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3日
星期六
|
欢迎来到营口市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建东
作品数:
7
被引量:6
H指数:2
供职机构:
浙江省绍兴一中
更多>>
相关领域:
文化科学
更多>>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7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7篇
文化科学
主题
7篇
数学
7篇
教学
4篇
数学教学
2篇
有效性
2篇
数学家
2篇
数学课
2篇
数学课堂
2篇
数学课堂教学
2篇
启发式教学
2篇
中学数学
2篇
中学数学教学
2篇
教学有效
2篇
教学有效性
2篇
课程
2篇
课堂
2篇
课堂教学
2篇
教师
2篇
催化
2篇
催化剂
1篇
新课程实施
机构
7篇
浙江省绍兴一...
作者
7篇
何建东
传媒
2篇
数学通报
1篇
高中数学教与...
1篇
中学数学月刊
1篇
数学教学研究
1篇
中小学数学(...
1篇
中学数学(高...
年份
2篇
2012
2篇
2011
1篇
2010
1篇
2009
1篇
2008
共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质疑与争辩——通向数学的真实
2009年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学习充满乐趣,这种乐趣来自于我们对知识的领会、琢磨和对问题的思索、探讨.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常说:“数学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笔者真切地体会了这种“引人入胜”的奇妙感觉,尤其对三个教学事件的印象尤为深刻,这都源于笔者与学生一起对数学问题的质疑与争辩.
何建东
关键词:
争辩
高中数学教学
教学事件
数学问题
数学家
乐趣
善诱者,善导——例谈中学数学教学中的“诱导”技巧
2011年
古人云:“善诱者,善导.”新课程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学会学习.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设计引入才能“油然而生”新知识,如何选择例题才能“触类旁通”活一片,如何解题分析才能“众里寻她”得方法,如何答疑指导才能“源头活水”出思路,笔者认为,这些都需要教师适时适切的“诱导”.
何建东
关键词:
中学数学教学
解题分析
学生观
教师
课堂关注——教学有效性的“催化剂”
2012年
新课程的实施促使教师将思维的触角伸入课标、教材、学生等诸多领域.教师在课堂教学的组织实施过程中关注对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设计意图以及学生的认知基础和最近发展可能等方面,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是一线教师能普遍感受到的新课程实施成果.纵观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教师们在积极实践“启发式教学”,注重数学核心概念、思想方法的渗透,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等方面的表现日臻完善.但我们也在大量的听评课过程中看到了一些课堂细节被教师疏忽,成为教学的新憾处.
何建东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教学
教学有效性
催化剂
新课程实施
启发式教学
课堂参与度
课堂关注——教学有效性的“催化剂”
被引量:2
2012年
新课程的实施促使教师将思维的触角伸入课标、教材、学生等诸多领域.教师在课堂教学的组织实施过程中关注对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设计意图以及学生的认知基础和最近发展可能等方面,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是一线教师能普遍感受到的新课程实施成果.纵观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教师们在积极实践“启发式教学”,注重数学核心概念、思想方法的渗透,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等方面的表现日臻完善.但我们也在大量的听评课过程中看到了一些课堂细节被教师疏忽,成为教学的新憾处.
何建东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教学
催化剂
启发式教学
设计意图
课程理念
“问答”哪得清如许 为有“探析”活水来
2011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必问,学始有成.提问与答疑构成了学生与教师双边活动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特别是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都会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并在为学生耐心答疑中解其惑,激其趣,鼓其信.最为常见的学生提问方式是:老师,这道题目怎么做?
何建东
关键词:
活水
数学教学过程
提问方式
教师
让学生走近哥德巴赫猜想——谈高中归纳推理的教学
2008年
高中数学课标教材选修系列1、2引入了"推理与证明",这是推理与证明作为专门的章节首次编入高中教材.推理与证明是数学的基本思维过程,也是人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将其编入教材,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推理与证明的基本知识。
何建东
关键词:
哥德巴赫猜想
自然数
教学
思维过程
数学家
课标教材
“探析式”答疑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思考
被引量:4
2010年
1“探析式”答疑的基础、含义及实施 “探析式”答疑是指教师在指导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努力创设“探析”氛围,设计“探析”活动,产生“探析”行为,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探析式”答疑并不急于正面给出问题的具体解答过程,不一味关注具体步骤和结果,而是重视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思维展现;
何建东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