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艳青
- 作品数:9 被引量:99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基础研究计划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 波浪扰动对太湖底泥磷释放影响模拟被引量:27
- 2011年
- 为揭示波浪扰动对湖泊底泥磷释放的影响,在波浪水槽中模拟了不同波高情况下扰动对水体、水土界面、底泥间隙水的磷、溶解氧等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大波扰动下,沉积物大量悬浮,水体总磷随之增加,溶解性磷增加却不显著;波浪扰动显著增加了水体和沉积物界面的溶解氧浓度,并增加了溶解氧在沉积物的侵蚀深度;波浪扰动降低了沉积物表层10 cm内间隙水中的磷浓度,而10 cm以下沉积物中间隙水中磷浓度基本保持不变。研究表明,波浪扰动可迅速增加水体中颗粒态的营养盐,但是对于溶解态营养盐,尤其是水体中活性磷浓度的影响,则受沉积物性质、水-沉积物间隙水磷浓度差,以及水-沉积物中氧含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 丁艳青朱广伟秦伯强王永平吴挺峰申霞洪大林
- 关键词:浅水湖泊磷释放沉积物溶解氧
- 浅水湖泊水动力过程对藻型湖区水体生物光学特性的影响被引量:5
- 2012年
- 基于2010年7月底至8月初对太湖藻型湖区梅梁湾沿岸带水域不同风速条件下水下光场的原位连续高频观测,通过对水下辐照度、光束衰减系数、吸收系数、相关理化参数及气象水文参数的测定与分析,揭示了该区域水体的生物光学特性变化及其与水动力过程的关系.结果表明,总颗粒物吸收系数ap(440)、非色素颗粒物吸收系数ad(440)、浮游植物吸收系数aph(440)及有色可溶性有机物吸收系数aCDOM(440)在小风(30 min内平均风速<3 m.s-1)、中风(3 m.s-1<风速<5 m.s-1)和大风(风速>5 m.s-1)作用下分别为3.97、3.97、6.58 m-1;1.69、2.17、4.20 m-1;2.28、1.80、1.33 m-1;1.05、1.04、1.08 m-1,其中变幅最大的为非色素颗粒物,CDOM吸收系数在不同风速条件下差别不大.水体各组分在PAR波段积分值的贡献率的变化规律为:小风速下浮游植物吸收系数的贡献最大(达42.5%),随着风速的增大,CDOM、浮游植物、纯水吸收系数的贡献率均有降低的趋势,而非色素颗粒物的贡献率则显著增大,分别为33.0%、41.7%、52.0%.PAR漫射衰减系数与10min平均风速呈显著线性相关,风速引起的沉积物再悬浮对PAR漫射衰减系数的影响显著,从小风到大风,PAR漫射衰减系数增加了80.0%,对应真光层深度降低了42.2%.PAR漫射衰减系数、750 nm波长处的光束衰减系数、总悬浮物浓度与风速、波高、波切应力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其中又以PAR漫射衰减系数的相关性最为显著.高频观测结果揭示了浅水湖泊藻型湖区水动力过程通过引起沉积物再悬浮、浮游植物的混合及迁移显著改变水体生物光学特性短期变化.
- 刘笑菡冯龙庆张运林赵林林朱梦圆时志强殷燕丁艳青
- 关键词:浅水湖泊水动力漫射衰减系数总悬浮物
- 太湖蓝藻死亡腐烂产物对狐尾藻和水质的影响被引量:20
- 2012年
- 为揭示富营养化造成淡水生态系统中沉水植物消亡的机制,就太湖蓝藻大规模死亡腐烂后的产物对水体水质以及沉水植物造成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以沉水植物穗花狐尾藻为研究对象,测定了水质参数(pH值,浊度(NTU),温度,溶解氧(DO),电导率(Ec),盐度,磷酸根(PO34-))以及狐尾藻Fv/Fm指标。将采自太湖梅梁湾的蓝藻水华,降解一个星期左右。随后在处理组中加入该蓝藻降解物,对照组中不加入。结果表明,加入蓝藻死亡腐解液后,水体的溶解氧、pH值均比对照组显著降低,浊度则显著升高。对照组中穗花狐尾藻生长良好,其Fv/Fm约为0.8,而经蓝藻腐烂液处理的实验组,穗花狐尾藻在2d之内便接近死亡状态,其Fv/Fm值降至0.3左右。以上结果表明蓝藻死亡腐烂后形成的腐解液确实能在很短时间内给沉水植被带来灭顶之灾。而在短时间内并不能形成大量附着生物,故本实验可排除其对水生植物的影响。证实了蓝藻死亡腐烂后的降解液极有可能是导致沉水植物消亡的主要原因。
- 刘丽贞秦伯强朱广伟宋玉芝王小冬丁艳青
- 关键词:穗花狐尾藻水质
- 底泥悬浮对营养盐释放和水华生长影响的模拟被引量:13
- 2011年
-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扰动引起的太湖底泥悬浮对水体氮磷营养盐和蓝藻水华的影响,其中底泥和上覆水均来自太湖,扰动强度以悬浮物浓度表示。实验监测了底泥扰动过程中以及扰动停止后48h之内水体氮磷营养盐和叶绿素a的变化,采样间隔为6h。实验结果表明,扰动明显增加了水体中总氮、总磷、活性磷等含量,但是可溶性无机氮的增加不明显,叶绿素a含量没有出现明显的增长。水华没有出现明显增长很可能是氮限制的原因。由此推测太湖一次风浪扰动过程引起的底泥营养盐释放不一定就能够加剧蓝藻水华的暴发。底泥中释放的营养盐对蓝藻水华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
- 王小冬秦伯强刘丽贞赵林林丁艳青朱广伟高光刘兴国
- 关键词:营养盐释放水华
- 一种动力扰动对湖泊水体及沉积物作用的模拟装置
- 一种动力扰动对湖泊水体及沉积物作用的模拟装置,上、下底板之间用大立柱固定,调速电机安装在上底板上,电机的轴头上装有一个带滑道的偏心轮,曲轴上端与偏心轴铰支联接,偏心轴活动固定在偏心轮的滑道内,曲轴下端穿过上底板通过转轴与...
- 秦伯强王楚丁艳青
- 文献传递
- 太湖疏浚前后波浪扰动下的底泥再悬浮特征被引量:9
- 2011年
- 在室内波浪水槽中,研究不同底泥容重、不同波浪动力条件下底泥的再悬浮特征。结果表明:静止状态下,水体垂向悬浮物浓度差别不大,小波作用时底泥未普遍起动,各层悬浮物浓度增加不明显。随着大波浪的作用,底部切应力远大于底泥起动临界切应力,水体悬浮物浓度急剧增加,10 min内悬浮物浓度增加10-15倍,60min内再悬浮量占总悬浮量的80%左右,悬浮物浓度垂向分层明显。试验底泥湿容重包括1.34 g/cm3、1.47 g/cm3、1.55 g/cm3、1.59g/cm3,比较了3种切应力下,底泥再悬浮量随容重的变化关系,结果均显示水体内总再悬浮量与底泥容重呈高度负线形相关。
- 申霞洪大林丁艳青姬昌辉于剑
- 关键词:切应力
- 泥沙起动临界状态对底泥内源释放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通过波浪水槽试验,研究了泥沙起动临界状态时太湖贡湖湾底泥内源释放的特点。结果表明,当底泥处于泥沙起动临界状态时,底泥以上1cm处上覆水中溶解氧在前15min内呈降低趋势,由初始7.5mg/L左右降低至7.0mg/L以下;约20min后,溶解氧总体呈升高趋势,最高达到8.12mg/L;底泥以上1cm处上覆水中硝态氮、亚硝态氮、氨氮和磷酸根等营养盐浓度仅在过程中有不同程度的波动,试验前后基本保持不变。初步研究结果可见,在波浪水槽试验的条件下,泥沙起动临界状态在短时间内能降低水-沉积物界面上覆水的溶解氧浓度,而从环境效应角度看对太湖贡湖湾底泥内源释放没有影响。
- 王永平丁艳青吴挺峰申霞朱广伟洪大林秦伯强
- 关键词:泥沙起动溶解氧营养盐太湖
- 波浪对太湖梅梁湾底泥氧气侵蚀深度的影响被引量:2
- 2011年
- 通过室内波浪水槽试验,利用溶解氧微电极研究了波浪对太湖梅梁湾底泥中氧气侵蚀深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太湖梅梁湾底泥在水槽中一夜平衡后,氧气侵蚀深度约为5 mm.经4 cm波高的波影响2 h后,表层底泥基本没有被侵蚀,而表层溶解氧质量浓度从原来的6.29 mg/L上升至6.90 mg/L,氧气侵蚀深度约达6 mm.初始值和4 cm小波后两者拟合方程具有相近的斜率(-0.077 7与-0.072 8).经10 cm波高的波影响2 h后,可能受采泥管管壁形成的回旋涡流影响,底泥表层的物理侵蚀达到(1.33±0.15)cm.同时,氧气侵蚀深度降至3.2mm左右,其拟合方程的斜率减小为0.012 3.由此可以表明:小波可以增加底泥表层溶解氧和氧气侵蚀深度;而大波能造成表层底泥受到严重的物理侵蚀并破坏原溶氧层而形成新的较浅的溶氧层,最终将可能影响微生物活动和营养盐释放.
- 王永平吴挺峰丁艳青申霞朱广伟洪大林秦伯强
- 关键词:太湖
- 前期风场控制的太湖北部湖湾水动力及对蓝藻水华影响被引量:26
- 2012年
- 为明确前期风场对太湖北部湖湾水动力及蓝藻水华分布的影响,对2008年9月梅梁湾及贡湖湾水文、水质及气象开展了同步观测,结果表明:受前期东北风影响,梅梁湾及贡湖湾表层、中层及底层湖流流向均顺风向自湾内流向湾外,两个湖湾均不存在补偿流.表层湖流对风场变化响应敏感,而中场及底层流场对风场变化响应存在显著滞时.在偏南风作用下,梅梁湾表层湖流能快速形成顺时针环流.在偏西风作用下,贡湖湾表层湖流流向虽未发生偏转,但是湖流流速显著减小并导致流速沿水体垂向呈递增分布.观测期间水动力强度对太湖北部湖区叶绿素a浓度垂向分层及蓝藻水华水平漂移均具有重要影响.在水动力滞缓水域,蓝藻水华易在水表发生漂移堆积.在水动力强度较大水域,强烈的垂向混合作用能使蓝藻沿水深方向混合均匀,降低水华暴发风险.相对于水动力条件,营养盐对叶绿素a浓度空间分布的影响较弱.
- 吴挺峰朱广伟秦伯强丁艳青吴善锋
- 关键词:太湖水动力蓝藻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