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正坤
- 作品数:7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太平洋凸缘微玻璃陨石的研究被引量:1
- 1992年
- 于1985年,一颗独特的凸缘微玻璃陨石被发现于采自北太平洋(9°33′N,167°00′W;水深4928m)深海沉积物中。使用各种分析方法对它的显微特征、微结构和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太平洋凸缘微玻璃陨石的形态和结构与达尔文的凸缘澳大利亚石(或玻璃陨石)和查普曼的人造凸缘玻璃陨石相似,从而揭示了玻璃陨石和微玻璃陨石的凸缘结构是由空气动力消融作用的产物。这一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 彭汉昌刘正坤庄世杰
- 关键词:微玻璃陨石陨石
- 深海沉积物中的钙十字沸石被引量:5
- 1992年
- 作为海洋自生沸石之一的钙十字沸石,是在低温低压条件下由火山玻璃经过蚀变后逐渐形成的。本文首先对采自北太平洋调查区中一些沸石颗粒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作了全面研究,确定它们是钙十字沸石。然后对广泛分布在调查区中35个站位深海沉积物中钙十字沸石的颗粒百分含量进行了统计,发现它们主要赋存在红色粘土和钙质软泥两种沉积物中,但高度富集在前一种深海沉积物中。最后,根据本研究结果并结合前人观点,对于钙十字沸石的生成过程作了初步探讨。
- 彭汉昌刘正坤
- 关键词:深海沉积物沸石
- 从太平洋底发现外星撞击地球的痕迹被引量:5
- 1996年
- 通过对偶然发现于太平洋M14岩心中的微玻璃陨石的显微特征和物质成分的全面研究,首次发现了撞击坑反弹结构、亲铁元素铱、锇等异常、不定形碳、未饱和无环碳氢化合物、有机质及多种挥发分子,根据这些痕迹和证据肯定了发生于大约2.14~2.30MaBP的一次外星撞击地球事件,并推测撞击地球的外星可能为一彗星碎片;另根据岩心中微玻璃陨石层同该岩心中地磁事件和地磁倒转的联系,进一步论证了这次外星撞击地球事件的发生。最后,笔者提出了发生撞击事件的时代──2.14~2.30MaBP可作为深入研究和划分地质历史中第三纪-第四纪界线的重要参考时代。
- 彭汉昌丛友滋刘正坤柴之芳毛雪瑛庄世杰徐培苍李月琴
- 关键词:微玻璃陨石亲铁元素
- 太平洋岩芯微玻璃陨石层的发现和与地磁事件及地磁倒转的联系被引量:7
- 1992年
- 一、引言 海底岩芯中高度富集的微玻璃陨石层(Microtektite layer)被视为陨石(或小行星)撞击地球的产物,而且它的发生往往同地磁事件或地磁倒转有关。已发现澳大利亚玻璃陨石撒落区(Tektite strewn field)中的岩芯微玻璃陨石层明显与布容/松山地磁倒转界线(Brunhes/
- 彭汉昌丛友滋庄世杰刘正坤柴之芳毛雪瑛
- 从宇宙尘的撞击特征探讨宇宙球粒的俘获吸积和碎裂
- 刘正坤彭汉昌
- 关键词:吸积俘获(物理学)球粒宇宙尘
- 电子探针对β-Al[*v2*]O[*v3*]固体电解质中钠沉积现象的研究
- 用电子探针分析仪发射的高压稳定电子束流定点注入和定域扫描β-Al[*v2*]O[*v3*]陶瓷样品,模拟在稳压恒流电场内,观察钠离子的活动情况及其产生的效果。发现钠在β-Al[*v2*]O[*v3*]中的迁移速率和钠的沉...
- 刘正坤陈宗璋
- 关键词:显微组织(金相学)迁移性钠固体电解质电子探针分析器
- 宇宙尘埃的形成机制和运动规律
- 1990年
- 通过对大量宇宙尘埃(或称球粒)进行扫描电镜微结构观察发现,所呈现的球粒外部形态、表面构造和内部结构千姿百态,形式多样,显示了其不同的形成机制和运动规律。
- 刘正坤于众彭汉昌
- 关键词:宇宙沉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