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振华
- 作品数:7 被引量:41H指数:4
- 供职机构: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生物学社会学更多>>
- 绿洲-荒漠过渡带芨芨草地SPAC系统蒸散与①多环境因子关系分析被引量:12
- 2013年
- 利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对天山北麓绿洲荒漠过渡带芨芨草地的夏季蒸散量进行测定,采用通径分析与相关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蒸散与主要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建立了适合该地区的蒸散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各种环境因子对蒸散影响的大小排序为:净辐射(R n)>土壤热通量(G)>空气温度(T气)>空气相对湿度(RH)>5 cm土壤温度(T土-5 cm)>实际水汽压(e a)>风速(Vwind)>5 cm土壤含水率(S土-5 cm);(2)各因子通过R n对蒸散产生的间接作用都大于其自身直接作用,反映出净辐射是制约蒸散大小的主导因子,是决定干旱区蒸散量的关键;(3)土壤热通量对蒸散的直接负效应远小于通过其他因子的间接正效应,出现其直接负效应与综合效应相反的结果;(4)建立并经过检验的蒸散预测模型表明:与温暖湿润区蒸散依靠水、热并重情况不同的是,极端干旱区主要依靠热量因子强度的增加,才能有较大的蒸散量。
- 闫人华熊黑钢冯振华张芳瞿秀华
- 关键词:SPAC系统蒸散环境因子
- 我国农村贫困程度的测算与分析:基于基尼思想的一种新贫困强度率指数(G_p)的构建被引量:4
- 2013年
- 笔者首先总结了以往具有代表性的贫困指数的发展历程及特点,指出对非均衡度的计算是贫困程度考量的核心问题,进而基于既有对贫困强度衡量的方法,将贫困与收入不平等两大重要问题相结合,重点关注农村贫困强度的科学合理测度,尝试提出一种新的测算思想与方法,从结构和数量两方面对其进行模型数量化,构造出具体的指数形式,以此对我国2008年~2010年农村实际贫困强度进行度量,实证分析其变化趋势及特征。计算结果与POVCAL方法吻合,表明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已初步呈现两极分化趋势。基于这一结论,笔者提出合理化的政策建议。
- 李金叶冯振华贾士杰水洲
- 关键词:贫困收入不平等
- 基于修正移动平均模型的调整系数法对我国实际城镇失业率的测算与分析被引量:4
- 2011年
- 失业是关乎民生及社会经济稳定的重要问题,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劳动力市场供求局势日趋严峻。如何科学、合理地测算我国真实城镇失业率,是劳动经济学界十分关注的难点问题。依照方法的可操作性、运算的简易性及数据的可获得性准则,同时为能更好地解释和反映影响失业率的各种基本因素,与实际情况尽可能接近,本文修正移动平均模型,以调整系数法为基础,对我国实际城镇失业率进行测算,以期得到更为符合实际的估算结果,为缓解就业压力,治理失业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依据。
- 李金叶冯振华闫人华
- 关键词:登记失业率
- 中部地区产业结构演变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被引量:7
- 2012年
- 以1995—2009年统计数据为基础,利用偏离-份额分析法(SSM)重点探究了中部地区的产业结构演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为各省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中部崛起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1)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变化总体与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相符;(2)中部地区产业结构演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情况分为:江西和安徽产业结构偏离为负,竞争力偏离份额为负;山西和河南产业结构偏离为正,竞争力偏离份额为负;湖北和湖南产业结构偏离为负,竞争力偏离份额为正等3种类型;(3)产业结构变迁对各省经济增长的影响差异较大。
- 闫人华熊黑钢冯振华王杰
- 关键词:产业结构经济增长SSM
- 新疆收入分配问题评估研究
-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经济保持了高速稳定增长,综合实力显著提高,然同时社会收入分配问题却逐渐彰显,其不仅会影响经济发展质量,还会威胁边疆社会的和谐稳定。收入分配俨然已成十八大与“两会”热点议题,而目前在新疆迎来十九省市对口支...
- 冯振华
- 关键词:收入分配收入差距两极分化
- 文献传递
- 基于曲率为结构权重的对基尼系数几何算法的改进被引量:7
- 2012年
- 本文在原始基尼系数几何算法的基础上,考虑结构这一重要因素,以洛伦兹曲线的平均曲率作为面积的权重,计算得出较为合理的、更加全面的基尼系数的数值,并以2009年我国城镇和农村实际收入状况为例,通过曲率的相应变化特点,分析结构因素对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及其原因。
- 冯振华李金叶崔道忠
- 关键词:基尼系数洛伦兹曲线收入差距曲率
- 民族团结教育的非智力因素问题初探——以高等学校为例被引量:7
- 2011年
- 民族团结教育是公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发展变迁特别是思想观念的变化,既有的民族团结教育模式面临着新问题、新挑战。文章以高等学校民族团结教育为例,以教育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统一作为视角,对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理论、思想、过程、模式、手段、结果等进行审视,提出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应重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有机统一的观点,认为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培养应成为民族团结教育不容忽视的途径和手段,初步探讨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非智力因素理念的研究和实践问题。
- 周耀治冯振华祖力亚提.司马义李金叶
- 关键词:民族团结教育非智力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