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金媛媛

作品数:4 被引量:55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微生物药物技术创新与新药创制产学研联盟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纳他霉素
  • 1篇诱变
  • 1篇诱变育种
  • 1篇育种
  • 1篇粘菌素
  • 1篇树突
  • 1篇树突状
  • 1篇树突状细胞
  • 1篇逃逸
  • 1篇培养条件优化
  • 1篇肿瘤
  • 1篇肿瘤免疫
  • 1篇肿瘤免疫逃逸
  • 1篇肿瘤细胞
  • 1篇细胞
  • 1篇响应面
  • 1篇响应面法
  • 1篇毛细管
  • 1篇毛细管电泳
  • 1篇免疫

机构

  • 4篇上海医药工业...

作者

  • 4篇魏晓东
  • 4篇赵文杰
  • 4篇金媛媛
  • 3篇那可
  • 3篇赵波
  • 3篇阎永贞
  • 1篇王后禹

传媒

  • 2篇中国抗生素杂...
  • 1篇中国医药工业...
  • 1篇复旦学报(医...

年份

  • 3篇2013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微生物发酵过程中氨基酸动态变化的毛细管电泳检测被引量:2
2010年
用毛细管电泳法分析测定了多粘菌素B和谷胱甘肽发酵过程中氨基酸含量变化,异硫氰酸苯酯为衍生剂。分离电压20kV,进样压力0.5psi,进样时间5s,毛细管温度25℃。缓冲液为四硼酸钠溶液(0.025mol/L)-Tris(0.025mol/L)-十二烷基磺酸钠溶液(0.14mol/L)(pH9.15),紫外检测波长254nm。30min内可同时分析十二种游离氨基酸。
王后禹赵文杰魏晓东金媛媛季朝金
关键词:多粘菌素B谷胱甘肽氨基酸毛细管电泳
肿瘤免疫逃逸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4
2013年
机体中偶然出现的肿瘤细胞可被免疫细胞所识别,并作为异物而加以清除,但肿瘤在机体的免疫监视下仍能产生、发展和转移,表明肿瘤具有免疫逃逸的能力。本文综述了肿瘤免疫过程中肿瘤抗原表达、识别、加工、递呈、T细胞增殖、活化和分化以及免疫效应的产生等一系列环节中肿瘤免疫逃逸机制的研究进展。
阎永贞那可魏晓东金媛媛赵波赵文杰
关键词:肿瘤细胞树突状细胞免疫抑制因子免疫逃逸
纳塔尔链霉菌产纳他霉素发酵条件的优化被引量:2
2013年
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最陡爬坡试验与响应面设计相结合的方法对纳塔尔链霉菌(Streptomyces natalensis)SIPI-120620产纳他霉素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培养基中的玉米淀粉、葡萄糖和NaCl是影响纳他霉素产量的关键因子。优化后的培养条件为:玉米淀粉70g/L、葡萄糖10.7g/L、黄豆饼粉15g/L、酵母粉20g/L、NaCl1.3g/L、碳酸钙2g/L及初始pH6.5。此试验条件下,纳他霉素产量达到4.09g/L,比原培养条件提高了1.86g/L倍。
阎永贞那可魏晓东金媛媛赵波赵文杰
关键词:纳他霉素响应面法培养条件优化
纳他霉素产生菌的诱变育种及其发酵条件的优化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以纳塔尔链霉菌(Streptomyces natalensis)SIPI-NHF-09为出发菌株进行诱变选育和培养条件优化,以提高其纳他霉素的产量。方法采用紫外和微波结合对纳塔尔链霉菌SIPI-NHF-09进行诱变选育,并对获得的高产突变株SIPI-UW-10-22的发酵条件进行了初步优化。结果经过连续3轮的紫外和微波诱变,获得高产突变株SIPI-UW-10-22,其纳他霉素(Natamycin)产量达到3.15g/L,是出发菌株的3.5倍,且该菌株经多次传代,遗传性能稳定。对SIPI-UW-10-22发酵条件优化后获得其发酵条件为:以5.5%玉米淀粉加0.5%葡萄糖为碳源,2%黄豆饼粉加1%酵母粉为氮源,种龄46h,初始pH7.0,接种量8%,摇床转速220r/min,28℃培养126h。此条件下,纳他霉素的产量达到4.07g/L,较优化前提高了1.29倍。结论紫外与微波诱变相结合的方法简便有效,所获得高产菌株遗传性状稳定。
阎永贞魏晓东那可金媛媛赵波赵文杰
关键词:纳他霉素诱变育种发酵条件优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