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晓红

作品数:5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404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手法
  • 2篇手法复位
  • 2篇椎间盘
  • 2篇胶原酶
  • 2篇胶原酶治疗
  • 2篇复位
  • 1篇动脉
  • 1篇腰痛
  • 1篇腰椎
  • 1篇腰椎间盘
  • 1篇腰椎间盘突出
  • 1篇腰椎间盘突出...
  • 1篇远航
  • 1篇上段
  • 1篇手法复位治疗
  • 1篇松解
  • 1篇松解术
  • 1篇突出症
  • 1篇盘内注射
  • 1篇盘移位

机构

  • 4篇解放军第40...
  • 2篇济南军区总医...

作者

  • 4篇郑晓红
  • 4篇刘晓光
  • 2篇燕春山
  • 2篇葛振民
  • 2篇杨建
  • 1篇从凤英
  • 1篇马枢
  • 1篇刘玉波
  • 1篇于大海

传媒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人民军医
  • 1篇中国骨伤
  • 1篇实用医药杂志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腰椎手法复位联合布洛芬口服治疗远航舰艇官兵下腰痛效果观察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观察腰椎手法复位联合布洛芬缓释片口服治疗远航舰艇官兵下腰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海军远航官兵下腰痛112例,均给予腰椎手法复位联合口服布洛芬缓释片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天、第7天、第30天行Schober试验检查腰椎前屈活动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程度。结果:治疗后第1天、第7天、第30天VAS评分分值均非常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腰椎前屈活动度显著或非常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P<0.01);治疗后第7天,VAS评分分值非常显著低于治疗后第1天(P<0.01),腰椎前屈活动度显著高于治疗后第1天(P<0.05);治疗后第30天,VAS评分分值非常显著低于治疗后第1天、第7天(P<0.01),腰椎前屈活动度显著高于治疗后第1天(P<0.05)、与治疗后第7天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腰椎手法复位联合布洛芬缓释片治疗远航舰艇官兵下腰痛,可快速缓解疼痛、改善腰椎活动度,适用于远航舰艇条件下官兵下腰痛的治疗。
葛振民马枢郑晓红杨建刘晓光
关键词:下腰痛手法复位
注射胶原酶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胶原酶溶盘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7例确诊的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老年患者,采取对其突出的椎间盘内注射胶原酶方法进行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椎间盘的变化,溶解不彻底的患者进行重复注射,观察该方法疗效及安全性。随访3月~2年,平均7.2月。结果优16例(34%);良:22例(47%),优良率80%,有效率91%,复查CT突出的椎间盘溶解0-6mm,平均3.5mm,平均溶解率59%。重复注射的患者30例,没有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注射胶原酶的方法治疗腰突症对于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仍有较高的疗效及安全性并可重复注射,老年患者仍是胶原酶溶盘的适应证。
燕春山从风英于大海刘晓光郑晓红
关键词:老年患者腰椎间盘突出胶原酶
盘内注射胶原酶治疗上段腰椎间盘突出症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盘内注射胶原酶的方法治疗上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8例单纯上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16例,女12例;年龄21~62岁,平均44.5岁。病程3个月~10年。椎间盘突出4~9mm,平均4.9mm。采用椎旁进针盘内注射或突出物内注射胶原酶的方法进行治疗,随访观察有效率、突出椎间盘溶解、椎间隙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6个月,依据Macnab评价标准进行疗效评价,优9例,良12例,可4例,无效3例。突出椎间盘溶解0~6mm,平均3.5mm。17例进行了重复注射,其中9例患者进行了3次注射。13例注射后短期内症状加重,对症处理后缓解。结论:盘内注射胶原酶的方法治疗上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理想、安全可行。
燕春山从凤英刘玉波刘晓光郑晓红
关键词:胶原酶类椎间盘化学松解术椎间盘移位
手法复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观察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arteriopathy,CSA)患者椎动脉血流变化,探讨CSA的发生机制。方法选择CSA患者76例,给予手法复位治疗,并分别于治疗前、后行经颅彩色多普勒(transcranial color Doppler,TCD)探查双侧椎动脉,观察并记录双侧椎动脉平均流速(Vm)和搏动指数(PI),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受试者治疗后双侧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出现了升高,治疗前、后Vm值分别为(25.9±3.5)cm/s、(36.4±4.1)cm/s;动脉搏动指数出现下降,PI值分别为0.77±0.06、0.53±0.05,均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法复位能显著提高CSA患者椎动脉血流速度,改善供血减轻临床症状。
葛振民郑晓红杨建鞠文峰刘晓光
关键词:手法复位椎动脉型颈椎病经颅彩色多普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