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杰青
- 作品数:21 被引量:42H指数:3
- 供职机构:江西省肿瘤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然科学总论理学文化科学更多>>
- 科技史上罕见的巧合——用生牛肝治愈恶性贫血而获诺贝尔奖的故事
- 2004年
- 傅杰青
- 关键词:科技史恶性贫血
- 中美两国戒毒观及戒毒实践之比较
- 2001年
-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是最发达的国家.两国的文化和历史背景相差十分悬殊,这些差别也十分明显地反映在吸毒观和戒毒观方面.分析这些差别的来龙去脉,可以更加清醒地认识和全面贯彻我国的戒毒方针.
- 杨国栋傅杰青
- 关键词:吸毒戒毒美沙酮
- 非传统理念指导下的传统技术导致应用医学重大课题的突破——关于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引量:1
- 2006年
- 发现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以下简称Hp)导致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是沃伦和马歇尔获得2005年诺贝尔医学奖的原因。他们在1982年得出的这一假说,违反了关于这一类慢性病传统的发病机制理念。可能因为这一理念的反传统性,其假说被世界同行基本接受大概经历了20年时间。值得强调的是,对HP的观察、分离、培养、鉴定和人体试验,以及它与疾病相关的诊断、治疗、临床流行病学等研究,应用的都是传统的医学技术。从而表明,即使到了20世纪80年代,传统技术仍能导致诺贝尔奖级科研成果的出现。
- 熊耀斌傅缨傅杰青
- 关键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幽门螺杆菌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
- 众说纷纭话1997年诺贝尔医学奖(待续) (十)再论普氏术语体系中的矛盾(中)
- 2000年
- 1 面临深渊的prion(续)随着时间的推移,普氏及其实验室的同事以及同一领域(这个领域正在日趋广泛)的其他研究工作者发现越来越多的疾病可能与prion有关,而其中有些疾病根本就没有传染性的特征。在人类疾病中家族性致命性失眠症(FSS)是一种家族性疾病,几乎肯...
- 傅杰青禹宽平
- 关键词:诺贝尔医学奖PRION
- 推陈出新 逐步逼近——试论首都医院绒癌研究组在根治绒癌中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特色
- 1985年
- 作者认为,宋鸿钊教授等善于将避孕研究中的发现移植于绒癌的治疗中,从而突破了传统疗法的局限。以后又针对绒癌病人健康素质较好的特点,加大化疗的剂量和缩短疗程,大大提高了疗效。最后通过一个机遇病人治疗方法的改变,揭示了可以后切除子宫的新疗法,为年轻患者保留了生育机能。作者最后提出,以观察法为主的临床研究方法现今仍有作出重大发现的可能。
- 傅杰青
- 关键词:绒癌方法论特色切除子宫绒癌细胞脑转移
- “三腿一平台”组成的“基因打靶”——评介2007年度诺贝尔医学奖
- 2008年
- 2007年度诺贝尔医学奖项目——基因打靶,由三腿和一个平台所构成。三条腿分别是转基因学、同源重组和胚胎干细胞,一个平台指的是基因敲除。除了评价这些组成部分以外,还对推迟评奖进行了质疑。
- 熊耀斌傅缨洪道显傅杰青
- 关键词:诺贝尔医学奖同源重组胚胎干细胞基因敲除基因打靶
- 2004年度诺贝尔医学奖及科研伦理学被引量:3
- 2007年
- 一向从事免疫学研究的巴克1985年受到一篇关于嗅觉研究论文的吸引,开始从分子生物学角色研究气味分子和嗅觉的组织系统。她在1988—1991年期间屡经失败,终于以创新性思维获得了突破。1991年她和她的实验室主任阿克塞尔在世界著名的《细胞》杂志上发表了该领域中的奠基性论文。诺贝尔医学奖评委会将2004年度的该奖授予了他们,却在实际上和文字上都把阿氏放在前,而把巴氏放在后,从而成为科研伦理学中一大悖论。
- 熊耀斌傅缨傅杰青
- 关键词:诺贝尔奖科学史
- 2006年诺贝尔医学奖所遭质疑
- 2007年
- 熊耀斌傅缨傅杰青
- 关键词:诺贝尔医学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双链RNARNA干扰《自然》植物学
- 鼻子和脑子是怎样合作的?——评价200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引量:2
- 2004年
- 巴克和阿克塞尔因从分子水平和基因水平阐明了嗅觉机制百荣获 2 0 0 4年度诺贝尔医学奖 .他们于 1 991年 4月2 5日发表于《细胞》杂志上的论文被公认为该领域的经典 ,它导致了众多科学家参与该领域 ,使这领域迅速扩大 .
- 傅杰青
- 关键词:鼻部大脑功能诺贝尔生理学奖医学奖
- 科技史上的一个误传——“606”被引量:2
- 1981年
- 德国大科学家保尔·艾利希(Paul Ehrlich,1854~1915)在本世纪初发明了治疗梅毒的有效药物“胂凡纳明”(又称“洒尔佛散”,即二氨基二氧偶砷苯),商品名之一为“606”。在驱“梅”无策的年代,“606”的出现为无数病人恢复了健康,因而艾利希和他的“606”誉满全球。如今“606”在治疗梅毒方面虽然早已为青霉素等药物所取代,但艾利希作为发明者,不怕失败,坚持奋斗,终于成功的榜样,直到如今还经常出现在我们的有关著述和科普宣传之中。这就是人们广泛称颂的,艾利希连续失败605次,
- 傅杰青
- 关键词:误传梅毒日本学者青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