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彬
- 作品数:16 被引量:192H指数:7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 灰色马尔可夫链在深基坑沉降预测中的应用被引量:24
- 2002年
- 针对深基坑在开挖后的施工过程中 ,由于多种因素引起的沉降变形具有随机性的特点 ,采用灰色马尔可夫链模型对上海市某深基坑的沉降进行了成功预测。结果表明 ,利用灰色马尔可夫链对深基坑的沉降变形进行预测是可行的。
- 刘志彬施斌
- 关键词:深基坑沉降预测
- BP神经网络在非饱和土滤纸吸力率定中的应用
- 2003年
- 滤纸法测吸力是非饱和土吸力量测中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而率定技术的好坏又是决定其测量效果的关键。本文针对国产滤纸吸力率定试验中,采用经典拟合方法如指数函数法、Van公式法等误差比较大的问题,提出将BP神经网络技术应用于滤纸吸力的率定,充分发挥神经网络在处理非线性问题中的自组织、自适应和容错能力强等特点,并以一个具体率定试验为例,结果表明,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法可使拟合误差大幅降低,并具有拟合精度高、泛化能力强等独特的优点,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 刘志彬施斌
- 关键词:BP神经网络非饱和土率定力学性质土工试验
- 超微型贯入仪的研制及其应用被引量:16
- 2005年
- 为了解和掌握非饱和土中团聚体的分布和强度,自行研制了一台SMP—1型超微型贯入仪。首先介绍了该仪器的工作原理和组成,并以面团和石灰改性膨胀土为贯入试样,对该仪器测试结果的有效性和正确性进行了验证。测试结果表明,该仪器可以获得贯入探针刺入端阻力与刺入深度间的关系曲线,以及团聚体在三维空间上任一纵、横剖面内的强度分布等值线图,可显示出试样内部丰富的结构性和不均匀性信息。该超微型贯入仪的研制成功为研究工程土体中团聚体分布及其内部结构和强度提供了一个新的手段。
- 施斌刘志彬蔡奕
- 关键词:非饱和土团聚体不均匀性
- 论土体结构各层次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被引量:7
- 2007年
- 土体广泛分布于地球的表层,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自然体。本文在论述了土体7个结构层次功能的基础上,从系统科学的角度阐述了各层次之间的辩证关系,包括低层次是高层次结构的基础;高层次对低层次结构的影响;层次间的协同作用;层次间交错、重叠与演变等。在与土体相关的研究工作和工程实践中,将土体作为一个系统进行合理的层次划分和分析,有助于复杂问题的简化,从而全面正确地掌握土体的工程性质及其形成机理。
- 施斌刘志彬姜洪涛
- 关键词:土体结构系统
- 超微型贯入仪
- 超微型贯入仪,包括荷载传感器、位移传感器、探针、土样盒、托盘、水平定位台、控制箱、数据采集仪等构成,其特征是探针与荷载传感器相连,测试样品盒置于探针下部,测试样品盒设于水平托盘上,托盘下方有一个电控无级变速马达,它通过一...
- 施斌蔡奕刘志彬王宝军
- 文献传递
- 土体结构系统层次划分及其意义被引量:12
- 2007年
- 土体结构系统研究是一项综合性、跨学科、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的基础性工作,它在尺度上涵盖了从宏观土区到微观粒子的整个土体系统。本文依据土体性质随尺度变化的原则,将土体结构系统从宏观到微观划分为7个层次,对每个层次的含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作了阐述。在分析了土体结构系统层次划分的意义后,进一步介绍了土体结构系统研究中面临的几个重要课题。土体结构系统的层次划分厘清了土体工程性质研究中的一些模糊认识,使土力学和工程地质学紧密结合在一起,为全面系统地研究土体结构系统打下了坚实基础。
- 施斌刘志彬姜洪涛
- 关键词:土体结构系统
- 非饱和土中团聚体的组构与强度研究
- 本文围绕与非饱和土中团聚体有关的一系列基础性问题进行了相关的理论和试验研究,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在详细回顾总结了土力学界和岩土工程界在微观结构尤其是土中各种结构单元研究成果的基...
- 刘志彬
- 关键词:非饱和土团聚体
- 文献传递
- “第七届环境岩土工程与全球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第一号通知
- 2003年
- 施斌刘志彬
-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 团聚体大小对非饱和土体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
- 为了了解团聚体大小对非饱和土体强度的影响,本文对不同改性土体不同粒径的12组土样进行一系列的无侧限抗压和剪切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团聚体的平均粒径小于3.5mm时,素土、纤维土和石灰土的内聚力随粒径的增大而减小,内摩擦角...
- 蔡奕施斌刘志彬唐朝生王宝军
- 关键词:非饱和土无侧限抗压强度内聚力内摩擦角
- 文献传递
- 改性膨胀土微观孔隙定量研究被引量:32
- 2004年
- 利用自动吸附仪对石灰、水泥改性膨胀土进行液氮吸附试验,并通过吸附理论对改性膨胀土内微观孔隙进行了定量研究。发现改性膨胀土中存在较多窄缝状孔隙;膨胀土改性前后其微孔体积以8.4A左右的孔隙为主;30A以上的中等孔隙离散分布;改性材料对膨胀土结构的影响主要是针对200A以上的孔隙;石灰与水泥的掺入使得膨胀土内的微孔体积减小,中孔以上孔隙体积增加。最后通过改性膨胀土的扫描电镜图象对吸附试验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 刘志彬施斌王宝军
- 关键词:改性膨胀土微观孔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