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建军
- 作品数:8 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国航空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 面向机群系统的高速光纤传输网络接口卡设计被引量:3
- 2006年
- 针对机群系统的通信瓶颈问题,研究一种新型的以“信令寻径式交换技术”为核心的高速光纤传输交换网络。论文分析了信令寻径式交换网络通信协议,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基于光纤通道技术的高速网络接口卡。该网卡针对大小数据包的特点,分别对各种类型的帧进行专门设计,具有较高的通信效率。测试结果表明,由该网络接口卡组成点对点网络,其单向传输延时为4.22!s,通信带宽高达993.8Mbps,最大链路利用率为93.53%。目前,该网络接口卡性能稳定,运行状况良好,能满足机群系统通信需要。
- 雷艳静魏建军王玥吴延昌康继昌
- 关键词:机群系统光纤通道网络接口卡
- 基于最小生成树的动态通道布线算法被引量:2
- 2008年
- 针对电子设计自动化中低的通道布线布通率,对影响布通率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线网布线次序对通道布线结果的影响,比较了静态排序和动态排序的优缺点,基于最小生成树,提出了一种动态通道布线算法.在布线过程中,根据通道已布线状态,计算剩余线网加权后各自的最小生成树,优先选择受已布线线网影响最大的线网进行连接,避免连接点距离较远的线网对连接点距离较近的线网的约束.实验结果表明,对同一个布局,采用相同的布线规则,算法占有空间资源少,比商用软件在通道布线方面具有更高的布通率.
- 魏建军康继昌雷艳静陈付龙
- 关键词:线网通道布线最小生成树
- 紧耦合分布式系统中的故障过滤算法
- 2007年
- 分布式系统中的各部分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外界或自身因素的影响,会产生瞬态故障、间歇故障或永久故障,要处理故障,首先必须识别出严重故障。增量/减量过滤算法根据故障性质、出现频率和严重程度,设置增量、减量和门限值,实现灵活的故障过滤策略,保证系统可靠、稳定地运行。
- 魏建军康继昌雷艳静
- 关键词:减量
- 自偏置自适应电荷泵锁相环被引量:2
- 2010年
- 针对电荷泵锁相环的带宽受限问题,提出带宽随锁相环状态动态变化的自偏置自适应电荷泵锁相环。使锁相环的最大可用带宽与参考信号的频率成线性关系,消除环路带宽受最小参考信号频率的限制,并且使其与工艺、电压和温度无关。根据环路的工作状态动态调节系统的带宽,在提高锁相环锁定速度的同时改善输出信号的噪声性能。采用0.18μm1.8V1P6MN阱标准CMOS数字工艺完成设计,版图面积为0.048mm2。仿真结果表明,当参考信号在2.8MHz到26.6MHz的范围内变化时,输出信号的相对抖动峰峰值小于1.6%,工艺、电压和温度对相对抖动的影响小于2.1%,所有情况下的功耗都小于20mW。
- 魏建军李春昌康继昌
- 关键词:自偏置自适应带宽电荷泵锁相环
- 实时分布式系统中的时间同步被引量:2
- 2007年
- 实时分布式系统必须建立统一的时间服务系统,以获得可靠、确定的系统时间.从时间同步技术着手,分析了实时分布式系统中的传输延迟和容错策略,提出了时钟速率因子和'淡入淡出'时间调整方法,确定了同步周期.在具体的软硬件平台上,采用主从式时间同步化策略,实现了'机载实时分布式系统'中的时间同步,保证了系统实时、可靠、稳定地运行.
- 魏建军康继昌雷艳静陈付龙
- 关键词:容错时间同步
- 动态饱和鉴相鉴频器被引量:1
- 2010年
- 在鉴相鉴频器的复位路径中插入可变延迟单元,利用反馈动态调节延迟时间,可消除死区并且不受环境变化的影响;采用多级鉴相鉴频器,可扩展鉴相鉴频器的工作范围,改善输入输出的非线性,提高鉴相鉴频性能。文章综合两者的优势,提出了一种动态饱和鉴相鉴频器,并把其应用在锁相环中,结果表明该电路在增加的功耗开销小于0.44%的情况下,使得锁相环的锁定时间减小了14%。
- 魏建军李春昌
- 关键词:监测器死区
- 快速锁定的低功耗电荷泵锁相环被引量:8
- 2009年
- 为加快锁相环的启动速度,文中提出了一种初始化电路,启动完成后,初始化电路停止工作,几乎不增加功耗.采用饱和输出鉴相鉴频器,扩展了鉴相鉴频器的工作范围.采用逻辑电路直接控制标准计数器并在脉冲分频器中消除吞咽计数器,节省了一个计数器,降低了功耗.采用0.18μm1.8V1P6MN阱标准CMOS数字工艺完成设计,版图面积为0.08mm2.仿真结果表明,初始化电路和饱和输出鉴相鉴频器使得锁定时间减小了19%.在输出信号的频率为266MHz时,相对抖动峰-峰值小于2.5%,整个锁相环的功耗约为17mW.
- 魏建军
- 关键词:电荷泵锁相环初始化功耗
- NOC的平衡设计被引量:11
- 2007年
- 由于片上系统级芯片的进一步发展,采用NOC提供IP块之间的可靠通讯。在分析NOC特点的基础上,提出评价NOC的性能指标并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设计时需在吞吐量、延迟、功耗和硅片面积等因素之间折中考虑。
- 魏建军康继昌雷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