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元满
- 作品数:31 被引量:119H指数:6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轻工技术与工程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对日汉语教材编写从何入手
- 刘元满
- 关键词:汉语词汇交际语言
- 写技能训练中的批改和讲评
- 2007年
- 无论运用哪种写作理论进行写作教学,课堂活动都离不开教师所做的作文批改、集中讲评这两个环节。批改活动一般在课下做,是隐性的,针对的是特定学生的具体问题,而讲评则是将评阅结果显性化,主要针对的是共性的问题。两个环节缺一不可。本文主要对三部教材的批改方式进行比较,在基于过程教学法及任务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上,建议增加评阅循环过程,螺旋式上升,最后拿出成品。并提出几条原则:书面评语不能模糊无信息,要有可操作性;重视学生之间的互评;个评之后要及时总评;利用电脑优势修改作文。
- 刘元满
- 关键词:写作批改讲评
- 汉字在日本的文化意义研究
- 刘元满
- 关键词:日本文化汉字文化
- “太+形/动”与“了”被引量:25
- 1999年
- 0.引言副词“太”的意义,公认有两个:一是表示程度高,多用于赞叹、企望的事;一是表示程度过头,多用于不如意、不企望的事。外国学生据此理解“太”的意义时不会有太大问题,然而据此造出的句子却会出毛病。例如(本文所用例句,部分采自当代文学作品,部分采自课堂...
- 刘元满
- 关键词:《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八百词》汉语虚词主语状中结构定语
- 新西兰短期来华汉语学习者文化适应始发关键事件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短期来华学习汉语的留学生规模很大,但其文化适应特点还鲜有人研究。本文引入“始发事件”概念对新西兰短期来华留学生的“反思日志”文本内容进行分析,发现在日常生活层面、学习生活层面和心理感受层面的文化适应关键事件有着较为鲜明的区域特点。学习者采用了多种自我调节策略,最终达到较为正向的文化适应状态。本文最后从教学形式、教师意识、学生心理建设以及管理辅助支持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 刘元满
- 关键词:文化适应自我调节策略
- 高级口语教材的话题、情景和话轮被引量:20
- 2008年
- 高级口语教材多以编选的形式,围绕某一话题展开,主要问题为缺少口语交际特点、与学习者生活太远、难以培养得体性表达。在实际交际中,同一场景之下,话题常常会发生变化,而话轮也会发生多次转换,因此高级口语的训练重点应包括如何掌握谈话技巧,保持谈话得体性,在谈话中掌握一定的"说话权"。高级口语教材编写时要考虑说什么、对谁说、怎么说的问题,综合考虑话题、情景、话轮等因素,突出口语交际特点。
- 刘元满
- 关键词:高级口语情景话轮
- 留学生一般性文章格式偏误表现与分析——基于100份入学分班试卷的作文调查被引量:2
- 2007年
- 本文的统计源自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2004年秋季入学分班试卷,从中选取100份中高级水平的作文,在"有无题目"、"是否分段"、"是否空格"、"两端是否对齐"等方面进行统计,发现留学生在一般性文章的写作中存在严重的格式问题,其中"无题目"占98%、"一段到底"占84%、"不空格"占57%、"右端不规则长出"占52%。本文试图分析偏误成因并提出教学建议。
- 刘元满
- 关键词:偏误
- 汉语音位负担与二语者言语可懂度研究
- 2023年
- 本文基于《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对汉语音位负担量进行了理论计算,并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音位负担之于二语者言语可懂度具有解释力。结合计算所得音位负担序列和学习者普遍性偏误数据,可以将语音难点划分为重点和非重点。可懂度实验结果表明,负担量不同的语音成分和可懂度的相关性不同,二语者在高负担声韵母上产生偏误,对言语理解的影响要大于低负担成分;声调数据未显示出相应特点。研究结果体现了汉语音段音位负担对可懂性导向语音教学的参考意义。
- 王璐刘元满
- 关键词:语音教学
- 不同语言环境下师生关系比较及隐性课程设计被引量:4
- 2016年
- 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实践中,师生关系在目的语环境和非目的语环境下的依存程度并不完全一样。目的语环境中,学生有多种目的语交际对象,共同对学生学习效果产生影响;而在非目的语环境中,教师是学生主要的目的语交流者,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强。在目的语环境下,教师主要是以目的语为母语者;在非目的语教学环境下,教师则既有以目的语为母语者也有非母语者。在非目的语环境下,教师更需要调动隐性课程因素,使教师作用最大化。本文就隐性课程设计提出以下建议:更新师生关系理念,保持积极正面的情绪,增加教师情感投入,引发学生的中国文化意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 刘元满
- 关键词:师生关系目的语环境隐性课程
- 基于教学过程的职前汉语教师教育课程研究被引量:2
- 2017年
- 本文借鉴教师学习理论,运用质性研究方法,深入考察一门对外汉语教师教育课程的教学过程,关注教师教育者与职前汉语教师两个主体,探讨教学过程各环节对职前汉语教师学习的促进作用。研究发现,教学能力类汉语教师教育课程,应从形成良好的教学愿景、促进深入的理解与学习、提供真实的实践机会、培养专业化的反思意识等等方面促进职前汉语教师学习。本文据此勾勒出教学能力类汉语教师教育课程的教学模式为"理论储备"、"观课感悟"、"课件准备"、"教学体验"、"教学反思",五个环节依次递进,环环相扣,最终再对汉语教师教育课程进行反思。
- 刘路刘元满
-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师教学过程教师教育课程职前教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