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旭彬

作品数:39 被引量:74H指数:4
供职机构:广西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历史地理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9篇文化科学
  • 8篇经济管理
  • 5篇历史地理
  • 4篇艺术
  • 2篇哲学宗教
  • 2篇社会学
  • 2篇文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3篇文化
  • 8篇刘三姐
  • 6篇旅游
  • 4篇审美
  • 4篇壮族
  • 4篇节庆
  • 3篇岩画
  • 3篇三月三
  • 3篇走出去
  • 3篇花山岩画
  • 3篇歌圩
  • 2篇艺术
  • 2篇彰显
  • 2篇申遗
  • 2篇生态
  • 2篇情感
  • 2篇文化符号
  • 2篇文化功能
  • 2篇文化旅游
  • 2篇跨文化

机构

  • 27篇广西社会科学...
  • 10篇南京大学
  • 2篇兴义民族师范...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广西民族学院
  • 1篇云南大学

作者

  • 39篇任旭彬
  • 2篇黄守斌
  • 2篇王建平
  • 1篇雷励
  • 1篇李建平

传媒

  • 17篇沿海企业与科...
  • 2篇广西民族研究
  • 2篇桂海论丛
  • 2篇柳州师专学报
  • 2篇经济与社会发...
  • 2篇百色学院学报
  • 1篇长白学刊
  • 1篇广西社会科学
  • 1篇阅读与写作
  • 1篇青海师范大学...
  • 1篇广西经济管理...
  • 1篇广西教育学院...
  • 1篇长江师范学院...
  • 1篇兴义民族师范...
  • 1篇抗战文化研究
  • 1篇文化与传播
  • 1篇南宁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6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5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优化广西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的思考被引量:2
2013年
广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的供给与农民日益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仍有较大差距,确保优质高效的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成了当前农村文化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造成广西农村公共文化供给不佳的主要原因是公共文化设施不足、供给与需求不匹配以及缺乏农民组织作为文化建设的依托载体。优化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要建立起政府供给、市场供给与社会供给优势互补的复合供给模式。
任旭彬
想象性边界:刘三姐形象的文化功能
2011年
传统中国文化的"夷夏之辨"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都具有多样性文化并存的内涵,是中国多元文化融合的观念资源,依托于歌圩文化的现代刘三姐形象就具有了标识壮族的作用,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中壮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文化边界。
任旭彬
关键词:歌圩刘三姐
刘兰蛆彤象的层景性建沟被引量:2
2011年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刘三姐形象建构是不同文化主体共同赋予了刘三姐不同的文化意义.是三种不同叙事模式交互生发的层累性建构,是各类文化艺术的生产主体共同塑造了刘三姐形象的整体生成。民间传说的戏曲化和音乐化提升了刘三姐的“歌仙”形象。歌舞剧和电影《刘三姐》既表述了当时国家主流的阶级话语,表征了广西壮族的文化形象,也是应用现代传媒技术建构了刘三姐形象。
任旭彬
关键词:阶级话语伦理冲突
跨文化视域中的审美实践被引量:1
2014年
不同的地方文化和审美制度规约造成了跨文化审美交流的障碍,但审美共性以及普世性的情感联系和审美需要形成了跨文化审美实践的基础。文化差异以及审美交流隐藏的不同文化权力都造成了审美意义的流失,并因习俗、观念、语言、传播、语境、思维等方面的差异影响人们的审美表达。平等对话的跨文化审美实践、文化误读与变异,对审美意义的重构和文化增值的促进,也是一个普遍而突出的现象。跨文化审美实践努力扩大不同文化的共享话语,对坚守民族审美特色,深化不同审美文化的学习和交流,拓展文化价值空间,促进文化建设共享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任旭彬
关键词:文化差异误读
社会主义大众文化的文化自信论析
2020年
中国社会主义大众文化具有鲜明的人民性,这是树立中国大众文化的文化自信的基础。在市场经济中,文化与商品的双重属性决定了大众文化表现出积极作用与消极影响的二重性。立足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优化大众文化与主导文化、精英文化的生态结构,趋利避害,培植文化自信的生长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弘扬人文精神,发挥大众文化在建设中国话语体系中讲述中国故事的积极作用。
任旭彬
关键词:大众文化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文化
“壮族三月三”提升为现代国际节庆的思考被引量:2
2018年
"壮族三月三"节庆国际化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朗,有望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文化品牌。以"文化走出去"为契机,坚持以参与性为核心的创新发展,构建现代国际节庆活动的文化体系与产业体系,实现"壮族三月三"的可持续发展。
任旭彬
关键词:文化走出去
中国影视产品走进国际市场的营销途径调研访谈
2018年
中国文化在社会主义新时代如何走进世界舞台中心是一个新课题。中国影视走出去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影视作品国际化、专业化不足。针对这个问题,本访谈提供了影视作品国际化、专业化在市场化商业运作方面的一些实践经验,对影视作品走出去的商业化途径和环节作了探讨,并提出了广西影视作品"走出去"在全国影视行业的国际定位。
蒋林峰王建平任旭彬
关键词:影视作品
在审美幻象中体验美
2010年
美附丽于具体生动的外物形象,客观地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内。审美快感的产生与对象的感性形式有关。美的重要特征是形象性,一是指外界的人和事物的具体形象,二是指外界的人和事物为人感知以后留在内心中的具体表象。美的另一特征是情感性,但情感必须由形象来激发和表现。在卓别林的电影《摩登时代》中,有这样一组镜头:一群羊争先恐后地破门而出,一群穿着破旧的工人拥挤着奔出工厂。卓别林把羊群和人群两个形象并列在一起,是他同情工人的情感在起作用,这两个形象灌注了他的情感。
任旭彬
关键词:审美幻象体验美形象性情感性感性形式审美快感
浅谈花山文化“走出去”的路径与策略被引量:3
2017年
历史悠久而内容丰富的花山文化"走出去"是后申遗时期的应有之义。处于中国-东盟前沿的广西,具有与东南亚国家的地缘优势与亲缘优势,突出其国际特色,加强地域文化的合作与交流,加强国际产业合作,不仅建构了广西文化形象,增进中国—东盟文化认同,而且也是开拓民族文化生态与社会发展的新路径,把文化遗产的科普、教育、社会、经济等多种功能和价值统一起来,整合花山文化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任旭彬
关键词:走出去
中国华南与东南亚华人社会共建刘三姐文化国际品牌的思考
2024年
刘三姐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是中国故事的经典,刘三姐文化的现代重构曾经在中国与东南亚华人社会中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不同时期的东南亚华人社会,刘三姐文化具有不同的传播效应与文化意义。“刘三姐”新的担当与使命是唤醒新生代华人的中华文化记忆。在“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工程建设中,刘三姐文化国际品牌要讲好中国故事,形成国内外“刘三姐”互动共荣的格局,增强东南亚华人的中华文化认同。
任旭彬
关键词:华人社会刘三姐文化品牌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