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刚

作品数:38 被引量:80H指数:5
供职机构:贵阳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贵阳市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7篇生物学
  • 9篇农业科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6篇两栖
  • 12篇两栖动物
  • 6篇自然保护
  • 6篇自然保护区
  • 6篇蝌蚪
  • 6篇保护区
  • 5篇爬行动物
  • 5篇区系
  • 3篇藻类
  • 3篇两栖爬行
  • 3篇两栖爬行动物
  • 3篇浑浊度
  • 2篇大蟾蜍
  • 2篇动物
  • 2篇动物研究
  • 2篇亚种
  • 2篇银带
  • 2篇指名亚种
  • 2篇中华大蟾蜍
  • 2篇蛇类

机构

  • 36篇贵阳学院
  • 10篇茅台学院
  • 8篇贵州大学
  • 4篇遵义医学院
  • 3篇贵州师范大学
  • 2篇黔西南民族职...
  • 2篇宜宾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成...
  • 2篇重庆市药物种...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贵阳阿哈湖国...
  • 1篇中国贵州茅台...
  • 1篇生态环境部南...

作者

  • 38篇魏刚
  • 20篇徐宁
  • 9篇吕敬才
  • 5篇李灿
  • 4篇张景涿
  • 4篇成刚
  • 3篇高喜明
  • 3篇粟海军
  • 3篇王治方
  • 3篇李相松
  • 3篇谌璐
  • 2篇夏品华
  • 2篇李子忠
  • 2篇谭杨梅
  • 2篇郭鹏
  • 2篇江建平
  • 2篇成刚
  • 1篇周庆
  • 1篇张姣姣
  • 1篇林茂祥

传媒

  • 9篇动物学杂志
  • 5篇贵州农业科学
  • 5篇四川动物
  • 5篇贵阳学院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湖泊科学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食品研究与开...
  • 1篇遵义医学院学...
  • 1篇六盘水师范高...
  • 1篇生态与农村环...
  • 1篇水生态学杂志
  • 1篇野生动物学报
  • 1篇中国西部动物...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7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4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贵州省两栖动物新纪录——腹斑掌突蟾被引量:5
2016年
2010年7月及2013年4月,在贵州省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集到4个形态特征相似的两栖动物标本。经鉴定,该标本为腹斑掌突蟾(Paramegophrys ventripunctatus),系贵州省两栖动物新纪录。
李光容魏刚张海波粟海军
关键词:两栖动物
中华大蟾蜍指名亚种蝌蚪降低水浑浊度的初步研究
用孔径50微米的尼龙网浓缩百花湖水50倍,再稀释成浊度值分别为1.7、2.6、4.1和6.3NTU的实验用水,检测不同密度中华大蟾蜍指名亚种蝌蚪的除浊效果。实验第2天时初始浊度值为4.1 NTU的4个养殖盆的浊度值全部低...
成刚王治方谌璐吕敬才李相松徐宁魏刚
关键词:蝌蚪除浊
文献传递
中华蟾蜍指名亚种蝌蚪和花姬蛙蝌蚪捕食藻类的效应被引量:1
2011年
为摸清蝌蚪控制藻类生长的效果,用中华蟾蜍指名亚种蝌蚪和花姬蛙蝌蚪在实验室内用红枫湖水进行塑料盆养殖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蝌蚪密度的增加,对蓝藻的总捕食量明显增加,但每只蝌蚪的平均捕食量随蝌蚪密度的增加而下降。中华蟾蜍指名亚种蝌蚪不喜食绿藻,蓝藻密度降低使绿藻获得较多的营养源而大量繁殖,导致绿藻密度增加。同时展望了蝌蚪在水资源环境保护中的研究方向。
魏刚夏品华成刚王帅张景涿吕敬才徐宁
关键词:两栖动物蝌蚪捕食藻类
大沙河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调查研究大沙河保护区的两栖动物。方法本项目3次考察共采集标本375号,进行鉴定、区系分析和资源评价。结果经鉴定为2目8科15属27种(亚种),占贵州省两栖动物总数62种(亚种)的43.5%。从物种组成和区系分析,本保护区的两栖动物以无尾目的蛙科为主。共12种,占保护区内总种数27种的44.4%;主要区系成分为东洋界的华中区种,共11种,占保护区总种数的40.74%;其物种的组成与中国及贵州的两栖动物区系特点一致。本文中还阐述了大沙河保护区的两栖动物栖息生境、数量状况及分布,并对该保护区内的两栖动物的变异种类、珍稀种类、有益种类作出了初步评估,以及如何加强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结论大沙河保护区的两栖动物资源丰富,具有保护价值。
徐宁黄江发魏刚谭杨梅刘正宇张含藻林茂祥刘翔王厚华
关键词:两栖动物区系
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调查被引量:13
2015年
为进一步了解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类的资源分布和物种多样性特征,于2013年5~6月对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进行了实地考察。调查结果显示,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两栖爬行动物43种,隶属4目14科34属。运用相似性指数对麻阳河、佛顶山、雷公山三个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进行比较,印证了动物地理区划上雷公山和佛顶山属于黔东南低山丘陵盆地省,麻阳河属于黔北中山峡谷省的划分。运用G-F指数公式分别计算三个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G-F指数,其中,雷公山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G-F指数最高,分别为0.23和0.50,麻阳河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G-F指数最低,分别为﹣0.20和0.25,说明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科间和科内多样性均较低。通过对三个自然保护区年均降水量、年均温等环境因子分析比较,得出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物种相对较少的原因,可能是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较低的年均降水量和较高的年均温。
李仕泽吕敬才李灿魏刚徐宁
关键词:两栖爬行动物
重金属镉离子在泽陆蛙主要组织器官中的积累被引量:2
2015年
本文主要研究了镉暴露实验中泽陆蛙主要组织器官对镉的吸收积累,并对其在不同器官组织中的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镉在黑斑蛙器官组织的积累具有选择性,主要积累在肠和肝脏中,其次是皮肤、骨骼,肌肉中含量最少。
张姣姣柴源徐宁魏刚
关键词:
贵州草海湿地牛蛙的分布现状及其生境选择特征被引量:2
2020年
生物入侵已成为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牛蛙(Rana catesbeiana)入侵对当地生物多样性和水生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为掌握牛蛙在贵州草海湿地的种群分布现状及其对生境的选择特征,于2018年6-8月对草海湿地牛蛙的分布、种群数量及栖息生境进行了研究,并利用生境喜好系数和主成分分析法探究其生境选择特征。结果显示,牛蛙主要分布于草海湿地上游的刘家巷及邻近区域,并向中、下游的顾家底、阳关山等区域扩散。通过分析牛蛙生境选择特征,发现牛蛙偏好选择的微生境植被类型为草地和沼泽草甸区域,水体类型为静水水塘和沟渠区域,且具有水深较浅(≤0.6 m)、草本盖度适中(31%~60%)、草本高度较高(31~100 cm)、地表温度较高(21~25℃)、地表湿度较高(41%~80%)、离干扰源距离适中(101~500 m)的特点。主成分分析表明,水体类型、植被、水域深度、温度和干扰强度是影响牛蛙生境选择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牛蛙在草海湿地已占据一定的生态位,并呈泛滥孳生趋势。根据牛蛙的生物学特性(食性、繁殖特性、生境选择)判断,其已形成自然种群,应进行综合治理,避免其在草海湿地进一步扩散,使其危害处在可控范围之内。
吕敬才李亚龙代亮亮李振吉魏刚王春琴余志刚
关键词:牛蛙草海湿地入侵物种生境选择
贵州三种臭蛙的核型,C-带,银带比较被引量:2
2007年
比较了贵州产绿臭蛙(Odorrana margartae),云南臭蛙(O.andersonii),花臭蛙(O.schmackeri)三种臭蛙的核型,C-带,银带,讨论了三种臭蛙的核型,C-带,银带的异同与形态差异的关系。在核型特征和C-带带型特征上,绿臭蛙与花臭蛙之间的差异最大,绿臭蛙与云南臭蛙的差异次之,云南臭蛙与花臭蛙之间的差异较小;在银带带型特征上,绿臭蛙的标准Ag-NORs位于第9号染色体长臂;云南臭蛙与花臭蛙的标准Ag-NORs位于第10号染色体长臂。
高喜民徐宁魏刚
关键词:核型带型
六盘水野钟爬行动物调查
2004年
报道野钟自然保护区爬行动物9种及亚种,讨论了柴灰锦蛇指名亚种、黑眉锦蛇、八线游蛇、颈斑蛇和斜鳞蛇的形态变异及竹叶青指名亚种半阴茎的形态学特征。
魏刚
关键词:爬行动物
中华蟾蜍指名亚种蝌蚪对降低饮用水浑浊度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为探明蝌蚪对饮用水浑浊度的除浊效果,为进一步探索利用蝌蚪改善饮用水质量的可能性提供依据,采用中华蟾蜍指名亚种蝌蚪对不同浊度的百花湖水进行除浊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第2天初始浊度值由4.1NTU降低到3NTU以下;试验第6天初始浊度值由6.3NTU降低到3NTU以下。密度为0.625个/L的蝌蚪对不同浊度的除浊效果均达显著水平(P<0.05);由于种内干扰效应,在一定浊度范围内平均每只蝌蚪降低浊度的能力随自身密度的增加而下降。
成刚李灿王治方谌璐吕敬才李相松徐宁魏刚
关键词:蝌蚪浊度水质净化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