试者(心衰组、对照组及健康组)血浆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Ⅱ)和醛固酮(ALD)含量,同时用心脏多普勒超声检查心脏左室射血分数(LVEF%),研究血浆内皮素及肾素系统活性的变化及两者相关性。结果:心衰组AⅡ、ET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心功能Ⅲ、Ⅳ级组AⅡ、E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健康组比较,心衰组和对照组AⅡ、ET、ALD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心衰组ET水平与AⅡ水平呈正相关(r=0.754,P<0.01),ET水平与ALD水平亦呈正相关(r=0.352,P<0.05)。结论: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ET及肾素系统活性增加与心衰的严重程度有关,提示内皮素及肾素系统活性在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病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 魏玲石家冲石云卢国良朱姿英张利赵文博陈喻张筱军张亚林刘绍华
- 关键词:老年内皮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 去纤酶治疗急性心肌梗塞20例分析
- 1993年
- 为比较去纤酶溶栓与常规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及两种不同厂家生产的去纤酶的作用,随机将40例患者分为溶栓组20例,分别用去纤酶_1和去纤酶_2各10例,对照组20例用常规治疗。结果表明:去纤酶可使纤维蛋白原显著降低(P<0.01),凝血时间明显延长(P<0.01)。去纤酶_1溶栓抗凝作用及副作用均较去纤酶_2大。两种去纤酶治疗急性心肌梗疗效肯定,以纤维蛋白原平均降至用药前的25%,凝血时间延长5倍疗效最佳。
- 刘绍华张崇德
- 关键词:去纤酶溶栓疗法心肌梗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