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晓雨

作品数:65 被引量:825H指数:18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10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6篇农业科学
  • 1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天文地球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9篇生物质炭
  • 22篇土壤
  • 12篇水稻
  • 9篇水稻土
  • 8篇有机碳
  • 7篇施肥
  • 7篇施用
  • 7篇温室气体
  • 7篇白菜
  • 6篇土壤有机
  • 6篇作物
  • 6篇秸秆
  • 5篇稻田
  • 5篇田间
  • 5篇田间试验
  • 5篇重金
  • 5篇作物产量
  • 5篇小白菜
  • 4篇有机碳矿化
  • 4篇有机质

机构

  • 65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桂林理工大学
  • 2篇四川省农业科...
  • 1篇内蒙古民族大...
  • 1篇山西省农业科...
  • 1篇扬州大学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江西省红壤研...

作者

  • 65篇刘晓雨
  • 61篇潘根兴
  • 55篇李恋卿
  • 41篇张旭辉
  • 32篇郑聚锋
  • 23篇程琨
  • 19篇卞荣军
  • 18篇郑金伟
  • 3篇王家芳
  • 3篇俞欣妍
  • 3篇张玉娇
  • 3篇隋凤凤
  • 3篇左静
  • 2篇靳振江
  • 2篇池忠志
  • 2篇董娟
  • 2篇宋祥云
  • 2篇李志鹏
  • 2篇郑聚峰
  • 2篇张硕硕

传媒

  • 10篇南京农业大学...
  • 7篇土壤
  • 5篇植物营养与肥...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 5篇农业环境科学...
  • 4篇土壤通报
  • 3篇地球科学进展
  • 2篇国际学术动态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科技导报
  • 1篇科学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中国科学院院...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高等农业教育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中国粮油学报
  • 1篇扬州大学学报...
  • 1篇农业资源与环...

年份

  • 4篇2023
  • 6篇2022
  • 3篇2021
  • 6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12篇2017
  • 10篇2016
  • 7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09
6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生物质炭施用对重金属污染水稻土有机碳矿化的影响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重金属污染土壤施用生物质炭后对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的影响,为环境污染修复条件下土壤有机碳库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苏南地区长期Cd/Pb污染和邻近未污染水稻土为研究对象,采集对照无污染土壤(P0)、低污染土壤(P1)和高污染土壤(P2)3种土壤,每种土壤分别设置施用量为0(C0)、10 g·kg^-1(C1)和20 g·kg^-1(C2)的玉米秸秆生物质炭处理,进行为期60 d的恒温恒湿室内培养试验,对比分析施用生物质炭对不同程度重金属污染水稻土中CO2-C释放动态、总有机碳和活性碳库含量和激发效应的影响。[结果]添加生物质炭能够显著增加不同程度重金属污染水稻土CO2排放,其中未污染和低污染土壤施加生物质炭后其CO2的释放速率及累积矿化量显著高于高污染土壤。相比于污染土壤,施加生物质炭对未污染土壤易氧化态碳含量的增加影响更显著;P1土壤低炭和高炭处理分别比原土微生物量碳含量增加23.1%和27.1%,P2土壤增加49.7%和41.7%;P1土壤低炭和高炭处理颗粒态有机碳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66.9%和200.2%,P2土壤增加22.2%和45.8%;施炭处理可显著降低土壤中的可溶性有机碳含量。施用生物质炭对各处理土壤产生负激发效应,且在低污染土壤中表现最为显著;生物质炭抑制土壤本底碳的矿化,促进土壤原有有机碳的稳定性。[结论]施用生物质炭可提高重金属污染水稻土中有机碳的累积量,增加土壤中活性碳库的组分,抑制土壤中原有有机碳的矿化分解,存在显著的负激发效应。
赵熙君冷雪梅张旭辉应多刘晓雨郑聚锋卞荣军李恋卿潘根兴
关键词:生物质炭重金属污染水稻土有机碳矿化
升温和大气CO2浓度升高对不同品种小麦养分吸收的影响被引量:6
2020年
研究升温和大气CO2浓度升高对不同品种小麦养分吸收的影响,为未来气候变化下农田土壤养分管理与作物施肥提供科学参考。在田间开放条件下模拟升温和大气CO2浓度升高,设置对照(CT)、大气CO2浓度升高(C+T)、升温(CT+)以及两者同时升高(C+T+)4个处理。每个处理种植扬麦16、苏麦188、鑫农518和镇麦9号4个品种。收获时测定小麦籽粒和秸秆中N、P、K、Ca和Mg的浓度,并计算各养分在籽粒和秸秆间的分配比例。结果表明:大气CO2浓度升高增加了N、K、Ca和Mg在小麦地上部分的总吸收量,其中N、K和Mg的总吸收量受到大气CO2浓度升高和小麦品种的共同影响,但是大气CO2浓度升高没有改变养分在小麦籽粒和秸秆间的分配。升温显著降低了各养分在地上部分的总吸收量,此外升温还提高了K、降低了Ca在籽粒中的分配比例。升温和大气CO2浓度升高下,小麦养分吸收总量变化一方面与生物量有关,另一方面与各养分含量(浓度)相关。大气CO2浓度升高显著降低了小麦籽粒和秸秆中P的含量,但是对籽粒N、Mg和秸秆N、P、K含量的影响都与品种有关。升温降低了小麦秸秆K和籽粒P、K、Ca、Mg的含量,其中只有P的吸收对升温的响应受品种的影响。升温和大气CO2浓度升高改变了小麦养分吸收过程,而且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小麦养分吸收过程的改变与养分类型和作物品种密切相关。因此,未来气候变化下有必要根据小麦品种选择合理的培肥和管理方式。
孙宝宝刘晓雨袁睿刘成李婕张旭辉李恋卿潘根兴
关键词:气候变化FACE小麦品种养分吸收
旱地土壤施用生物质炭的后效应——水分条件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被引量:24
2016年
农田施用生物质炭作为农田土壤固碳减排技术的重要措施已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选择一次性大量施入生物质炭3年后且长期种植玉米的旱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不同水分条件下的有机碳稳定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一级动力学方程较好地描述了土壤有机碳的矿化动态,总体看来旱地土壤有机碳的矿化强度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大,在25%WHC(持水量,water holding capacity)、50%WHC和75%WHC水分条件下,与C0(无生物质炭)相比,C20(生物质炭20 t/hm2)、C40(生物质炭40 t/hm2)处理下,有机碳的矿化强度分别降低了28.57%~42.86%(25%WHC)、22.22%~33.33%(50%WHC)、15.00%~30.00%(75%WHC),不同处理下土壤的微生物商和微生物代谢熵对水分的响应存在明显差异,与对照相比,生物质炭施用下微生物量相对稳定,且稳定程度与生物质炭用量有关。因此,旱地土壤施用生物质炭具有保持微生物量稳定且降低土壤有机碳矿化与CO2释放的作用,这对于农田土壤有机碳的固持增汇具有重要意义。
康熙龙张旭辉张硕硕郑聚锋李恋卿刘晓雨潘根兴
关键词:生物质炭后效应水分条件土壤有机碳矿化
一种液体生物炭肥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肥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尤其是一种液体生物炭肥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生物肥料技术领域。本发明将干燥后粉碎的小麦秸秆在300~350℃温度下进行炭化,得到小麦秸秆生物炭与浓度为5%的KOH溶液按照10g/200...
刘贝郑金伟张旭辉刘晓雨李恋卿潘根兴
文献传递
不同程度重金属污染对稻田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被引量:29
2018年
为了研究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在不同程度重金属污染中的变化,本文用Illumina Hi 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苏南地区某金属冶炼厂和加工产业区的重金属污染水稻土的真菌群落结构,发现不同程度重金属污染对水稻季土壤真菌丰度和群落结构均有显著影响。经过真菌主成分分析发现,PC1影响因素对样品处理差异的贡献率是35.96%,PC2影响因素对样品处理差异的贡献率是21.48%;通过真菌冗余度分析发现,重金属Pb和Cu污染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显著;通过对真菌属水平的相对丰度分析表明,重金属污染会显著降低敏感真菌的丰度,如被孢霉属相对丰度最高降低了87.50%、木霉属最高降低了99.46%、离壳菌属和菇属最高降低了100.00%,同时耐性真菌的相对丰度会提高,如类球囊霉属的相对丰度最高增加了98倍、四枝孢霉属最高增加了56倍、根囊壶菌属最高增加了2.62倍。综上所述,不同程度重金属污染对稻田土壤真菌群落结构有显著影响,且随着污染程度的增加,抗逆真菌相对数量和种类显著增加,敏感真菌的相对数量急剧减少,真菌群落结构随着重金属污染程度增加进一步分化。
闫华欧阳明张旭辉应多赵熙君张玉娇郑聚锋刘晓雨卞荣军李恋卿潘根兴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稻田土壤ILLUMINA
添加生物质炭不同组分对不结球白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本文旨在揭示生物质炭施用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机制。[方法]通过热水浸提法,将生物质炭中以有机碳为主的"炭骨架"(水洗生物质炭,washed biochar)和以小分子有机物为主的"类植物生长激素"(生物质炭浸提液,biochar extracts)分离,再通过燃烧法将以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为主的"速效养分"(生物质炭灰分,biochar ash)分离。将这些不同的组分添加到高、低2种肥力土壤中,研究其对不结球白菜(简称小白菜)产量、品质及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添加不同生物质炭组分对小白菜地上部生物量和根系生物量没有显著影响,但添加生物质炭浸提液和水洗生物质炭显著提高了高肥力土壤中小白菜的根冠比。添加生物质炭不同组分均显著降低了收获期小白菜地上部硝酸盐含量,不同处理硝酸盐含量降低41%~84%。添加水洗生物质炭提高了高肥力土壤中小白菜地上部维生素C含量;而添加生物质炭浸提液增加了低肥力土壤小白菜地上部维生素C含量。添加生物质炭不同组分均显著提高了收获期小白菜地上部钾含量,不同处理钾含量增加43%~88%。小白菜地上部硝酸盐含量与钾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添加秸秆生物质炭不同组分对小白菜产量没有显著影响,但降低了小白菜地上部硝酸盐含量,同时提高了钾含量。添加秸秆生物质炭后小白菜地上部钾吸收量的增加可能是硝酸盐含量降低的重要原因。
刘晓雨刘成王贺东刘铭龙孙宝宝张旭辉李恋卿潘根兴
关键词:生物质炭不结球白菜硝酸盐
施用生物质炭对桃园土壤肥力及黄桃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被引量:3
2023年
为探究不同原料生物质炭对桃园土壤肥力和黄桃产量的影响,以黄桃果园为研究对象,设置当地习惯施肥(CK)与分别配施20 t·hm^(-2)水稻秸秆生物质炭(RB)、小麦秸秆生物质炭(WB)、杉木生物质炭(FB)4种处理,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土壤胞外酶活性、各生育时期叶片及果实养分含量、黄桃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物质炭处理下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增加,而铵态氮、硝态氮和有效磷含量均显著降低,其中WB处理较CK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pH、阳离子交换量和全氮含量,增幅分别为6.7%、15.4%和17.6%。生物质炭施用显著提高了土壤酶活性,归一化酶活性显著增加80.0%~96.0%。不同生物质炭施用对土壤肥力影响不同,WB处理可显著提高土壤肥力指数17.8%。除RB处理较CK显著降低硬核期果实氮含量外,WB和FB处理均促进了植株地上部对养分的吸收,相较于CK,WB处理显著提高成熟期叶片钾含量、膨大一期果实磷含量以及膨大一期和硬核期果实钾含量;FB处理显著提高了膨大二期叶片磷含量、成熟期叶片钾含量,以及膨大一期果实氮、磷含量和成熟期果实磷含量。WB处理黄桃单果质量降低了12.7%,可滴定酸含量降低了13.8%,但黄桃总产量、可溶性糖含量及糖酸比无显著变化。研究表明,生物质炭施用可通过提高土壤pH、有机质含量和土壤酶活性来改善土壤肥力,促进植株地上部养分吸收,但短期内对黄桃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较小。
钱九盛谢文逸何中华刘晓雨张旭辉郑聚锋李恋卿潘根兴
关键词:黄桃生物质炭土壤肥力
基于新农科建设的线上线下混合虚实互补探究式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被引量:6
2021年
结合新农科建设对卓越农林新型人才的培养需求和以学生为中心的OBE(成果导向)人才培养等理念,通过实践和实验类在线课程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的建设,拓展了在线课程+虚拟仿真实验+微课等线上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并基于线上实践教学资源重构了线下实践教学内容,探索并构建了基于在线课程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三阶段探究式实践教学模式:即线上教学—模块化学习和自主性学习,线下教学—现象问题引导和探究实践操作,延展教学—暑期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训练。该实践教学模式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实践创新能力,可为新时代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战略储备人才提供实践支撑。
张旭辉刘晓雨王洪梅李荣邹建文
生物质炭农业应用与碳中和被引量:3
2021年
生物质炭是作物秸秆、果木修剪枝条、农产品下脚料、动物粪便等各种来源的废弃生物质在厌氧环境下发生热解反应生成的黑色固体。早在2006年,科学家提出将生物质炭施于土壤,以提高土壤肥力。这一思想源于亚马孙河流域黑色肥沃土壤的发现。南美洲的亚马孙河流域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因高温多雨,该地区土壤有机质分解快,导致土壤快速退化而贫瘠。
刘晓雨潘根兴
关键词:生物质炭
生物质炭施用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6
2017年
通过田间试验,观测分析不同生物质炭用量(0、20和40 t/hm^2)下马铃薯产量、品质和土壤肥力的变化及其年际效应,为生物质炭在马铃薯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低剂量生物质炭施用(20 t/hm^2)显著提高了马铃薯总产量和商品率,生物质炭施用后第一年马铃薯总产量比对照提高了41.08%。当生物质炭用量为40 t/hm^2时,马铃薯产量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但降低了一些品质指标,其中2016年干物质和淀粉含量比对照降低了18.47%和24.03%。生物质炭施用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并增加了土壤C/N和电导率;而对土壤p H和全氮含量的影响与生物质炭施用年限有关。生物质炭施用量和施用年限显著影响马铃薯产量和品质。低剂量生物质炭施用能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但第二年无增产效果;随着生物质炭用量增加马铃薯增产效果消失,还可能会降低马铃薯品质。生物质炭施用后马铃薯产量变化与土壤紧实度改善无必然联系。
王贺东吕泽先刘成刘晓雨潘根兴
关键词:生物质炭田间试验马铃薯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