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思明
- 作品数:48 被引量:682H指数:15
-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陕西黄土高原旱作农田机械化降水高效利用技术体系的研究
- 本文在分析陕西黄土高原干旱缺水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以秸秆覆盖、深松及膜侧沟播栽培技术为核心,配套的新型农机具为关键的黄土高原旱作农田机械化自然降水高效利用技术体系;介绍了冬小麦与春玉米两种栽培模式的试验方案以及研制的配套机...
- 杨青薛少平朱瑞祥韩思明韩文霆
- 关键词:机械化技术降水高效利用保护性耕作
- 文献传递
- 旱地冬小麦吸收氮、磷的营养特征被引量:10
- 2000年
- 通过田间试验 ,研究了不同施肥水平条件下冬小麦吸收氮、磷的营养特征。结果表明 ,不同施肥水平冬小麦返青前吸收氮、磷均很少 ,返青后迅速增多 ,至孕穗—灌浆初期达全生育期吸收的高峰 ( N0 P0 吸氮在拔节—孕穗阶段达高峰 ) ,且峰值随施肥水平提高而增大。灌浆以后 ,氮磷营养不同 :氮素积累减少 2 8.2 7%~ 31 .1 9% ,减少绝对量随前期吸氮增大而增加。相对量则是施肥略低于对照 ;而磷素于灌浆中期—成熟阶段还有 1吸收高峰 ( N0 P0 例外 ) ,且灌浆初期至成熟阶段积累的磷素所占比值较大 ,呈现出中后期偏多的特点。
- 胡田田李岗韩思明
- 关键词:冬小麦氮磷营养特征
- 旱作地膜覆盖穴播小麦底墒与产量关系被引量:23
- 2001年
- 地膜覆盖穴播栽培技术是旱地小麦实现优质、高产稳产的有效途径。研究结果表明 ,地膜覆盖穴播小麦产量高低与土壤底墒关系密切。在旱地应用该技术时要因夏闲期降水多少和底墒状况而定。夏闲期降水多、底墒好的年份可采用该技术 ;夏闲期降水少。
- 韩思明王虎全
- 关键词:覆膜穴播小麦旱地
- 施肥对旱地农田生态系统冬小麦干物质积累的影响被引量:17
- 2000年
- 研究了施肥对旱地冬小麦总茎数、叶面积系数及干物质积累和经济产量的影响 ,并探讨了这些生长因素与经济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施肥使冬小麦分蘖增多 ,总茎数和每公顷成穗数增加 ;使各生育期叶面积系数及干物质积累量增大 ,特别使灌浆期保持较高数值。不同施肥水平下的干物质积累过程均可以用指数方程 y=aeb/x很好拟合 ,而且方程中的 a值随施肥水平提高而增大 ,b值基本稳定。相关分析表明 ,冬前。
- 胡田田李岗韩思明
- 关键词:冬小麦叶面积系数干物质积累经济产量施肥
- 陕西黄土高原旱作农田机械化降水高效利用技术体系的研究
- 本文在分析陕西黄土高原干旱缺水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以秸秆覆盖、深松及膜侧沟播栽培技术为核心,配套的新型农机具为关键的黄土高原旱作农田机械化自然降水高效利用技术体系;介绍了冬小麦与春玉米两种栽培模式的试验方案以及研制的配套机...
- 杨青薛少平朱瑞祥韩思明韩文霆
- 关键词:机械化技术降水高效利用保护性耕作旱作农田
- 促进农业科技攻关 改变黄土高原面貌——乾县黄土台塬区综合治理开发及农业持续发展研究专题三年进展被引量:1
- 1993年
- 乾县黄土台塬区综合治理开发及农业持续发展研究专题已进行3年,从农业科技攻关的显著成效,证明了区域治理与开发、特别是对改变黄土高原贫困落后面貌的重要性。最后提出,应该把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区域农业科技攻关坚持下去。
- 李靖包纪祥韩思明
- 渭北旱塬夏闲地聚水保墒耕作技术的研究被引量:15
- 1993年
- 夏闲地聚水保墒耕作技术,是依据陕西渭北旱塬地区自然降雨的特点,于夏闲初经深耕整地后,按一定距离开沟起垄,垄上覆盖地膜,以利蓄水保墒的旱农耕作措施。多年的试验结果表明,这一耕作技术具有显著的聚水、保墒、增温和促进有机质矿化的效应,可使土壤环境改善,抗旱能力增强,使农作物生长健壮,产量大幅度提高,一般较平地不覆膜可增产粮食20%左右。垄作覆膜种玉米,边蓄边用,用中有蓄,变一熟为两熟,增产率达70%以上,是渭北旱塬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的一条新途径。
- 韩思明史俊通杨春峰温小霞
- 关键词:渭北旱原夏闲地耕作技术
- 渭北无公害精品苹果生产配套技术
- 韩思明
- 该成果是国家“九五“攻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农业综合发展技术研究课题第8专题“黄土台原区(乾县)粮食高产型农业综合发展研究(96-004-05-08)”第3子专题“优质果品与优质畜产品增产增值技术体系研究”的研究成果。在试...
- 关键词:
- 关键词:苹果无公害苹果果树园艺
- 黄土台原旱地小麦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栽培体系的水分及产量效应被引量:34
- 2002年
- 针对黄土台原自然资源特点及农业生产实际 ,在已有研究基础上 ,将“高留茬”、“深松耕”和“起垄覆膜沟播”3项技术有机结合 ,组成旱地小麦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栽培体系。研究表明 ,夏闲期采用高留茬、深松耕可以把夏闲期占小麦全生产年度 5 0 %的降水最大限度地蓄积并保存于土壤之中 ,较传统翻耕法多蓄水约 76 .2 m m,蓄水率达 5 5 %以上 ;在此基础上 ,种麦时再应用起垄覆膜沟播技术 ,既可以把夏闲期蓄积到土壤中的水分最大限度地保住 ,又可把小麦生育期的降水量最大限度地蓄留 ,从而使旱地小麦的水分条件明显改善 ,增产增收效果显著 ,是黄土台原旱作小麦实现高产。
- 廖允成韩思明温晓霞
- 关键词:旱地小麦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栽培体系水分
- 关中一年两熟区不同耕作模式农田土壤及作物生物学效应的研究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探索适宜于陕西关中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区采用的保护性耕作模式。【方法】以传统耕作模式为对照,对7种不同耕作模式下农田土壤水分、养分含量及小麦、玉米的生物学效应进行分析。【结果】在参试的各种土壤耕作模式中,夏玉米高留茬免耕播种优于低留茬免耕播种;小麦播种时采用的"冬小麦秸秆还田深松旋耕播种-夏玉米高留茬免耕播种"模式6最好,较传统耕作模式增产38.3%,纯收入增加42.7%;其次是"冬小麦深松旋耕播种-夏玉米高留茬免耕播种"模式3,较传统耕作模式增产20.6%,纯收入增加23.9%;免耕作业模式和旋耕作业模式,虽优于传统耕作模式,但效果均不理想。【结论】"冬小麦秸秆还田深松旋耕播种-夏玉米高留茬免耕播种"耕作模式可显著改善土壤水、肥、气、热环境条件,促进粮食高产稳产,适宜在关中地区推广。
- 薛少平闫小丽朱瑞祥姚万生韩思明
- 关键词:一年两熟耕作模式生物学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