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艳云

作品数:10 被引量:36H指数:2
供职机构:江门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影响因素
  • 2篇细胞
  • 2篇红细胞
  • 2篇儿童
  • 1篇单次
  • 1篇动力学分析
  • 1篇血栓
  • 1篇血栓形成
  • 1篇血细胞
  • 1篇血细胞形态
  • 1篇血细胞形态学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计数
  • 1篇血小板水平
  • 1篇血液
  • 1篇血液细胞
  • 1篇血液细胞分析
  • 1篇血液细胞学
  • 1篇益生菌
  • 1篇荧光

机构

  • 10篇江门市中心医...

作者

  • 10篇余艳云
  • 4篇卢焕兴
  • 3篇杜红宇
  • 2篇胡绍正
  • 2篇牛映红
  • 2篇雷泽洪
  • 1篇黄胜起
  • 1篇冯武超
  • 1篇程旭红
  • 1篇陈普祺
  • 1篇陈泰祺
  • 1篇上官明
  • 1篇李秀娟

传媒

  • 2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吉林医学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中国血液流变...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医学检验与临...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08
  • 1篇2005
  • 1篇2004
  • 2篇199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结缔组织疾病的抗核抗体检验结果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研究分析结缔组织疾病抗核抗体的免疫荧光检验的敏感性以及特异性。方法:选择确诊为结缔组织疾病的120例患者的血清样品,进行抗核抗体的免疫荧光检验。结果:9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综合征患者中,阳性者87例,阳性率为91.6%,10例盘状红斑狼疮患者中,阳性者6例,阳性率为60%;8例全身性硬皮病中,阳性者3例,占37.5%;4例皮肌炎患者中,阳性1例,占25%;3例重叠综合征患者抗核抗体均为阳性,故阳性率为100%。结论:抗核抗体对不同结缔组织疾病的敏感度不同,其中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敏感度最高,是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余艳云黄胜起雷泽洪冯武超
关键词:结缔组织疾病抗核抗体免疫荧光
体外血栓形成试验时血液停滞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1999年
卢焕兴余艳云
关键词:血栓形成影响因素
血液细胞学参数在贫血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29
2005年
目的:利用血液细胞学参数,了解贫血的病因,指导临床有方向、有目的地选择特异性检验项目,快捷、准确地诊断疾病,为病人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方法:取贫血病患者静脉血2ml用EDTA—K2抗凝,采用SysmexSE90 0 0血液细胞自动计数仪及其配套的试剂检测红细胞的MCV、MCH、MCHC及RDW细胞学参数,以5 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析细胞学参数与贫血的关系。结果: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患者红细胞的MCV、MCH、MCHC及RDW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溶血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的MCV、RDW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慢性感染性疾病的MCV、MC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其余各型贫血的细胞学参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各型贫血的病因符合红细胞参数的变化。结论:血液细胞分析中的MCV、MCH、MCHC及RDW细胞学参数,可向临床提供贫血病因的参考线索,为临床诊断疾病和治疗指明方向。
卢焕兴余艳云
关键词:血液细胞分析红细胞参数贫血
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单次洗涤快速动力学分析新方法被引量:1
1999年
目的:探讨建立简易快速的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动力学分析新方法。方法:应用生理盐水以高倍稀释单次洗涤红细胞取代沿用法的三次洗涤红细胞,并研制无需离心净化的强效力溶血剂快速制备溶血液检材。结果:高倍稀释单次洗涤红细胞与沿用法的三次洗涤红细胞效果相同,30例血标本分别用二种洗涤方法比较G-6-PD检测结果,直线相关分析程度密切,r=0.98,相关系数显著性检验,r>r0.01,P<0.01;研制成含镁离子的白皂素快速溶血剂,溶血效力强,5分钟能完全溶血并可直接检测,50例血标本分别用沿用法的毛地黄皂苷溶血剂与快速溶血剂各自制备溶血液作G-6-PD检测对比,r=0.98,r显著性检验r>0.01,P<0.01,显示相关系数有极显著意义。结论:以高倍稀释单次洗涤红细胞。
陈普祺余艳云陈泰祺程旭红上官明
婴儿食物变态反应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对确诊为食物变态反应的婴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婴儿食物变态反应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我院门诊和住院部确诊为婴儿食物变态反应的126例患儿,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归纳总结统计,探讨其临床特点。结果126例患儿临床表现为皮肤损害:皮疹、消化道损害:哭闹、大便异常甚至粘液血便、以及呼吸道损害:痰多、气喘等;各临床表现提示:皮肤损害明显占优;本组病例中奶粉喂养的婴儿数量与母乳喂养和混合喂养数量相比差距明显;本研究中以牛奶为过敏原的患儿占大多数;126例患儿分为两组,一组在除常规治疗外再添加益生菌(含乳酸菌和枯草杆菌及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1,增加肠道乳酸菌等益生菌的定植数量;另一组(对照组)则未加益生菌治疗,其治疗结果经统计学检验存在差异一益生菌组疗效显著(P〈0.05)。结论婴儿期是食物过敏的易感年龄。婴儿期食物变态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湿疹、亦有患儿有腹痛、排粘液血便等症状呼吸道反应则极少见;喂养干预可能改变食物变态反应的发生机会;过敏原筛查结果以牛奶、鸡蛋、鱼虾、蟹、坚果为主;婴儿食物变态反应的治疗过程中添加益生菌治疗可产生显著疗效。
杜红宇余艳云胡绍正
关键词:变态反应益生菌
痰液降钙素原检测对社区获得性肺炎儿童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观察与分析痰液降钙素原(PCT)检测对社区获得性肺炎儿童的临床意义。方法本文选择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来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治疗的12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儿童,将所选患儿分为细菌性肺炎组、支原体肺炎组与病毒性肺炎组,每组40例,使用一次性吸痰管将深部痰液吸出作为标本,并选择免疫色谱法对PCT予以测定。结果患者痰液中PCT水平,细菌性肺炎组显著高于病毒性肺炎组与支原体肺炎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原体肺炎组患儿痰液中PCT值的增加幅度较轻,和病毒性肺炎组患儿相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其并不具有显著的诊断价值。与血清PCT及C反应蛋白相比,3组患儿痰液PCT的阳性检出率都相对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检测中,痰液是最易得到的检测标本,检测痰液PCT的结果能够作为对社区获得性肺炎进行诊断的辅助数据,其检测方便、快捷,对临床早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余艳云杜红宇李秀娟雷泽洪
关键词:社区获得性肺炎儿童
儿童食物过敏的影响因素研究
2014年
目的探讨儿童食物过敏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门诊和住院部长期面部湿疹、反复腹痛、哭闹、长期腹泻及排粘液血便、反复气喘的患儿,经提取病史、临床资料,同时经血清过敏原测试、排除性饮食试验和开放式饮食激发试验,确诊为儿童食物过敏症的166例患儿,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归纳总结统计,探讨疾病的影响因素。结果食物过敏儿童主要分布在0~1岁,并且以奶粉喂养为主;166例患儿的过敏原主要是牛奶;166例患儿中,132例患儿父母双方或其中一方有过敏性疾病史,34例患儿父母双方无过敏性疾病史。结论儿童食物过敏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喂养、所致过敏的食物种类及遗传史。对这些因素的关注将有利于食物过敏疾病的临床诊治和预防。
杜红宇余艳云胡绍正
关键词:食物过敏影响因素儿童
动态监测血小板水平与评估危重病患者的病情和预后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通过动态监测血小板水平以评估危重病患者的病情和预后。方法对住院危重病患者每隔1天进行1次血液细胞分析,观察血小板水平的发展趋势,分析存活组和死亡组的血小板水平变化与危重病患者的病情和预后的关系。结果危重病患者存活组与死亡组血小板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存活组血小板水平下降到一定程度后就逐渐回升到正常范围,而死亡组血小板水平的总趋势呈进行性下降。在诊断为危重病前3d,两组血小板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后两组血小板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小板水平的变化可以反映危重病患者当前的治疗效果,动态监测血小板水平的发展趋势可以评估危重病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卢焕兴余艳云牛映红
关键词:血小板计数危重病预后
血细胞形态学分析对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诊断价值
2004年
目的:通过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可以发现早期无症状的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方法:对血常规检查发现白细胞数增高,特别是无明显炎症而白细胞明显增高的患者,做外周血涂片,用瑞氏姬姆萨染色作细胞形态学分析,必要时做骨髓涂片,作血细胞形态学分析及血液遗传学检查。结果: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早期,外周血涂片出现幼稚细胞,骨髓涂片中,中幼粒细胞至杆状核粒细胞阶段比值明显增高,并且有病态造血。结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旱期可无症状,但血细胞形态可出现幼稚细胞比值增高及病态造血。
卢焕兴余艳云牛映红
关键词:白细胞增高血细胞形态学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皮肤点刺在过敏性鼻炎与哮喘变应原检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皮肤点刺在过敏性鼻炎与哮喘变应原检测中的应用。方法本文选择了自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来我院门诊就诊的过敏性鼻炎及哮喘患者172例,其中男82例,女90例,年龄为2~68岁。采用由复旦大学医学院研制出的变应原试液,该患者变应原有粉尘螨、蟑螂、艾蒿花粉、海蜇、海虾、酵母菌、鸡蛋清、鸡肉、羽毛、香烟、猫毛、狗毛、芒果、棉絮、牛奶、蚕丝、章鱼、带鱼、牛肉、花生、大豆、草莓、香蕉等。皮肤点刺部位选择在患者的双手前臂屈侧处,使用10mg/mL的二盐酸组胺点刺作为阳性对照。结果皮肤点刺检测呈阳性患者150例(87.2%),其中过敏性鼻炎及哮喘呈阳性患者分别为62例(41.3%)、88例(58.7%)。在这150例阳性患者中,粉尘螨阳性率为57.3%,位居第一,其次为艾蒿花粉42%,蟑螂32%,海蜇22.7%,海虾16.7%。结论变应原以粉尘螨、蟑螂、艾蒿花粉、海蜇、海虾为主。皮肤点刺变应原检测安全、迅速、可靠,对过敏性鼻炎以及哮喘的诊断和防治具有重要的参考及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余艳云
关键词:皮肤点刺过敏性鼻炎哮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