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松 作品数:50 被引量:85 H指数:6 供职机构: 青岛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学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文化科学 更多>>
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非奈利酮在2型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从分子结构到心肾保护作用机制 2024年 盐皮质激素受体(mineralocorticoid receptor, MR)过度激活通过介导促炎、促纤维化作用, 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 DKD)的发生与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也是DKD治疗的重要靶点。非奈利酮(finerenone)是第三代高选择性、新型口服非甾体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mineralocorticoid receptor antagonist, MRA), 通过抗炎、抗纤维化、改善免疫炎症环境等作用阻断MR过度激活, 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患者的心血管、肾脏复合终点事件发生风险, 改善心肾结局。基于其独特的分子结构, 与第一、第二代MRA相比, 非奈利酮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本文阐述了MR的分子结构及病理生理作用, 并探讨非奈利酮拮抗MR带来心肾获益作用的分子机制, 从分子结构角度探讨非奈利酮与第一、第二代MRA的优势与安全性, 为临床应用提供证据。 吕若琳 徐丽丽 王韵阳 刘松 王忠超 吕文山 王颜刚 董冰子关键词:糖尿病肾病 分子机制 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经导管心脏射频消融术后并发Takotsubo综合征1例 2023年 Takotsubo综合征(TTS)又称应激性心肌病、心尖球囊样综合征、心碎综合征,是一种因精神刺激或躯体应激诱发的一过性心室扩大及心室局部收缩障碍,同时伴有心电图动态改变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酷似急性心肌梗死,但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显示没有阻塞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或急性斑块破裂的证据[1]。 韩晓荣 刘松 周杰关键词:持续性心房颤动 应激性心肌病 心室扩大 斑块破裂 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平扫对鉴别脑内肿瘤及非肿瘤性病变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平扫在脑内肿瘤与非肿瘤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附加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9月至2020年10月经活组织检查(活检)或手术病理诊断的脑内肿瘤(弥漫性胶质瘤及脑内非胶质来源肿瘤)患者共237例[男性140例,女性97例,年龄(49±16)岁,其中低级胶质瘤48例、高级胶质瘤134例、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38例、髓母细胞瘤9例、生殖细胞瘤5例、中枢神经细胞瘤3例]以及经活检或临床证实的脑内非肿瘤性病变患者66例[男性46例,女性20例,年龄(42±13)岁,其中脓肿12例、梗死5例、脱髓鞘病变33例、自身免疫性脑炎11例、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5例]。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扫描及CT平扫。由2名神经影像医生共同进行图像回顾,在仅提供MRI以及同时提供MRI及CT图像的情况下进行2次盲评,分别记录诊断结果及可靠性评分,比较两种评价的准确性。结果CT平扫呈现高密度对于提示肿瘤诊断有高特异度(95%),高于常规MRI扫描(86%),但其诊断敏感度(34%)低于MRI扫描(86%)。与MRI单一检查的准确率(86%)相比,联合采用MRI扫描和CT平扫能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94%)。非肿瘤性病变CT值比值明显低于肿瘤组[分别为0.69(0.61,0.78)和1.14(1.00,1.25),W=2123,P<0.05]。非胶质来源肿瘤组CT值比值高于弥漫胶质瘤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28(1.18,1.41)和1.13(0.97,1.21),W=1858,P<0.05]。弥漫性胶质瘤Ⅲ、Ⅳ级两组间差异不明显[分别为1.11(0.99,1.20)和1.16(1.09,1.24),P>0.05(Nemenyi检验,无检验值)],但明显高于弥漫性胶质瘤Ⅱ级[0.89(0.76,1.07),P<0.05(Nemenyi检验,无检验值)],同一级别星形细胞胶质瘤与少突胶质细胞瘤差异不明显。结论CT平扫病变区域内出现高密度影对诊断脑内肿瘤性病变具有高度特异性。对于低密度的病变,CT平扫结合常规MRI对于缩小鉴别诊断范围也有重要价 郭永华 吴晓冬 展金锋 董诚 刘学军 周锐志 刘松胱抑素C及颈动脉超声预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及颈动脉超声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预测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AMI患者116例(AMI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7例(稳定型心绞痛组),选取同期健康查体者114例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患者Cys-C的水平及颈动脉超声表现,分析AMI组患者Cys-C水平及颈动脉超声与冠脉病变的关系。结果AMI组Cys-C水平及Crouse积分均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及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Cys-C及Crouse积分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血清Cys-C水平及颈动脉超声可作为AMI的临床预测指标,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心肌梗死的严重程度,两者联用预测价值较高。 阮士苗 刘松 曹丽华 李少玲 胡建 于航 张文忠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胱抑素C 颈动脉超声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无复流患者外周血CD62p及血小板指数的变化与临床意义探讨 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PCI术后不同心肌灌注水平的CD62p、MPV和PDW的变化,探讨其对STEMI患者在直接PCI术后发生无复流现象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STEMI行急诊PCI的患者41例作为病例组,分为无复流组17例、再灌注组24例;对照组为4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检测并记录PDW、MPV数据。采用流式细胞仪及配套试剂检测并记录CD62p数据。结果:病例组PDW、MPV、CD62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无复流组与再灌注组相比,PDW、MPV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无复流组CD62p水平明显高于再灌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EMI患者血小板活性明显升高,CD62p水平升高可能参与了急诊PCI术后冠脉无复流的发生。 赵蒙 李丽 刘松关键词:急诊PCI 无复流 CD62P PDW PCSK9抑制剂对超高危ASCVD合并CKD患者系统免疫炎症指数变化及心血管风险的影响 2025年 目的:炎症反应参与ASCVD及CKD的发生发展,而PCSK9抑制剂在抑制炎症方面有较好的作用,文章旨在探究应用PCSK9抑制剂后ASCVD合并CKD患者炎症指标的变化情况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以及SII对于MACEs的预测价值。方法:文章纳入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患者共9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应用他汀 + PCSK9抑制剂治疗,B组应用他汀 + 依折麦布治疗,随访研究对象用药后炎症指标变化及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3个月,A组淋巴细胞较B组明显升高,SII、NLR、PLR较B组有明显下降;治疗后6个月,除上述指标改善外,A组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较B组有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Objective: Inflammatory response to the development of ASCVD and CKD, PCSK9 inhibitors have a better role in inhibiting inflammation.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the changes in inflammatory indicators and the occurrence of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patients with ASCVD combined with CKD after the application of PCSK9 inhibitors and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SII for MACEs. Methods: A total of 90 patients attending the 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of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Qingdao University were included in this articl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Group A was treated with statin + PCSK9 inhibitor, and Group B was treated with statin + ezetimibe. Follow-up of study subjects for post-drug inflammatory markers and cardiovascular events during follow-up. Results: At 3 months after treatment, lymphocytes in Group A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Group B, and SII, NLR, and PLR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Group B. At 6 months after treatment, in addition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above indexes, neutrophils and monocytes in group A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group B,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By the end of follow-up, the incidence of MACEs events was less in Group A than in Gro 菅传敏 刘松 高娟 秦文康 史少婷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不良事件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及血运重建预测价值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并分析血运重建临床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纳入167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行颈部血管超声、冠状动脉造影检查(Coronary angiography, CAG)以及相关检验,计算Gensini积分和Leaman积分。根据CAG结果分为血运重建组81例,药物保守治疗组86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urve, ROC)对血运重建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Crouse积分与Gensini积分和Leaman积分之间均呈现正相关表现,其相关系数分别是0.5303,0.57。CIMT的预测冠脉血运重建的概率AUC = 0.767。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颈动脉斑块与冠心病存在相关性,颈动脉斑块的有无对冠脉血运重建具有预测价值。 于航 于方 刘松 蔡尚郎 阮士苗 张文忠关键词: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冠心病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达格列净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射血分数保留心衰的效果 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探讨达格列净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对老年糖尿病合并射血分数保留心衰(HFpEF)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老年HFpEF合并糖尿病病人180例,分别应用达格列净+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C组)、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B组)、常规心衰治疗(对照组,A组),各60例,治疗时间6个月。检测并比较各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末径(LVEDD)、左房内径(LA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最大速度/舒张早期二尖瓣环峰值速度(E/e’)、血压、N端前体脑利钠肽(NT-ProBNP)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各组基线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各组血压、NT-proBNP、LVEDD、LAD、E/e’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5.82~26.31,P<0.05);C组治疗后血压、NT-proBNP下降较A组、B组更明显(F=11.53、33.14,H=42.48,P<0.01),LVEDD、LAD、E/e’下降较A组更明显(F=10.53~14.07,P<0.01),C组LVEDD、LAD、E/e’下降与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组治疗后总体有效率较其他两组明显升高(χ2=22.047,P<0.05)。随访6个月,心血管原因再入院病人C组5例(8.3%),B组8例(13.3%),A组18例(30.0%),B组、C组再入院率较A组明显降低(χ2=11.446、6.730,P<0.05),但B组与C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组均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达格列净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老年糖尿病并HFpEF病人短期内即可起到降压、降低NT-proBNP水平的作用,二者在改善病人心功能方面发挥协同作用,且安全性高。 洪叶枫 阮士苗 郭梦琪 刘松 张文忠比伐芦定对女性PCI患者凝血功能及安全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比伐芦定对女性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的凝血功能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将71例女性拟行PCI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普通肝素组(n=39)和比伐芦定组(n=32)。分别于PCI术前、用药后5 min、术后即刻、停药后0.5、1和2 h测定激活凝血时间(ACT)。用药前、用药结束后6、24和72 h分别测定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分别在用药前、用药后24 h测定血小板计数(PLT)。30 d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术后出血并发症以及支架血栓事件。结果比伐芦定用药后5 min、术后即刻ACT值显著大于肝素组(P<0.01);停药后30 min和术前,两组患者A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停药后1 h、2 h ACT比伐芦定组小于普通肝素组(P<0.01)。两组术后凝血4项及PLT,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随访30 d,MACCE及支架内血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0 d出血总发生率及美国出血学术研究联合会(BARC)Ⅱ-Ⅴ型出血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普通肝素相比,比伐芦定对女性行PCI的冠心病患者抗凝治疗中起效更快,半衰期短,更安全有效。 韩兆帅 文明洪 刘松 纪阳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 女性 凝血功能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异质型人力资本视角下青岛市高职院校教师业务素质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级战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深入实施,山东半岛特别是青岛市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增长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就需要更多的既熟练掌握实践技能又具有扎实理论知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作为高素... 刘松关键词:高职院校 大学教师 异质型人力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