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为勇

作品数:10 被引量:69H指数:5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海底
  • 3篇西南印度洋
  • 3篇南印度洋
  • 2篇大洋
  • 2篇底质分类
  • 2篇多波束
  • 2篇多波束声纳
  • 2篇多金属
  • 2篇多金属硫化物
  • 2篇洋脊
  • 2篇洋中脊
  • 2篇热液活动区
  • 2篇热液区
  • 2篇硫化物
  • 2篇金属硫化物
  • 2篇海底热液
  • 2篇成矿
  • 1篇大洋中脊
  • 1篇地貌
  • 1篇地质

机构

  • 10篇国家海洋局第...
  • 2篇教育部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青岛海洋地质...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10篇刘为勇
  • 8篇陶春辉
  • 6篇邓显明
  • 6篇李怀明
  • 4篇张国堙
  • 4篇周建平
  • 3篇何拥华
  • 2篇戴黎明
  • 2篇李三忠
  • 2篇索艳慧
  • 2篇顾春华
  • 2篇窦炳珺
  • 2篇张金辉
  • 2篇余珊
  • 2篇赵淑娟
  • 2篇陈升
  • 2篇张臻
  • 1篇吴震宇
  • 1篇李红星
  • 1篇黄威

传媒

  • 2篇大地构造与成...
  • 2篇海洋学研究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海洋地质前沿
  • 1篇第二届深海研...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西南印度洋中脊49.6°E热液活动区羽状流特征及其热通量贡献
刘为勇陶春辉郑连福李怀明
多波束声参数在海底热液区底质分类中的应用——以东太平洋海隆“宝石山”热液区为例被引量:13
2012年
多波束声纳底质分类可以高效且全覆盖地认识海底底质类型及其分布特征。应用Simrad EM120多波束声纳对东太平洋海隆附近的"宝石山"热液区进行底质分类,一方面可以研究多波束声参数在深水热液区进行底质分类的效果,挖掘多波束声纳在海底底质分类方面的应用潜力;另一方面,通过研究热液区的底质取样、摄像以及多波束声纳资料,建立综合分析热液区底质的模式,获得热液区的底质类型及其分布特征。通过提取与底质属性相关的声纳回波反向散射强度数据,形成"宝石山"热液区的声纳图像,并结合该区域的取样与海底摄像资料,综合分析该热液区的底质类型及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沉积物在该热液区的喷口西侧广泛分布,在喷口周围主要是基岩与砾石的混杂底质。
张国堙陶春辉李怀明刘为勇邓显明陈升
关键词:多波束声纳底质分类
西南印度洋脊49°39′E热液活动区IODP钻探计划的科学意义被引量:7
2009年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现代海底热液活动调查研究一直是地球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和焦点。中国大洋19航次第Ⅰ、Ⅱ航段于2007年3月在西南印度洋脊首次发现的海底热液活动区,为IODP在超慢速扩张洋脊热液活动区进一步的调查和研究创造了条件。为了能够更深入地开展该热液区的地质地球物理、矿产资源和生物多样性调查研究,笔者建议应在该区域开展IODP钻探研究,以便对热液活动区硫化物矿体、基岩及深部物质的三维分布和结构物质组成,热液流体与岩石、沉积物相互作用关系,以及热液循环、热及物质通量和成矿机制、成矿物质来源演化关系等方面得到更深入的认识,进而探索地球深部极端环境下的微生物生命现象。
黄威陶春辉邓显明周建平孙耀窦炳珺刘为勇
关键词:热液活动区IODP
大洋中脊海底热液系统的演化特征及其成矿意义被引量:2
2011年
大洋中脊海底热液系统的演化与成矿是复杂、综合的地质过程。归纳、分析了前人研究的资料认为,热源供给和热液活动构造体系是控制热液系统演化与成矿的关键因素。在快速扩张洋中脊热液系统中,岩浆的供给充裕,构造体系渗透性极好,演化时间较短,海底的热液循环输出过程可分为发生、持续和衰退3个阶段;在慢速扩张洋中脊热液系统中,岩浆的供给相对贫乏,但热源构造体系分布广泛,构造控制作用突出,持续演化可达几万年以上。在慢速及超慢速扩张洋中脊热液系统中,广泛、多类型的热源和优越的构造环境,可能更有利于热液流体的长期演化和富集成矿,因此未来有必要通过地质-地球物理和数学建模等多种勘探方法,深入研究其演化机理和成矿规律。
刘为勇郑连福陶春辉李怀明窦炳琚
关键词:大洋中脊热液系统多金属硫化物
水下地质灾害监测系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测量仪器,具体是指一种用于水下对地质灾害进行监测的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水下部分包括地震波检波器、水听器、磁力计;地震波检波器、水听器、磁力计分别与海底接驳盒连接;海底接驳盒通过陆上分支盒与系统工作站连接...
陶春辉张金辉李红星刘为勇邓显明周建平何拥华顾春华李怀明
文献传递
一种便携式赤潮与渔场环境监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监测装置,具体是指一种便携式的环境监测装置。本实用新型中包括甲板控制单元、甲板收放单元水下探测单元,其中甲板控制单元通过信号线缆管理、监控水下探测单元上设备部件的运行,并收集水下探测单元上传感器设备传...
陶春辉邓显明胡旭东吴震宇窦炳珺顾春华周建平张金辉何拥华陆斗定刘为勇
文献传递
西南印度洋构造地貌与构造过程被引量:14
2015年
本文基于海底水深数据,制定了西南印度洋超慢速扩张脊新的海底构造地貌划分原则,将西南印度洋划分为7级构造地貌单元;并以该洋中脊中段的Discovery II和Gallieni转换断层之间及其邻区的海底构造地貌特征为依据,将其与该区断裂演化、分段性、分段拓展机制、中央裂谷形成过程、脊–柱相互作用和洋中脊跃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洋中脊可以划分为4个三级构造地貌单元(即洋中脊的一级分段),从西向东被Andrew Bain和Prince Edwards、Discovery II以及Gallieni转换断层依次分割,分别反映为强热点–洋中脊相互作用的扩张脊、弱热点–洋中脊相互作用的扩张脊和正常超慢速扩张脊的地貌类型。每个三级分段可进一步划分为3~4个四级分段,本文仅侧重Discovery II和Gallieni转换断层间洋中脊四到七级的4个级别分段划分(即洋中脊的四级构造地貌单元再划分为3级)。其中,第七级构造地貌单元分别为侧列式裂谷(剪切带)、雁列式裂谷、横断层带等构造分割。该段洋中脊先后受 Marion、Crozet、Madagascar 等热点或海台的影响,经历了3次洋中脊跃迁,时间大致分别为80 Ma,60 Ma和40 Ma,该过程与冈瓦纳大陆裂解以来的大洋演化有关。最后,本文详细分析了20 Ma以来的西南印度洋洋中脊轴部的周期性拉分式断陷、多米诺式箕状断陷、地堑式断陷和海洋核杂岩等构造过程。
李三忠索艳慧余珊赵淑娟戴黎明曹花花张臻刘为勇张国堙
关键词:西南印度洋转换断层分段性构造地貌
印度洋构造过程重建与成矿模式:西南印度洋洋中脊的启示被引量:10
2015年
印度洋经历过复杂的构造演化,其中3次重大的三联点和洋中脊跃迁、板块重组对印度洋现今构造格局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Gplates板块重建技术和古水深数据,并融合前人热点和年代学研究结果,重点探讨了120 Ma、90 Ma、84 Ma、65 Ma、40 Ma、24 Ma和15 Ma发生在印度洋的重大构造事件,讨论了这些构造事件在西南印度洋超慢速扩张脊构造特征上的关联,探讨了西南印度洋不同演化阶段的两种海底热液成矿模式,即早期热点-洋中脊相互作用相关的热点成矿模式和后期海洋核杂岩相关的湿点成矿模式。
李三忠索艳慧刘鑫赵淑娟余珊戴黎明许立青张臻刘为勇李怀明
关键词:西南印度洋成矿
西南印度洋脊的海底热液活动和硫化物勘探被引量:33
2014年
多金属硫化物是海底热液活动的主要产物,以其富含铜、锌、铅、金和银等贵金属元素成为一种潜在的海底矿产资源,备受关注.2007年以来,中国大洋调查航次在西南印度洋脊开展了4个航次共8个航段的海底热液活动调查,发现了8处热液区.在此基础上,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与国际海底管理局签署了西南印度洋脊1×104 km2的多金属硫化物勘探合同.系统介绍了中国在西南印度洋脊海底热液活动调查中(2007-2010年)发现的热液区(点)分布,并初步分析了典型热液区的地质特征.基于此,提出将来西南印度洋脊硫化物勘探中应注重开展西南印度洋脊多金属硫化物控矿因素、非活动/埋藏型硫化物找矿方法、海底多金属硫化物资源评价方法等方面的研究,亟需加快建立热液区尺度的近底硫化物勘探技术体系.
陶春辉李怀明金肖兵周建平吴涛何拥华邓显明顾春华张国堙刘为勇
关键词:海底热液活动多金属硫化物
Simrad EM120多波束声纳在海底热液区底质分类中的应用
<正>海底热液活动主要发育在水深2000~4000m的洋中脊或弧后盆地,热液区底质的类型及分布特征是开展科学研究以及进行矿区资源评价的重要基础资料,可为新热液区的寻找、矿区圈定以及未来的海底资源开发提供支撑。目前,电视抓...
陶春辉张国堙李怀明邓显明刘为勇陈升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