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一松
- 作品数:26 被引量:97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理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乙烯利和6-BA对绿豆芽生化成分的影响被引量:8
- 1995年
- 在绿豆芽萌发早期,每日喷洒植物激素(乙烯利或6-BA)一次,共处理4次,发生了一系列的生理及生化变化。蛋白质含量比不使用植物激素的对照组都有显著增加(乙烯利处理的增加26%,6-BA处理的增加8%)。总蛋白质类型有16种,大多数为低分子量的蛋白质,两种激素处理的实验组结果同对照组一样。绿豆芽下胚轴的游离氨基酸,用乙烯利处理的样品比对照组增加32%,用6-BA处理的比对照只增加18%;游离氨基酸的种类相同,共有18种,其中含人体必须的氨基酸7种。绿豆芽下胚轴的DNA含量,乙烯利处理组比对照组增加61%;6-BA处理组比对照组增加8%。RNA的含量,乙烯利和6-BA处理组分别比对照组增加60%和18%。绿豆芽下胚轴维生素的含量,只有维生素B6和维生素D有显著增加(乙烯利处理的分别增加93%和30%,6-BA处理的分别增加15%和128%);维生素A和维生素B2含量同对照组基本相同;而维生素C和烟酸的含量在用两种激素处理的样品中都比对照组下降(乙烯利处理的分别下降48%和94%,6-BA处理的分别下降38/和94%);烟酰胺的含量都比对照组减少(乙烯利处理的减少46%,6-BA处理的减少56%)。本文并据此结果对其机制进?
- 吴敦肃李瑞秋高小彦郭一松张喜宁
- 关键词:乙烯利绿豆芽生化成分氨基酸维生素
- 微重力对水稻种苗根冠细胞分化的影响
- 1993年
- 对长成的稻苗根冠细胞的分化进行了观察:1.在静止状态下萌动,发芽(对照),幼苗根冠的冠细胞分化为平衡囊;平衡囊的淀粉沉积于细胞的向地端,平衡囊转变为分泌细胞,最后导致根尖细胞脱落的胞吐现象。2.在微重力下萌动,发芽,幼苗根冠的冠细胞分化为平衡囊,平衡囊的淀粉粒分散地分布于整个细胞,平衡囊不转变为分泌细胞;而转变为类似分生组织区和延伸区的细胞,无细胞脱落。根冠细胞层次不断增多,并延伸。3.
- 吴敦肃陈一新郭一松
- 关键词:微重力水稻根冠细胞分化
- 松毛虫赤眼蜂触角板状感器的超微结构研究被引量:26
- 1990年
- 以扫描电镜观察到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触角板状感器呈穹形长板状隆起在触角的表面。在透射电镜下感器的横切面是一个角质多孔的长圆顶结构,两侧的角质内陷而将感器分成一个中央管和两个侧管。中央管较短,宽为0.7微米,而侧管不明显。树状突远端部分的少量分枝在中央管内成纵行排列,继而分出大量分枝到达圆顶的顶部,每一分枝中包含一根神经小管。感器外部的角质孔板厚为0.19—0.25微米,嗅孔细管位于孔室中,它和树状突分枝的膜相接触。板状感器由神经细胞体、树状突的近端部、纤毛区、树状突的远端部及其分出的分枝等组成。树状突的远端部分横过感器的纵轴呈90°角进入中央管,其分枝到达感器圆顶的顶部。从超微结构研究,它有嗅孔细管存在,说明板状感器有嗅觉作用。
- 戴玲美吴敦肃郭一松
- 关键词:松毛虫赤眼蜂触角
- 在细胞生长不同阶段Ca■分布的变化
- 我们以玉米根部不同区域(分生区、伸长区和分化区)为材料,对不同生长阶段的细胞内的钙离子用改良焦锑酸钾的方法进行定位,以探讨钙离子在细胞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在细胞溶质中Ca水平通常低于10M以下,当某种刺激达到细胞时,膜...
- 陈一新郭一松吴敦肃
- 关键词:细胞分裂素细胞生长
- 文献传递
- 植物材料冷冻蚀刻技术的几点改善被引量:1
- 1990年
- 植物材料的冷冻蚀刻制样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处是很多的。我们采用减压蒸发冷却法制备的液氮泥作样品的高速冷却剂、用5~10M高浓度铬酸作试样的腐蚀剂和在用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的凹型器皿中将样品进行腐蚀和漂洗复型膜。用以上改善的方法制备的样品没有冰晶,腐蚀彻底的复型膜不卷曲、制样成功率极高。
- 郭一松陈一新吴敦肃
- 关键词:植物材料冷冻蚀刻
- 植物细胞液泡内结构研究的新构思
- 自Naegeli(1844)发现植物细胞内液泡的存在,至今已近一个半世纪。液泡起源、功能等的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液泡的形态学,尤其是液泡内部结构的认识,还基本滞留于空泡的概念。与复杂的功能状况不相适应。液泡是植物细胞内最...
- 吴敦肃陈一新郭一松
- 关键词:植物细胞
- 文献传递
- 银苞芋成熟植株对长时间模拟微重力环境的适应被引量:1
- 1994年
- 将成熟的银苞芋(Spathiphyllum sp.)植株连同装有栽培土的花盆置于模拟微重力装置上,旋转30 d 和62 d,发现旋转30 d 的植株光合速率减弱,至62 d 恢复到60% 以上。其主要细胞学变化如下:叶绿体基粒无变化,旋转30 d 其叶绿体内含极少淀粉颗粒,至62 d 淀粉颗粒全部消失,但出现多量电子密度低的球形物质,显然在微重力下光合代谢发生了适应性的变化;旋转30 d 的植株其根冠分生组织细胞暂停分裂,至62 d 其分裂速度超过对照,主根的长度超过对照的1 倍以上;旋转植株根冠的分化组织细胞转化为平衡囊细胞,但不能继续转化为分泌细胞,而直接老化,故无胞吐作用。在根伸长时土粒擦破老化细胞壁形成拟胞吐作用。
- 吴敦肃陈一新高小彦郭一松
- 关键词:微重力光合速率
- 减压、低温条件下制样的几种植物液泡图象
- 1991年
- 样品制作中选用的固定剂不同,在电子显微镜下所得的图象差异甚大。高锰酸钾固定的样品中(Luft 1956,Mollenhauer1959),液泡是一个空泡,核也是一个空泡。用四氧化锇(Palade 1952)和醛类-四氧化锇双固定的样品(Sabatini等1963)核内有物质,但液泡仍是一空泡。所有电子显微技术样品制作都离不开固定、脱水、包埋等过程中化学试剂的反复处理,化学试剂处理细胞会抽去部分细胞内含物;或与细胞某些内含物结合形成络合物。
- 吴敦肃陈一新郭一松
- 关键词:植物液泡图象
- 高等植物细胞内钙转移的途径
- 一般生物体的细胞溶质的游离钙离子水平约为10—10M,而细胞外可达10M。细胞溶质内的游离钙离子浓度对钙调蛋白的活性有调节作用,要维持细胞溶质的低钙离子浓度需要通过Ca—ATP酶从细胞溶质主动将钙离子泵至膜外或液泡。液泡...
- 陈一新郭一松吴敦肃
- 关键词:高等植物细胞器细胞内钙
- 文献传递
- 绿草履虫(Paramecium bursaria)线粒体形态转化的超微结构研究
- 1990年
- 利用透射电镜研究了绿草履虫(Paramecium bursaria)线粒体的超微结构。除见到细胞质内分布有正常形态的线粒体之外,还有两种形态上有转化的线粒体。其转化形式有下述两种:一种为直管系统,另一种为膜状结构的粗面内质网。这种转化而成的内质网的管状膜为细长而粗细均匀,直径约为40nm。而细胞质内存在的内质网则形态各异,粗细不等,其直径为21.5—60nm。
- 戴玲美吴敦肃郭一松陈一新
- 关键词:绿草履虫线粒体超微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