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瑞玲

作品数:12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市民健康培育项目“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预后
  • 7篇重症肌无力
  • 7篇无力
  • 7篇肌无力
  • 5篇眼肌
  • 5篇眼肌型
  • 5篇眼肌型重症肌...
  • 5篇肌型
  • 2篇动眼神经
  • 2篇动眼神经麻痹
  • 2篇毒性
  • 2篇胸腺
  • 2篇眼神经
  • 2篇眼神经麻痹
  • 2篇眼外肌
  • 2篇预后观察
  • 2篇神经麻痹
  • 2篇视神经
  • 2篇视神经网膜炎
  • 2篇切除

机构

  • 1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市怀柔区...

作者

  • 12篇陈瑞玲
  • 10篇景筠
  • 8篇秦宁宁
  • 6篇张晓君
  • 4篇马山
  • 3篇于磊
  • 2篇孙彦斌
  • 2篇赖春涛
  • 2篇江汉秋
  • 1篇卢炜
  • 1篇孙厚亮
  • 1篇田国红
  • 1篇李众

传媒

  • 3篇中华神经科杂...
  • 3篇第十二届全国...
  • 2篇中国眼底病论...
  • 1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北京医学

年份

  • 1篇2014
  • 4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眼肌型重症肌无力向全身型转化的预后因素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 观察眼肌型重症肌无力(OMG)向全身型重症肌无力(GMG)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影响GMG转化的预后因素.方法 对2000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本院诊治的770例OMG患者进行门诊随访,将在病程中出现眼外肌以外肌群受累者归为GMG转化组(197例),将在末次门诊时维持OMG者纳入OMG不变(R-OMG)组(573例),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GMG转化的预后因素.结果 (1) GMG转化组较R-OMG组起病年龄大、低频重复神经电刺激(RNS)异常以及胸腺瘤比例高、早期激素治疗比例低;(2)770例OMG患者中,197例(26%)发生GMG转化,延髓型转化占GMG转化的81% (160/197);67% (132/197) GMG转化在2年内、84%(166/197)在5年内发生;起病年龄≥50岁、15 ~49岁较≤14岁的患者GMG转化率高、转化快,上述3个年龄段GMG转化中位数分别为起病后6 5个月、1年、10年;(3)副神经RNS异常(OR=6.650,95% CI 3.547 ~ 12.471)、胸腺瘤(OR =7.924,95%CI2.554 ~24.585)是GMG转化的危险因素(均P<0.05),早期激素治疗(OR=0.232,95%CI0.119~0.452,P<0.05)是GMG转化的保护因素.结论 肢体近端肌肉低频RNS异常、胸腺瘤、早期激素治疗以及15岁以上起病可能是OMG向全身型转化的预后因素.
景筠张晓君于磊陈瑞玲秦宁宁马山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眼肌麻痹胸腺瘤预后
184例眼肌型重症肌无力干预后状态的观察与比较
目的眼肌型重症肌无力(MG)因为上睑下垂、眼肌麻痹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本研究拟对眼肌型MG患者干预后状态进行观察,比较溴吡斯的明、激素、胸腺切除、胸腺切除与激素联合治疗这四种方法干预后状态的差异。
景筠陈瑞玲秦宁宁马山于磊卢炜孙厚亮孙彦斌张晓君
文献传递
周期性动眼神经麻痹三例
2011年
周期性动眼神经麻痹是以动眼神经支配的全部或部分眼内肌、眼外肌周期性麻痹与痉挛交替出现为特征的一种罕见的眼科疾病.现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近年诊治的3例周期性动眼神经麻痹病例报道如下.
陈瑞玲景筠江汉秋秦宁宁卢炜
关键词:周期性动眼神经麻痹神经支配病例报道眼科疾病眼外肌
635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预后观察
景筠陈瑞玲秦宁宁马山于磊
PU-401以视力下降为首发症状的ADEM一例报道
陈瑞玲田国红景筠李众张晓君
S-124梅毒性视神经网膜炎伴颅内树胶肿一例
孙彦斌陈瑞玲赖春涛张晓君
周期性痉挛性动眼神经麻痹临床特征分析
陈瑞玲景筠江汉秋秦宁宁
儿童重症肌无力治疗效果与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 观察儿童重症肌无力(MG)患者治疗效果,分析儿童MG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对2000年1月至2010年2月于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155例儿誊MG患者(起病年龄小于15岁)进行回顾性临床研究.将其按照治疗方案非随机性分为糖皮质激素组(激素组)、胸腺切除术组(手术组)和糖皮质激素-胸腺切除联合治疗组(联合治疗组)三组.采用美国MG基金会干预后状态评价系统,将治疗后达到完全缓解、药物缓解、轻度异常、改善者归为治疗有效,以治疗有效率为观察指标.采用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MG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①治疗后3个月激素组治疗有效率高于手术组和联合治疗组,治疗后1年、2年联合治疗组治疗有效率最高.②以眼外肌无力为首发症状的MG患儿在起病2年内、10年内、加年内的全身型MG转化率分别为4.3%、10.7%、41.5%.③全身型MG48.1%发生于起病2年内,92.6%发生于起病加年内.④单因素分析发现,起病年龄、隐匿性全身型MG(LG-MG)、慢性疲劳现象是全身型MG转化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起病年龄大(>10岁)和有慢性疲劳现象者更易于向全身型MG转化.结论 ①激素对于MG患儿早期症状缓解起积极作用,而激素-手术联合治疗远期疗效较好.②以眼外肌无力为首发症状的MG患儿,如果病程迁延、起病年龄偏大、有慢性疲劳现象、表现为LG-MG,更易转化为全身型MG,临床上应给予积极的免疫治疗,以阻止其向全身型MG转化.
秦宁宁陈瑞玲马山张晓君孙厚亮景筠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儿童
眼肌型重症肌无力干预后状态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评估溴吡斯的明、激素、胸腺切除、胸腺切除-激素联合4种治疗对于以眼肌型重症肌无力(OMG)起病的患者干预后状态的差异。方法对180例OMG患者进行回顾加前瞻性临床研究,患者起病年龄≥15岁,根据患者接受的治疗非随机性入组,分为手术组60例、激素组39例、联合组31例、对症组50例。按照美国重症肌无力基金会标准以干预后状态仅余“轻微异常”为理想状态。结果①激素组治疗后3~6个月,睑下垂、眼肌麻痹、总体理想状态率相对高于其他3组,其中,42.1%(16/38)的患者治疗3个月睑下垂达到理想状态,高于对症组(7/48,14.6%,x^2=8.200,P=0.004)。②联合组、手术组从治疗后1年起,各项理想状态率呈上升趋势,以联合组略高于手术组;观察期终末21.7%(13/60)手术组患者达到完全缓解;纵向配对比较,手术组治疗2年后睑下垂(22/40,55.0%)、眼肌麻痹(16/27,59.3%)和总体效果(20/40,50.0%)达理想状态率均显著高于治疗3个月后[11/59,18.6%;11/44,25.0%;9/60,15.0%;P=0.002、0.031、0.000(此处无统计值,仅有P值)]。③选择对症治疗的患者平均起病年龄(51.9±18.0)岁,高于其他3组(F=10.563,P=0.000)。④伴有眼肌麻痹的OMG患者更倾向于选择激素或联合治疗,联合组眼肌麻痹率高于对症、手术2组(x^2=12.939、14.380,均P=0.000),激素组眼肌麻痹率高于手术组(x^2=8.017,P=0.005)。结论对于以OMG起病的青中年患者,激素治疗起效快,胸腺切除、联合治疗长期疗效好,激素甚或联合治疗可能是伴有眼肌麻痹者较好的选择。
景筠张晓君秦宁宁陈瑞玲于磊马山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胸腺切除术预后
梅毒性视神经网膜炎伴颅内树胶肿一例被引量:1
2009年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41岁,因“双眼进行性视力下降10个月”于2008年12月入我院。曾于2008年2月因“双眼视物模糊”就诊于外院,行头颅MRI(图1,增强T,像见右侧基底节、大脑脚,右侧颞叶多发类圆形明显强化信号影,周围大片水肿)、Humphrey视野检查(示左跟颞侧、右跟鼻侧上半视野缺损),诊为“颅内占位性质待定,胶质瘤?”行“右颞叶切除术”,术后病理示“炎性病变可能大”。未予特殊治疗。患者双眼视力呈进行性下降,半年内矫正视力从0.6/0.8下降至0.25/0.4。入院后体检:双眼视野向心性缩小,
孙彦斌陈瑞玲赖春涛张晓君
关键词:颅内占位视神经网膜炎树胶肿梅毒性颞叶切除术头颅MRI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