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秀 作品数:29 被引量:86 H指数:4 供职机构: 香港城市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语言文字 文学 哲学宗教 文化科学 更多>>
从言语行为理论看“释意”与“达意”:口译的言语行为本质及其对译员训练的意义 被引量:8 2015年 口译研究和译员训练在过去半个多世纪来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研究精力主要集中在口译的类型学细化和口译操作技术及训练方法,而将口译视为人类言语交际行为的一种方式来研究的这种在观念上的思考,亦即在口译是传达意义这一"释意""达意"的认识之外,探讨"意"是如何"释"(因被解释而释放出来)如何"达"("传"并非一定"达")这方面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突破。鉴于此,本文认定口译为人类言语行为的一种方式,从言语行为理论探讨口译的言语行为本质,并通过例证,描述这一言语行为的概念如何在训练中运用,加强知识、技艺与专业能力的关联,讨论了如何在理论支持下让训练从学习者的被动学习发展为主动学习,论文还会特别涉及言外意义、言后效果与信息组织、信息传递的关系等理论课题。 朱纯深 鄢秀关键词:口译研究 口译训练 言语行为理论 学而时习--《论语》英译的训诂纠葛 被引量:2 2017年 《论语》的开首即是"学而时习",因为是第一章,自然引起历代学者的注意。他们做了长篇累牍的注疏,希望探知其中是否存在什么微言大义,是否概括了孔子的教育思想,蕴含了《论语》全书的大旨。因此,对本章的每一个字词,历代学者都详为注释,并联系古代学习的背景与环境,企图抉微钩沉,展示《论语》的精髓。阐释得愈细愈多,自然就衍生不同的理解,若再加上随后的澄清与辩驳,就无可避免出现众说纷纭的现象。近代的翻译家面临经典的阐释分歧,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做出选择,译成现代语言。也有些翻译家虽然决定了最后的译文,却又感到这不是唯一的理解方式, 鄢秀 郑培凯关键词:孔子学说 理雅各 国家口述影像能力:中国内地与香港地区比较研究 2025年 口述影像是将图像转换为口头文字,使视障人士获取视觉资讯的一种无障碍服务。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分别在2003年和2009年举办了首场正式的口述影像电影放映会,引起公众和学术界的关注,两地的口述影像管理、实践、研究和培训迅速发展。然而,有关口述影像的讨论往往侧重于个人和机构的能力,少有研究比较两地的口述影像能力。目前尚不清楚地方政府机构、非政府机构和个人在口述影像的管理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在各种媒体产品中的占比,培训课程和工作坊的开展情况,以及两地学者推动口述影像专业化的成果贡献。为回答这些问题,本研究考察了中国内地与香港地区现阶段的口述影像整体能力。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两地的口述影像发展差异,相互学习,扬长避短,共助口述影像发展,增强国家实力和全球影响力。 鄢秀 周晓彤 林苏关键词:视障人士 翻译评估:基于语料库的香港大学生笔译错误分析 被引量:2 2019年 本实证研究基于香港地区某大学的学习者翻译语料库对翻译错误的类型、频次、特点及成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为:(1)英译中理解类错误较多,中译英语言表达类错误较多;(2)二元错误与非二元错误的比率英译中较高,非二元错误与宏观翻译策略欠佳密切相关;(3)英译中时与中文水平有关的错误较多,受粤语负迁移影响的错误也较多。据此提出了规避翻译错误、提升翻译教学质量的方法;并指出教师应充分考虑翻译教学中语言的方向性、译者的选择和适应、语言生活环境以及不同语篇层级等。 鄢秀 王红华 刘和平 李端阳关键词:中英文翻译 翻译教学 第二语言课堂焦虑对香港学生普通话学习的影响 被引量:24 2001年 许多人认为对香港人而言 ,普通话不算是第二语言。本研究探讨焦虑对香港学生的普通话学习有没有影响。文章采用修正过的第二语言焦虑量表以测定焦虑程度 ,数据分析表明 ,第二语言学习焦虑与普通话呈负相关 ;父母普通话程度 ,学生自我评估的普通话程度以及学习普通话的动力 ,均与普通话学习的焦虑程度呈负相关 ,与普通话成绩呈正相关。另外 ,研究者还探讨了香港学生普通话学习的特殊性 ,以及由此产生的语言焦虑特点 ;并提出了减少焦虑 ,提高学生积极学习情绪的建议。 鄢秀 王培光关键词:语言焦虑 第二语言学习 外语学习 情绪 广东话 普通话学习 “拥抱技术”的翻译认知过程研究:内容、方法与理论拓展——《实证翻译过程研究探索》评介 2024年 2021年出版的论文集《实证翻译过程研究探索》(Explorations in Empirical Translation Process Research)是翻译过程研究(TPR)“拥抱技术”的典范。该书分为四大部分,内容涵盖翻译技术背景下的翻译努力和质量、翻译熵、翻译单位和难度、后认知主义视角下的TPR。该书从实证和理论两方面拓展了TPR,其中在字幕翻译译后编辑努力、翻译单位和翻译难度的关系、翻译过程数据库应用、译后编辑努力测量指标等内容和方法层面的拓展值得关注,从后认知主义生态赋使理论视角对翻译过程的阐释也为TPR提供了新思考。 陈霞 鄢秀关键词:翻译过程研究 理雅各如何翻译《论语》的“和” 2011年 《论语》的“和”字,在春秋时期的思维脉络里,有着大体的共识,是由生活经验中味觉与听觉的调和上升到抽象思维的和谐。在中国经学训诂传统中,对《论语》的“和”字的诠释众说纷纭。理雅各(James Legge,1815-1897)在19世纪末翻译《论语》时,基本遵循朱熹的注解,有时稍作改动。本文细究中国解经传统对《论语》的“和”字的阐释,再探讨理雅各英译的选词用字,指出理雅各的英译基本准确,却无可避免地丢失了原文所蕴含的丰富文化意义与思维联想。 鄢秀 郑培凯关键词:理雅各 《二语写作中的反馈:情境和问题》评介 2023年 近年来,如何提高课堂反馈的效率仍是研究者和教师关注的热点问题。在此背景下,Ken Hyland与Fiona Hyland推出了关于二语写作反馈的力作《二语写作中的反馈:情境和问题》(Feedback in Second Language Writing:Contexts and Is-sues)。此书从社会文化视角出发,介绍了反馈活动的四个层面:社会文化视角下的反馈活动、形成反馈、协商反馈及参与反馈。此书由一篇引言和四个部分组成,共15篇文章。书评先简要介绍各部分的内容,然后评价其特点与不足。 张雅涵 鄢秀关键词:课堂反馈 二语写作 社会文化理论 新时代的翻译研究:口述影像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性 被引量:14 2019年 在翻译研究中,口述影像通常作为视听翻译或符际翻译的形式存在,但也有学者将其作为语际翻译和语内翻译来研究。本文梳理了口述影像的学科定位及其在中国大陆、香港及世界其他部分地区的发展情况,回顾了口述影像的理论依据,指出了该领域在学科建设、实践及法规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展望了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本文希望通过对口述影像研究与实践的回顾、反思及展望,为其在翻译研究领域、行业发展及人才培养方面带来启示。口述影像的发展对丰富翻译学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对帮助视障及认知障碍人士获取视觉信息,提高其生活质量,亦有着极大的社会意义。 鄢秀 罗康特关键词:翻译学 符际翻译 无障碍服务 语言服务促翻译人才培养口述影像助翻译多维研究 2023年 视听媒介普及和语言服务需求激增为翻译研究和人才培养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作为视听翻译分支领域的口述影像也开始受到社会与学界关注,但这一领域在中国的发展才刚刚起步,在翻译研究和翻译教育领域更是极少关注。“2022年语言服务、口述影像及翻译研究研讨会”搭建了语言服务、口述影像和翻译研究领域的交流平台,21位知名专家进行了主旨报告,为我国语言服务业发展、翻译教育、口述影像教学与研究、翻译跨学科研究等方面提供了一定的新思路和新路径。 陈霞 陈霞 鄢秀关键词:语言服务 翻译研究 翻译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