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聪
- 作品数:26 被引量:122H指数:7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 髓外和髓内系统治疗31-A2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分析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比较髓外系统(动力髋螺钉、动力髁螺钉等)和髓内系统(Gamma钉、重建钉、股骨近端髓内钉等)治疗AO/ASIF分型31-A2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及疗效,并探讨是否需要复位和固定股骨近端后内侧骨皮质。方法2000年3月~2006年2月,分别采用髓外系统和髓内系统治疗并随访31-A2型骨折患者20例和29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髓外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均多于髓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髓外组和髓内组优良率分别为85.0%和8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股骨近端内后侧骨皮质连续性欠佳或内侧骨块移位较大的20例患者,分别采用加压螺纹钉固定和微创术式钛缆固定的髓外组和髓内组并发症极少且优良率较高。结论髓外系统和髓内系统治疗31-A2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髓外系统相比,髓内系统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对于股骨近端后内侧骨皮质连续性欠佳或内侧骨块移位较大者,髓外系统应对后内侧骨块进行复位和固定。
- 沈海敏梁承伟朱越峰陈聪
- 关键词:股骨骨折骨钉
- 定量CT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股骨近端形态结构研究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利用定量CT(quantitative CT,QCT)比较股骨颈骨折及股骨粗隆间骨折在股骨近端几何结构参数上的差异,从而更好地进行髋部骨折的风险预测。方法对93例因髋部骨折收治入院的患者行QCT扫描测量健侧髋部骨密度及进行髋部几何结构分析。患者年龄70~96岁,平均年龄(82.31±7.76)岁,男性21例,女性7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31例,股骨颈骨折62例。分析髋部几何结构参数包括股骨颈区域的最小横截面积(minimum cross-sectional area,CSA)、横截面转动惯量(cross-sectional moment of inertia,CSMI)、截面模量Z值(cross-sectional modulus Z,Z score)、屈曲比率(buckling ratio,BR)、皮质骨厚度(cortical bone thickness,CTh)以及髋关节轴线长度(hip axis length,HAL)。结果 QCT所测两种髋部骨折在髋部各区域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现股骨颈骨折组的CSA小于粗隆间骨折组(P<0.05);而股骨颈骨折组的HAL大于粗隆间骨折组(P<0.05);股骨颈骨折组在股骨颈前上象限的CTh小于粗隆间骨折组(P<0.05)。结论股骨颈CSA较小、HAL较长、CTh较薄的老年人群跌倒后更容易造成股骨颈骨折。
- 许乐洋范永前范永前杨丰建林伟龙林上进杨丰建
- 关键词:髋部骨密度骨折
- PVP术骨水泥形态类型与术后伤椎高度丢失的关系研究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研究经皮椎体成形术骨水泥形态类型与术后病椎高度丢失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6年6月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79例单一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脊柱正侧位X片和CT检查判断骨水泥在病椎内的形态分布可分为骨水泥团块组30例,平均年龄(79.5±8.6)岁和骨水泥弥散组49例,平均年龄(76.0±8.8)岁,比较2组患者病椎高度压缩率、骨水泥灌注量、手术时间、术后病椎高度恢复率、术后6个月病椎高度丢失率、术后矢状位Cobb角和骨水泥渗漏率等指标。结果 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术前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水平、骨密度值、术后病椎高度恢复率和术后矢状面Cobb角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前病椎高度压缩率与术后椎体高度丢失率方面骨水泥弥散组小于团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水泥团块状分布类型可能是影响术后病椎高度丢失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 林上进林伟龙杨丰建陈聪许乐洋潘依潇范永前
-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
- 有限切开微创工具辅助复位髓内固定治疗闭合复位困难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评估有限切开、微创复位工具辅助复位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治疗难以闭合复位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以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15年12月期间采用该方法手术的23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骨折分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复位质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等,特别是骨折复位丢失和不愈合。结果根据股骨转子间骨折的AO/ASIF分型标准,A1.3型3例,A2.2型8例,A2.3型12例。平均手术时间(47.2±5.5)min(42~61 min),平均术中出血(56.4±7.6)m L(45~70 m L),所有患者在随访期内达到骨折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4.5±1.7)周(12~17周)。术后X光显示21例颈干角在正常范围,2例出现轻度髋内翻。所有患者复位后骨折端移位<3 mm,顶尖距均小于25 mm。1例患者术后出现下肢长度偏差超过1 cm,2例患者出现下肢远端旋转较对侧偏差超过15°。结论有限切开、微创复位工具辅助复位PFNA内固定的方法治疗闭合复位困难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骨折复位质量高,创伤小,安全可行。
- 杨丰建陈聪林上进许乐洋范永前
- 关键词:有限切开髓内固定
- 消瘀定痛散联合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疗效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消瘀定痛散联合布洛芬缓释胶囊对膝关节滑膜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50例膝关节滑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药组、中药组、联合组,每组50例。西药组以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中药组以消瘀定痛散治疗,联合组以消瘀定痛散联合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评估比较三组患者的症状评分、血液流变学、炎症因子、临床疗效、治疗安全性等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的评分低于西药组、中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的全血黏度(WBV)、血小板聚集率(PAgT)、红细胞压积(HCT)、纤维蛋白原(Fib)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西药组、中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的IL-1β、TNF-α、MMP-3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各项指标低于中药组、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96.00%高于西药组74.00%、中药组7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瘀定痛散联合布洛芬缓释胶囊对膝关节滑膜炎患者疗效较好,能改善患者症状评分,降低血液黏度,抑制IL-1β、TNF-α、MMP-3等炎症因子表达。
- 梁承伟黄东辉陈聪刘伟范永前沈岚
- 关键词:膝关节滑膜炎布洛芬缓释胶囊症状评分
- 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被引量:7
- 2006年
- 目的:评价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8例23个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男7例,女11例;年龄58~85岁,平均71.5岁。应用椎体成形术治疗12例16个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6例7个椎体。术后对患者的疼痛、镇痛药使用、活动能力及影像学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平均9个月(3~14个月)。椎体成形术组视觉类比评分(VAS)平均由术前7.9到术后2.7和最终随访2.4;镇痛药使用评分由术前2.3到术后0.6和最终随访0.7;活动能力评分由术前2.4到术后1.5和最终随访1.3。后凸成形术组VAS平均评分由术前8.1到术后2.8到最终随访2.4(P〈0.01);镇痛药使用评分由术前2.4到术后0.7和最终随访0.7(P〈0.01);活动能力评分由术前2.5到术后1.5和最终随访1.4(P〈0.05)。椎体成形术组和后凸成形术组均能恢复伤椎前中柱高度,后凸成形术组效果更明显,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均能迅速缓解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患者疼痛,减少镇痛药依赖以及改善生活质量;后凸成形术能更好恢复伤椎高度,降低骨水泥渗漏发生率。
- 朱炯蔡晓晞梁承伟陈聪
- 关键词: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椎体成形术后凸成形术
- 一种外科手术夹具施用器
- 本发明涉及医疗夹具技术领域的一种外科手术夹具施用器,包括骨髓针、导向支架、十字锁紧组件,导向支架的中部设有针体导向套筒,针体导向套筒为中空结构,针体导向套筒活动连接在导向支架的中部,骨髓针插接在针体导向套筒的内部,骨髓针...
- 张曌陈聪唐军
- 闭合难复位性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处理策略
- 杨丰建陈聪林上进许乐洋范永前
- 回顾性研究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术期低分子肝素应用的临床疗效
- [研究目的]回顾性研究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PFNA/PFNAII 内固定术围术期低分子肝素使用疗效观察,观察围术期心梗、脑梗、出血、死亡等发生率.[方法]2009-01-01 至2012-12-31 收治412 例75 ...
- 陈聪杨丰建林伟龙
-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
- 慢病毒介导的大鼠白细胞介素-1I型受体基因RNA干扰对体外软骨细胞的作用
- 2012年
- 目的构建大鼠白细胞介素-1(IL-1)I型受体基因RNA干扰(RNAi)慢病毒表达载体,并观察其对体外大鼠软骨细胞的作用。方法筛选确定IL-1I型受体(IL—1RI)基因的RNAi有效靶序列,使用293T细胞包装产生慢病毒。收集293T细胞上清液并浓缩,得到滴度为1×10^7TU/ml的病毒。使用携带有效干扰片段的慢病毒分别以转染倍数(MOI)值20和50感染体外培养的软骨细胞,Westernblot法测定软骨细胞中IL—1RI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的表达。结果适合感染软骨细胞的MOI为50,感染率〉70%。经过RNAi后,体外培养的软骨细胞IL-1RI以及MMP-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结论慢病毒介导的大鼠IL-1RI基因干扰能够显著降低体外培养的软骨细胞中IL-1RI的表达,并进一步降低下游蛋白MMP-1的表达。
- 杨丰建俞永林林伟龙黄东辉陈聪蔡晓晞
- 关键词:慢病毒白细胞介素-1RNA干扰软骨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