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玮
- 作品数:26 被引量:19H指数:2
- 供职机构:河北体育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文学经济管理更多>>
- 行业联
- 2008年
- 行业联,适用于特定的职业行当,具有标示职业特征,体现人物思想理念、品格情操的作用。一副好的行业联,有时竟能产生意想不到的经济效益。
- 刘玮
- 关键词:生意
- 《论语》文本义的回归与重新理解
- 2013年
- 《论语》中部分章句,随着时代发展,原初形式与演变意义也发生了新的契合,其解读颇异于本原语境中的涵义,如何处理文本义与流变义的关系成为重要课题。文本释读的主观能动性、语言符号的约定俗成性是重新理解的理论前提;语言工具的经济性、交际表达的满足性是重新理解的内在动因;词义历时演变的共时累积、词类转化、句式变迁、语境制约是重新理解的实现途径。
- 刘玮刘晓明
- 关键词:《论语》
- 幼儿区域体育活动方案优化策略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针对幼儿区域体育活动方案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幼儿区域体育活动方案的原则,并从组织模式、环境创设、材料投放、活动指导等方面对方案进行优化研究,旨在使活动内容更具拓展性与可行性,有效完善活动的设计、组织和评价机制,提高活动区的教育质量,推进幼儿运动能力发展。
- 刘玮袁晓静杨威
- 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中侠义精神的历史演进与精神特质被引量:6
- 2013年
-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中侠义精神的演进历程进行了纵向、系统的梳理,指出侠义精神具有重义轻生、万死不辞,重友轻利、两肋插刀,诚实守信、一诺千金,谨慎谦卑、与世无争,舍己为人、意气任侠等精神特质,借以彰显侠义精神在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中的历史价值。
- 刘玮高雅静
- 关键词:武术文化侠义精神演进精神特质
- 秋千源流及其与古代女子关系考释被引量:1
- 2013年
- 秋千,是我国民间一项喜闻乐见的大众化娱乐活动。据相关资料记载,秋千起源于北方少数民族,后传至中原地区。西汉时已经相当普遍,"汉武祈千秋之寿,故后宫多秋千之乐",到唐朝,"秋千之戏"已经固定为寒食节的传统习俗之一,自此以后的各个朝代,秋千运动一直广泛流行,长盛不衰。本文主要对秋千的源流进行梳理与考察,
- 刘玮李炜
- 关键词:秋千古代女子源流考释北方少数民族传统习俗
- 认知视域的汉语同源词研究
- 2013年
- 汉语同源词是个古老的研究课题,历代学者为此付出了艰苦努力。前人研究词源、系联同源词,基本上是以"音近义通"作为判定标准的,取得了巨大成功,然而在"音近义通"尺度的把握上,遇到了难以回避的困难。文章从认知角度阐释同源词及其系联问题,主要围绕人类认识事物的心理机制、同源词产生的现实基础、传统词源研究的弊端、认知视角的合理切入等四个方面展开探讨。
- 刘玮
- 关键词:词源同源词
- 一种文章阅读用学习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文章阅读用学习装置,包括放置台、根据书籍大小左右移动的移动机构;以及夹持书籍的夹持机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所述放置台内部两侧的中间位置处设置的双向螺纹杆,且双向螺纹杆的一端延伸至放置台的外部,所述双向螺...
- 刘玮
- 正定民俗体育活动常山战鼓的特点及社会文化价值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以民俗学、文化人类学和社会学为视角,对正定民俗常山战鼓进行调研。作为正定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山战鼓具有显著的历史性、传承性、普及型和民俗性特点,分析其特征及社会功能认为,该项目具有凝聚向心功能、调节社会关系、优化教育内容等社会功能,还具有独特的文化审美价值。常山战鼓要在新时期获得长足发展,需要积极融入全民健身活动,借助学校体育平台和现代传媒手段,践行"走出去"的发展路径。
- 刘玮姜凤艳韩红雨
- 关键词:常山战鼓全民健身学校体育现代传媒
- 清末“切音字运动”的汉字繁难理论与教育普及观念
- 2024年
- 清朝末年,中华民族危于累卵,变革图强成为困厄时代的核心旋律。汉字繁难是阻碍教育普及的重要原因,选择表意或表音何种文字作为教育普及的基本工具、如何处理迫在眉睫的扫盲教育与渊懿浩博的国粹传承之间的矛盾关系成为考验民族智慧的重大历史抉择。“切音字运动”关于全民教育、实用教育、免费教育、强制教育、女子教育等颇富开创意义的先进理念,直接推动了近代教育的发展进程。在当前文化自信的宏观视域下,客观审视清末内忧外患悲惨际遇下的时代论断,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
- 刘晓明刘玮
- 关键词:教育普及
- 汉语词汇双音化制约与促成机制研究——以《水经注》名物词为例
- 2013年
- 探讨汉语词汇双音化大多是从语音制约、语义细化、词汇化、语法化等角度着手,通过语音、语义、语法3个层面来阐释,这是可以而且必需的。然而对于语音的促成作用、语义语法模式的制约作用、语用要求与使用频度等问题关注不够。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考察《水经注》名物词的实际,提出汉语词汇双音化的4组制约与促成:双音化作为优势语音结构,对汉语构词产生着强力制约;汉语词汇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稳定的语义模式,大大制约着新的双音词的产生;构词语素之间的语法结构类型的反复利用,深刻影响了汉语词汇双音化的进程;双音化是语用的客观选择,长期的语用反过来加速了词汇的双音化。
- 刘玮张黎
- 关键词:汉语词汇双音化促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