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介绍主客体互依中介模型(actor-partner interdependence model extended to mediation, APIMeM)及其实现过程,为相关领域的学者提供方法学的参考。方法介绍APIMeM的基本思想和模型构建步骤,并在MPLUS软件中构建APIMeM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具体实例。结果根据成对数据是否可区分构建对应的饱和模型,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效应值,包括主体效应、伴侣效应、中介效应等。采用偏差校正bootstrap法估计效应值的置信区间。结论 APIMeM可应用于成对数据中的中介效应分析,结构方程模型是实现该模型的常用方法。
目的探究男男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同伴社会网络规范对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检测行为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于2014年2~5月在广州MSM社区组织门诊点招募并调查MSM的同伴社会网络特征和HIV检测情况。结果本研究共招募397名MSM核心成员,其中74.8%曾经接受过HIV检测、49.6%近一年接受过HIV检测、78.6%未来一年有较大可能接受HIV检测。397名MSM核心成员共提名670名网络其他成员,其中22.1%是男朋友,61.3%是好朋友。按核心成员社会网络中有无好朋友分层:对于社会网络中有好朋友的核心成员,有其他成员鼓励其做HIV检测则其未来检测的可能性更高(AOR=1.85,95%CI:1.03~3.33);按核心成员有无男朋友分层:对于有男朋友的核心成员,有其他成员鼓励其做HIV检测则其过去接受过HIV检测的可能性更低(AOR=0.35,95%CI:0.14~0.92);对于无男朋友的核心成员,有其他成员鼓励其做HIV检测则其未来检测的可能性更高(AOR=2.01,95%CI:1.09~3.69)。结论社会网络中朋友关系而非性伴侣关系的正向社会网络规范或行为准则,会促进社会网络成员的HIV检测行为或意愿。
目的 了解广州市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的同伴社会网络特征,应用个人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讨MSM同伴社会网络特征与高危性行为的关系。方法 2014年2月—2014年5月通过广州MSM社区组织门诊点对MSM进行招募,并采用面对面的问卷访谈方式调查其同伴社会网络成员特征和近三个月高危性行为情况,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MSM同伴社会网络特征与高危性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 共招募397名男男性行为者(核心成员,ego),最近三个月与不同性伴发生无保护性肛交(unprotected anal intercourse,UAI)的频率分别为:固定性伴58.7%、临时性伴47.1%、任何性伴55.2%。397名MSM核心成员总共提名670名网络其他成员(alter),社会网络大小为1.7±0.7,社会网络密度为0.2±0.2。在校正了核心成员的基本情况等因素后,MSM同伴社会网络特征与近三个月和固定性伴发生UAI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为:社会网络大小(OR=1.53,95%CI:1.15~2.04)、物质支持(OR=1.09,95%CI:1.02~1.17)、网络其他成员近3个月与固定性伴有UAI(OR=1.008,95%CI:1.003~1.014)、网络其他成员鼓励核心成员使用安全套可能性大(OR=0.992,95%CI:0.986~0.998)、网络其他成员自身使用安全套可能性大(OR=0.993,95%CI:0.988~0.997);在校正了核心成员的基本情况等因素后,MSM同伴社会网络特征与近三个月和任何性伴发生UAI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为:网络其他成员近3个月与固定性伴有UAI(OR=1.008,95%CI:1.003~1.014)、网络其他成员鼓励核心成员使用安全套可能性大(OR=0.994,95%CI:0.989~1.000)、网络其他成员自身使用安全套可能性大(OR=0.995,95%CI:0.991~1.000)。结论 同伴社会网络与MSM高危性行为的发生有关,社会网络成员的高危性行为模式和态度是MSM频繁发生高危性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