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俊

作品数:16 被引量:49H指数:5
供职机构:甘肃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理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色谱
  • 3篇相色谱
  • 2篇液相色谱
  • 2篇液相色谱法
  • 2篇正交
  • 2篇正交试验
  • 2篇乳膏
  • 2篇色谱法
  • 2篇中医
  • 2篇痤疮
  • 2篇外伤
  • 2篇外伤后
  • 2篇细胞
  • 2篇细胞色素
  • 2篇细胞色素P4...
  • 2篇疗效
  • 2篇疗效分析
  • 2篇氯唑沙宗
  • 2篇脑外伤
  • 2篇脑外伤后

机构

  • 16篇甘肃省人民医...
  • 1篇兰州大学第一...

作者

  • 16篇高俊
  • 6篇王爱霞
  • 3篇许爱霞
  • 3篇贾海
  • 3篇高湘
  • 2篇余利军
  • 2篇刘建雄
  • 2篇张毅
  • 2篇乔栎
  • 2篇陈立德
  • 2篇程桂香
  • 2篇袁继勇
  • 1篇李炜
  • 1篇张蕾
  • 1篇董彦富
  • 1篇王彩琴
  • 1篇葛斌

传媒

  • 3篇中国实验方剂...
  • 2篇卫生职业教育
  • 2篇甘肃中医学院...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化学世界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中国药房
  • 1篇中药药理与临...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艾蒿黄酮动物(大鼠)长期毒性实验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观察艾蒿黄酮对大鼠生理特征的长期毒性影响。方法大鼠雌雄兼用分3组,艾蒿黄酮按80、40和20 mg/(kg·d)连续3个月给大鼠皮肤外用给药,给药前24 h用脱毛剂在大鼠脊柱附近脱面积4 cm×5 cm的毛,用于涂药实验。结果给药后大鼠外观体征、一般活动性、体重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3组给药大鼠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学指标、脏器指数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性,大鼠毒性反应剂量为80 mg/(kg·d)(相当于临床剂量的160倍)。结论艾蒿黄酮按高、中、低3种规格连续3个月对大鼠皮肤外用给药,结果显示未见明显的毒性反应。
高俊王爱霞牛犇梁宁
关键词:长期毒性
复方桂参软膏质量控制研究
2013年
目的制备复方桂参软膏剂,建立其工艺制备和质量控制方法,并对其稳定性进行考察。方法根据处方拟定制备工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方中牡丹皮中的丹皮酚含量。色谱条件:色谱柱Agilent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35∶65),NaOH调节pH至6,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74 nm,柱温35℃,理论塔板数不低于3 000。结果丹皮酚在60~6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1),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08%,RSD为2.33%(n=6)。结论该方法简便易行、结果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复方桂参软膏剂中丹皮酚含量的测定。
高俊
关键词:丹皮酚高效液相色谱法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甘肃栽培葛根中葛根素的含量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测定甘肃栽培葛根中葛根素的含量。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测定葛根素的含量。结果甘肃栽培葛根中葛根素的含量为3.43%。结论与市场购买的其他4个地区的葛根中葛根素含量相比较,甘肃栽培葛根中葛根素含量较高,低于陕西镇坪,而与湖南古丈的葛根素含量基本一致,具有较好的品质。
高俊王彩琴
关键词:葛根素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艾蒿黄酮对实验性痤疮干预作用的初步观察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观察艾蒿黄酮对动物实验性痤疮及相关病理环节的影响。方法:观察60,30 mg.kg-1艾蒿黄酮对家兔耳角化模型的影响,60,30,15 mg.kg-1艾蒿黄酮对大鼠足跖肿胀模型、血瘀证模型的影响,100,50,25 mg.kg-1艾蒿黄酮对小鼠耳朵肿胀模型和对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模型的干预作用,评价艾蒿黄酮对痤疮的治疗作用。结果:60 mg.kg-1艾蒿黄酮,可显著降低家兔耳角化程度,给药5 h后对大鼠足跖肿胀的抑制作用明显(P<0.01);60 mg.kg-1艾蒿黄酮对大鼠急性血瘀模型血液黏度有明显改善作用(P<0.01和P<0.05);100 mg.kg-1艾蒿黄酮可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P<0.05),可调节迟发型超敏反应引起小鼠CD4+和CD8+值升高,并对免疫器官(胸腺、脾)指数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结论:艾蒿黄酮可通过抗实验性角化、活血化瘀作用、抗炎、免疫抑制及抗雄激素样等方面干预痤疮。
牛犇王爱霞梁宁高俊
关键词:痤疮血黏度迟发型超敏反应免疫抑制
发酵虫草菌粉对细胞色素P450酶的影响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研究发酵虫草菌粉对大鼠细胞色素P450酶CYP1A2,CYP3A4,CYP2E1的影响。方法:用Cocktail探针药物法,将W istar大鼠按体重随机分2组,灌胃给予33 g.L-1的虫草菌粉生理盐水混悬液给药组,生理盐水对照组,灌胃体积为8.5 mL.kg-1。诱导10 d后静脉注射给予3种探针药物咖啡因、氨苯砜、氯唑沙宗,股动脉插管取血浆,通过HPLC检测各探针药物的代谢以评价各组CYP1A2,CYP3A4,CYP2E1亚型酶的活性;药动学计算采用DAS 2.0软件完成。结果:给予发酵虫草菌粉组的大鼠,咖啡因、氨苯砜代谢均加快,t1/2分别为(2.90±0.47)h,(4.83±0.60)h;氯唑沙宗t1/2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发酵虫草菌粉对大鼠CYP1A2,CYP3A4有诱导作用,对CYP2E1的作用不明显。
贾海许爱霞袁继勇高湘高俊
关键词:COCKTAIL细胞色素P450氨苯砜氯唑沙宗发酵虫草菌粉
正交试验优选艾蒿黄酮乳膏基质处方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优选艾蒿黄酮乳膏的基质组成及配比。方法:以乳膏的外观形状、稳定性、延展性、黏度、显微镜观察及pH等为综合评价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对基质中十六醇、十八醇、乳化剂及1,3-丙二醇的用量进行优化。结果:艾蒿黄酮乳膏的最佳基质配比为艾蒿总黄酮0.5%,十六醇6%,十八醇6%,乳化剂8%,1,3-丙二醇4%,尿素2%,纯水64%。结论:按优选工艺制备的艾蒿黄酮乳膏外观细腻均匀,黏度及延展性适宜,性状稳定,颜色呈亮黄色,有中药特殊气味,符合使用要求。
丁洁王爱霞牛犇梁宁高俊
关键词:痤疮乳膏基质正交试验
正交试验法优化酒石酸提取柑橘皮渣中水溶性膳食纤维的工艺条件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优化酒石酸提取柑橘皮渣中水溶性膳食纤维的工艺.【方法】以柑橘皮渣为原料,水溶性膳食纤维得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优化酒石酸提取柑橘皮渣中水溶性膳食纤维的工艺.【结果】酒石酸提取柑橘皮渣中水溶性膳食纤维最佳提取工艺为酒石酸质量分数3%,料液比1∶20(g∶mL),浸泡时间120min,加热回流时间120min.【结论】按优选工艺条件下水溶性膳食纤维得率为25.4%,验证试验证明结果稳定,具有生产应用价值.
丁洁王宁波王爱霞牛犇高俊梁宁洪霞
关键词:正交试验柑橘皮酒石酸水溶性膳食纤维
HPLC测定艾蒿黄酮乳膏中槲皮素和柚皮素的含量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艾蒿黄酮乳膏中槲皮素和柚皮素含量的方法.方法:Gemini C18反相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速1.0 mL·min-1,柱温25℃,检测波长330 nm,进样量10 μL,流动相0.5%乙酸水溶液(A)-乙腈(B)梯度洗脱.结果:槲皮素在0.010 26 ~0.307 8 μg(r=0.999 9)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7.32%,RSD 3.3%;柚皮素在0.009 87 ~0.296 1 μg(r=1)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7.22%,RSD 2.7%.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重复性好,可用于艾蒿黄酮乳膏的质量控制.
丁洁王爱霞高志莹刘琦牛犇梁宁高俊
关键词:槲皮素柚皮素
贞芪扶正胶囊对大鼠肝细胞色素P450酶CYP1A2、CYP3A4、CYP2E1的影响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研究贞芪扶正胶囊对大鼠肝细胞色素P450酶CYP1A2、CYP3A4、CYP2E1的影响。方法:用Cocktail探针药物法,将Wistar大鼠按体重随机分组,灌胃给予贞芪扶正胶囊溶液,以生理盐水为空白对照,诱导10天,股动脉插管,注射给予Cocktail探针药物咖啡因、氨苯砜、氯唑沙宗,通过HPLC检测各探针药物的代谢率来评价各组的CYP1A2、CYP3A4、CYP2E1亚型酶的活性;药动学计算采用DAS2.0软件完成。结果:给予贞芪扶正胶囊组大鼠CYP2E1的酶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探针药物氯唑沙宗的t1/2显著延长;CYP1A2、CYP3A4的的水平没有显著变化。结论:贞芪扶正胶囊对大鼠CYP2E1有抑制作用,对大鼠CYP1A2、CYP3A4的影响不显著。
高湘高俊许爱霞贾海葛斌
关键词:贞芪扶正胶囊COCKTAILCYP2E1
甘草素与异甘草素分离研究被引量:8
1996年
甘草素、异甘草素系甘草中黄酮类化合物,由于它对艾滋病病毒的增殖有抑制作用,故在临床应用及分离手段方面受到普遍重视。因其在甘草中含量较少,国外一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而国内采用柱层分离法。本文对其薄层条件进行实验探讨。
牛犇胡先望高俊
关键词:甘草素异甘草素甘草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