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习玲

作品数:35 被引量:181H指数:7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老年
  • 8篇动脉
  • 7篇细胞
  • 6篇血压
  • 6篇糖尿
  • 6篇糖尿病
  • 6篇高血压
  • 5篇血管
  • 5篇老年人
  • 4篇心肌
  • 4篇巨噬细胞
  • 4篇冠状
  • 4篇冠状动脉
  • 3篇动脉粥样硬化
  • 3篇心绞痛
  • 3篇氧化氮
  • 3篇一氧化氮
  • 3篇预后
  • 3篇衰竭
  • 3篇他汀

机构

  • 3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2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医院
  • 1篇陕西省人民医...
  • 1篇武汉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医学会
  • 1篇南昌大学第一...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山西省医学会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作者

  • 35篇习玲
  • 9篇李茹香
  • 5篇秦纲
  • 5篇郝春艳
  • 4篇祁琨
  • 4篇杨婧
  • 3篇张轶伟
  • 3篇高云
  • 3篇贾永平
  • 3篇王荣荣
  • 3篇滕书玲
  • 2篇张毅
  • 2篇张帆
  • 2篇韩巧英
  • 2篇段虎斌
  • 2篇仲剑克
  • 2篇武希润
  • 2篇许建萍
  • 2篇刘虹
  • 2篇刘学军

传媒

  • 8篇山西医科大学...
  • 4篇中国药物与临...
  • 4篇中西医结合心...
  • 3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河北医药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心血管病学进...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中国心血管杂...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安徽医药
  • 1篇中国临床保健...
  • 1篇健康向导
  • 1篇中华老年病研...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9
  • 1篇1998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浆纤溶活性、甘油三酯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纤溶活性与甘油三酯的关系,探讨其协同对ACS病情进展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急性心肌梗死(AMI)伴有甘油三酯(TG)升高组34例,伴TG正常组20例;不稳定心绞痛(UA)伴TG升高组21例,伴TG正常组13例,正常对照组16例。采用发色底物法测定各组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的活性,比较PAI-1、tPA活性,分析其活性与TG的相关程度,观察ACS患者6周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①ACS患者PAI-1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tPA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其中AMI、UA伴TG升高组的PAI-1活性较TG正常组显著升高(P<0.001),tPA活性显著降低(P<0.001);PAI-1活性与TG正相关(r=0.442,P<0.001),tPA活性与TG负相关(r=-0.430,P<0.001).②ACS患者6周内共发生32例心血管事件,发生心血管事件组较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组血浆PAI-1活性升高(P<0.001),tPA活性降低(P=0.003),ACS患者中以PAI-1活性伴TG同时升高者发生心血管事件显著增多(χ2=14.695,P<0.001)。结论ACS患者纤溶活性下降,其中伴TG升高者纤溶活性下降更为明显。纤溶功能与甘油三酯相关。PAI-1活性伴TG升高的ACS患者近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居多。PAI-1、TG水平对预测ACS患者病情进展及近期预后有一定价值。
白晓军习玲李茹香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甘油三酯
不同剂量普伐他汀对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2009年
本研究通过观察不同剂量普伐他汀对老年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血脂等指标的影响.旨在探讨普伐他汀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习玲张雪萍秦纲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普伐他汀安全性老年临床诊疗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海马磁共振体积及波谱的研究被引量:6
2018年
2型糖尿病(T2DM)与认知障碍之间存在流行病学关联,T2DM与认知衰退和AD型痴呆的临床特征相关认知功能障碍是一种相对较少被理解的T2DM并发症。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表现血糖波动、代谢紊乱、血管病变等症状,同时一些患者出现认知减退,表现为学习和记忆功能减退,语言、理解和判断等复杂信息处理能力下降。有研究表明[1,2]长期慢性血糖控制不佳会影响神经元的代谢,导致海马区缺血缺氧,加速神经元退行性变.
张毅张学英习玲高凤花
关键词:轻度认知功能障碍2型糖尿病老年神经元退行性变磁共振波谱
衰弱与心血管系统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20年
衰弱(frailty)是一种重要的老年综合征,以多系统功能障碍和生理储备减少为特点,与多种不良健康结局相关,是目前老年医学领域面临的重大挑战。心血管疾病病人中衰弱发生率高,并且衰弱病人心血管疾病健康状况恶化的风险及死亡率均增加,是老年心血管疾病病人不良预后的指标之一。本文针对衰弱对血管系统的影响机制进行综述。
杨婧习玲郝春艳祁琨王荣荣张轶伟
关键词:老年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老年医学血管系统老年综合征不良预后
住院老年病人吞咽障碍的影响因素及与衰弱的相关性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调查住院老年病人吞咽障碍现状及影响因素,并探讨其与衰弱的相关性,为了解老年人潜在的吞咽障碍风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年龄≥60岁的住院病人269例,对病人进行一般资料调查、综合健康评估、洼田饮水试验及Fried衰弱表型评估,同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吞咽障碍、衰弱发生率分别为24.5%、21.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130)、脑血管疾病(OR=0.148)、认知障碍(OR=0.269)、衰弱(OR=1.833)是发生吞咽障碍的影响因素。不同衰弱状态病人吞咽障碍发生率比较:吞咽障碍组衰弱期病人比例及各衰弱评估指标(体重减轻、步速减慢、握力减退、体力活动减少、自觉疲乏)发生率高于无吞咽障碍组。Kendall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吞咽障碍与衰弱(r=0.451)、体重减轻(r=0.174)、步速减慢(r=0.339)、握力减退(r=0.391)、体力活动减少(r=0.325)、自觉疲乏(r=0.295)呈正相关。结论住院老年病人吞咽障碍发生率较高,除脑血管疾病外,年龄、认知障碍、衰弱是吞咽障碍发生的影响因素,且吞咽障碍与衰弱程度相关,应加强对住院老年病人的干预及早期风险筛查,减少吞咽障碍并发症发生。
王敏习玲
关键词:吞咽障碍老年人衰弱
神经胶质细胞分化调节因子样因子与心脏代谢性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2022年
神经胶质细胞分化调节因子样因子(Metrnl)是一种主要在白色脂肪组织中表达的分泌蛋白,已被确定为一种新的脂肪因子。研究表明,Metrnl与心脏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可能是一种可靠的生物标志物,并成为相关疾病潜在的治疗靶点。本文就Metrnl与心脏代谢性疾病的可能的相关机制及其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赵亚男习玲
关键词:脂肪因子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
白藜芦醇通过Toll样受体4通路对高糖致H9C2心肌细胞损伤的作用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通过Toll样受体4(TLR4)通路对高糖致H9C2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100mmol/L高糖处理H9C2心肌细胞48h以建立H9C2心肌细胞高糖损伤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高糖处理组、白藜芦醇+高糖处理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CCK8检测细胞增殖,AnnexinV/PI检测细胞凋亡,蛋白质印迹法检测TLR4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高糖处理组较对照组LDH、MDA、TLR4表达明显升高,SOD明显降低,细胞增殖被抑制,细胞凋亡不明显;白藜芦醇预处理后LDH、MDA明显下降,TLR4表达有所降低,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有所改善。结论高糖心肌损伤可引起TLR4表达增加,白藜芦醇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抑制TLR4表达对糖尿病心肌细胞发挥保护作用。
祁琨张帆仲剑克郝小燕崔俊芳习玲
关键词:心肌疾病白藜芦醇TOLL样受体4
老年人餐后不适综合征的治疗:一项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被引量:12
2020年
目的评估米曲菌胰酶片治疗老年人餐后不适综合征(PD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及其与促胃肠动力药物的疗效差异。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老年PDS患者用随机数表法抽样分为3组,莫沙必利组采用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5 mg/次,3次/d,餐前服用,疗程2周),米曲菌胰酶片组采用米曲菌胰酶片治疗(244 mg/次,3次/d,餐中或餐后服用,疗程2周),联合治疗组采用枸橼酸莫沙必利片和米曲菌胰酶片治疗(用法用量同前,疗程2周)。采用改良的尼平消化不良指数(NDSI)评分标准,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周、2周、停药4周后,对患者进行NDSI评分、不适强度评分和PDS评分,同时进行疗效分析和药物不良反应评估。结果全国16家三级甲等医院参加本研究,共有323例患者入组,其中,莫沙必利组105例,米曲菌胰酶片组109例,联合治疗组109例。研究对象中,男148例(45.8%),女175例(54.2%),年龄60~100(71.4±9.0)岁;3组的基线特征无差异。治疗后,3组的NDSI评分均明显下降(P<0.001);不论是米曲菌胰酶片组还是联合治疗组,治疗1周、2周的NDSI评分与莫沙必利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不适强度评分和PDS评分在治疗后均下降(P<0.001),其中联合治疗组的评分下降最明显;米曲菌胰酶片组第1周和第2周的不适强度评分和PDS评分均低于莫沙必利组[不适强度评分:第1周,4.0(2.8,8.0)分比6.0(3.0,10.0)分;第2周,3.0(0.0,5.0)分比4.0(2.0,6.0)分;P值均<0.05。PDS评分:第1周,6.0(3.0,9.0)分比7.0(3.5,10.5)分;第2周,3.0(0.0,5.0)分比4.0(2.0,7.0)分;P值均<0.05]。莫沙必利组、米曲菌胰酶片组和联合治疗组在治疗1周时的总有效率均超过15.0%,治疗2周时总有效率分别为55.2%、68.8%和73.4%,其中米曲菌胰酶片组和联合治疗组的2周总有效率均高于莫沙必利组(P=0.041和P=0.006)。停药后,莫沙必利组的复发率最高(9.5%),显著高于米曲菌胰酶片组(1.8%,P<0.05)和联�
王刚石许乐陈洪潭史丽萍黄敏菁习玲徐丽姝王芬李虹义李姝张艺军谭诗云洪汝涛吕农华叶梅甘华田刘淼吴本俨
关键词:老年人餐后不适综合征莫沙必利
一氧化氮和自由基对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作用被引量:61
1999年
目的用硫代乙酰胺(TAA)诱发大鼠急性肝损伤,观察肝损伤过程中一氧化氮与自由基的变化.方法实验Ⅰ:大鼠24只分为4组,一组为正常组,其余3组为损伤组.TAA600mg/kgsc24,48,72h测定内毒素及NO3-/NO2-,ALT,AST含量.取肝组织匀浆,测定蛋白含量.脂质过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并观察肝组织学变化.实验Ⅱ:大鼠32只分为4组,A组为正常组,B,C,D组TAA600mg/kgsc;同时给予B组生理盐水04mL/kg,C组75%LArg300mg/kg,D组25%LNNA10mg/kg.24h后重复注射1次.24h后按实验Ⅰ取血、肝组织,测定有关指标.结果大鼠注射LArg后,NO的合成增多,转氨酶及肝组织损伤程度明显降低,注射LNNA组大鼠肝损伤程度加重,肝组织自由基的测定表明,抑制肝损伤大鼠NO合成,肝组织LPO含量增高而SOD,GSPHX活性降低,SOD,GSHPX协同作用可清除体内自由基.结论抑制NO的生物合成,自由基水平增高。
滕书玲武希润习玲
关键词:硫代乙酰胺肝损伤一氧化氮自由基病理
药物性肝损害11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9
2002年
目的 总结分析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 ,并探讨防治策略。方法 对 115例药物性肝损害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结果 药物性肝损害分为肝细胞损害型、肝内胆汁瘀积型 ,停药或减量 ,并给予保肝药物 ,肝损害大多可恢复。结论 药物性肝损害是药物严重不良反应之一 ,及早发现 ,调整用药是减少药物性肝损害的关键。
习玲韩巧英李茹香
关键词:药物性肝损害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