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庆元
- 作品数:148 被引量:1,219H指数:20
- 供职机构: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 3种杀菌剂拌种防治向日葵黑茎病药效试验研究被引量:4
- 2011年
- 进行了3种杀菌剂对向日葵黑茎病的拌种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种药剂拌种后对向日葵出苗安全,不产生药害;各个处理的防效均随着向日葵生育进程的推进而下降,以出苗后35 d防效最为理想,此时2.5%咯菌腈FS 11.25 mL/hm2、2.5%咯菌腈FS 9 mL/hm2和50%多菌灵WP 13.5 g/hm2的防效为71.7%~83.4%,显著高于50%多菌灵WP 9 g/hm2、70%甲基硫菌灵WP 13.5 g/hm2和70%甲基硫菌灵WP 9 g/hm2,经方差分析证明处理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 陈卫民古丽王华吐尔逊郭庆元
- 关键词:甲基硫菌灵咯菌腈拌种向日葵黑茎病
- 培养条件对西瓜枯萎病菌镰刀菌酸产生的影响被引量:23
- 1996年
- 尖孢镰刀菌西瓜专化型〔FusariumoxysporumSchl.f.sp.niveum(E.F.Smith)SnyderetHansen〕菌株在4种培养基(理查德培养基,Armstrong镰刀菌培养基,MS无机盐+蔗糖培养基,PDB培养液)中均能产生镰刀菌酸(Fusaricacid),理查德培养基中镰刀菌酸最高时的浓度是其它3种培养基的6~22倍。理查德培养基以C/N为5∶1,葡萄糖为C源,NO-3为N源的营养条件较有利于镰刀菌酸产生。培养基初始pH值为4,通气和连续光照的培养条件最有利于菌株产生镰刀菌酸,烟酸的加入可终止镰刀菌酸产生。各培养基中孢子浓度与镰刀菌酸浓度之间呈负相关的变化趋势,培养基的pH值呈趋中(pH6~8)变化,与镰刀菌酸产生无相关性。在理查德培养基中。
- 马国斌林德佩王叶筠郭庆元
- 关键词:西瓜枯萎病菌镰刀菌酸
- 国家种质库保存大豆和菜豆种质的种传病毒检测被引量:6
- 2010年
- 以国家种质中期库提供的300份大豆、100份菜豆种质为材料,分别采用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种传病毒的种类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在大豆种质中检测出大豆花叶病毒(SMV)、黄瓜花叶病毒(CMV)、苜蓿花叶病毒(AMV)3种病毒,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5.33%(76份)、13.67%(41份)和4.67%(14份)。大豆种质中还存在大豆花叶病毒与黄瓜花叶病毒、大豆花叶病毒与苜蓿花叶病毒的复合侵染。在菜豆种质中检测出菜豆普通花叶病毒(BCMV)阳性材料92份,种质带毒率高达92%。这些信息将会对今后采取相关措施提高国家种质库保存的豆类种质的质量提供帮助。
- 韩俊丽郭庆元杨知还张煜王晓鸣
- 关键词:大豆菜豆种质种传病毒
- 大豆根腐病病原菌PCR-RFLP鉴定体系的建立被引量:6
- 2010年
- 利用PCR-RFLP法对大豆根腐病的4种致病菌和3种非致病菌代表菌株进行分子判别研究。结果显示,7个菌株DNA进行PCR扩增得到的rDNA-ITS序列片段长度为600900bp,除立枯丝核菌、瓜果腐霉和毛霉菌代表菌株DNA扩增出的rDNA-ITS片段长度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外,其他菌株DNA扩增出的rDNA-ITS片段长度差异显著。因此各菌株通过PCR-RFLP法扩增出的rDNA—ITS序列片段之间的大小差异可将侵染大豆的各根腐病致病菌和非致病菌初步区分开。而利用A/uI内切酶对各菌株的PCR产物进行酶切,依据酶切片段之间的大小差异,可进一步将7种菌株区分开,因此利用rDNA-ITS序列分析方法对大豆根腐病这种复合侵染病害的病原菌进行分子判别具有可行性,同时也是建立作物根部复合侵染病害病原种类的分子检测的一种重要方法。
- 白剑宇白丽燕王登元赵宗锋郭庆元
- 关键词:大豆根腐病病原菌
- 新疆6种豆科作物立枯丝核菌菌丝融合群研究被引量:10
- 2005年
- 从新疆6种豆科作物病株或周围病土样上分离得到77个丝核菌(RhizoctoniaDC)菌株,其中74个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Kühn)。对74个立枯丝核菌菌株的菌丝融合群(AG群)判定表明,新疆6种豆科作物上的立枯丝核菌菌丝融合群有AG1、AG2、AG3、AG4、AG5,其出现频率分别为21.6%、40.5%、1.4%、35.1%和1.4%。6种豆科作物立枯丝核菌菌丝融合群组成各有不同。
- 杨金红郭庆元季良
- 关键词:豆科作物立枯丝核菌融合群
- 新疆阿勒泰地区大豆镰刀菌根腐病病原鉴定及致病性测定被引量:22
- 2009年
- 通过对2007和2008连续两年自新疆阿勒泰地区采集分离到的大量大豆镰刀菌根腐病分离物进行的种的鉴定,结果表明分离所得253个镰刀菌属菌株分属于5个种和1个变种,分别为尖孢镰刀菌、茄腐镰刀菌、禾谷镰刀菌、茄腐镰刀菌蓝色变种、燕麦镰刀菌和节状镰刀菌。各个种或变种所占的菌株比例分别为46.6%、24.1%、11.8%、9.8%、7.5%和0.8%。以黑河5号大豆品种为接种材料进行的致病性测定结果显示除节状镰刀菌无致病性外,其余4个种和1个变种对大豆有不同程度的致病性,其中尖孢镰刀菌为大豆镰刀菌根腐病病原菌中出现频率最大且致病性最强的优势致病种,茄腐镰刀菌次之。
- 白丽艳张全党李斌郭庆元
- 关键词:大豆根腐病镰刀菌属
- 小麦矮腥黑粉菌原生质体制备条件的优化
- 遗传转化技术是实现大规模定点突变的重要方法之一,原生质体是很多真菌进行遗传转化的受体细胞。为了能成功建立小麦矮腥黑粉菌(Tilletia controversa K(u|¨)hn,TCK)的遗传转化体系,本文优化了TCK...
- 宗倩倩郭庆元陈万权刘博刘太国高利
- 关键词:小麦矮腥黑粉菌原生质体
- 文献传递
- 棉花苗期根腐类病害生防细菌的筛选与鉴定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从新疆棉田中筛选对棉花苗期根腐类病害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生防细菌,为棉花苗期根腐类病害生物防治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实验室保存的多株生防细菌的抑菌能力,通过田间试验,验证其防治棉花苗期根腐类病害的效果。对生防细菌的16S rDNA基因序列与gyr A基因序列分别测序,通过BLAST在线比对,利用MEGA 7.0构建系统发育树,确定该生防菌株的分类地位。【结果】生防细菌TWt34、HWt34对棉花苗期根腐类病害(立枯病和红腐病)防治效果分别为76.74%和78.43%;在平板对峙对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和拟轮枝镰孢霉(Fusarium verticilliodes)的抑菌宽度分别为8.29和6.60 mm,具有较强拮抗作用,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和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的抑菌宽度分别为7.70和13.15 mm,也具有明显抑制作用。16S rDNA与gyr A基因序列鉴定表明生防菌菌株TWt34、HWt34同属于莫海威芽孢杆菌(Bacillus mojavensis)。【结论】筛选出的2株莫海威芽孢杆菌TWt34、HWt34对棉花4种主要病害的病原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能够有效防治2种棉花苗期根腐类病害(立枯病和红腐病)。
- 杜鹏程刘海洋张军高李进周小云刘梦丽雷斌郭庆元
- 关键词:棉花苗期根腐病生防细菌生物防治
- 3种生防制剂对棉花红腐病和立枯病的防效评价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研究3种生防制剂对棉花红腐病和立枯病的防效,促进生防制剂的应用推广。【方法】针对棉花苗期病害选择3种生防制剂,通过毒力测定,制剂用量优化及室内和田间防病试验,对比分析其用于种子处理后的防病增产效果。【结果】3种制剂对棉花立枯病菌和红腐病的毒力由大到小分别为80%乙蒜素、100×108/g枯草芽孢杆菌、24%植物免疫增产蛋白;3种制剂用于种子处理时的适宜稀释倍数为300~500倍;80%乙蒜素对两病均有较高的单一防效和兼防效果,100×108/g枯草芽孢杆菌次之,24%植物免疫增产蛋白对两病的防效明显较低。80%乙蒜素拌种有62%~65%防效及11%的直接增产效益,100×108/g枯草芽孢杆菌有54%~58%防效及近10%直接增产效益;24%植物免疫增产蛋白有36%~40%的防效及10.4%直接增产效益。【结论】3种生防制剂对棉花苗期立枯病和红腐病均有一定的防病增产效果,其中80%乙蒜素最佳,100×108/g枯草芽孢杆菌次之;24%植物免疫增产蛋白防效较低但有一定的增产效果。
- 李慧刘保军吴琼郭庆元
- 关键词:棉花红腐病立枯病生防制剂防效
- 一种侵染红枣叶片和果实的病原真菌鉴定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研究新疆地区近年发生的一种与枣花叶病有密切关系的病原真菌。【方法】通过病样采集、病原菌分离、回接证病,以及形态观察和r DNA-ITS序列比对等方法,鉴定病原菌。【结果】从有明显花叶症状和褐色叶斑的病叶以及有畸果症状和褐色斑点的病果中分离获得多个真菌单孢菌株,用针刺法将其接种到枣叶和幼果后出现与田间症状基本相似的褐色坏死斑,确定其对枣叶、果的致病性;该菌病原菌形态特征与头状茎点霉基本一致,3个分离菌株的r DNA-ITS序列与头状茎点霉的同源性达到99%。【结论】根据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和分子鉴定结果,将该病原菌鉴定为头状茎点霉(Peyronellaea. glomerata)。
- 萨吉达木.艾则孜麦合木提江.米吉提赵志强许泰百郭庆元
- 关键词:红枣分子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