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血压
  • 5篇高血压
  • 3篇高血压患者
  • 2篇代谢
  • 2篇动脉
  • 2篇血管
  • 2篇原发性
  • 2篇原发性高血压
  • 2篇原发性高血压...
  • 2篇内皮
  • 2篇降压
  • 1篇代谢综合
  • 1篇代谢综合征
  • 1篇代谢综合征患...
  • 1篇蛋白
  • 1篇蛋白原
  • 1篇动脉弹性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血管功能

机构

  • 5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福建省第二人...
  • 1篇南京军区福州...

作者

  • 6篇郑小蓉
  • 5篇林金秀
  • 1篇彭峰
  • 1篇陈达光
  • 1篇杨霞
  • 1篇徐军霞
  • 1篇柴大军

传媒

  • 2篇中华心血管病...
  • 2篇中华高血压杂...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糖脂联合负荷对高血压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扩张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 探讨糖脂联合负荷对高血压患者糖脂代谢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98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单纯脂肪餐负荷组(n=38),糖负荷组(n=26),糖脂联合负荷组(n=34),分别进行脂肪餐负荷试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及糖脂联合负荷试验.葡萄糖曲线下面积(GS-AUC)作为糖负荷后血糖反应水平的指标,以甘油三酯(TG)曲线下面积(TG-AUC),TG峰浓度(TGPR)作为脂肪餐负荷后TG反应水平的指标;用血管超声测定肱动脉内皮依赖性扩张功能(FMD)作为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结果 (1)高血压患者脂肪餐负荷后出现明显TG代谢异常,明显高于正常血压对照组(P<0.05),且FMD明显下降,4 h下降达高峰(下降29.2%),8 h后恢复正常.(2)高血压患者急性糖负荷后GS-AUC及1 h血糖明显高于正常血压对照组(P<0.05),FMD在负荷后1 h即显著下降(下降31.4%),2 h恢复正常.(3)糖脂联合负荷后血TG反应水平、GS-AUC及1 h血糖虽然分别与单纯脂肪餐负荷组、糖负荷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负荷后1 h的FMD明显低于单纯糖负荷组(5.45±1.93比9.46±3.33,P<0.05),4 h时的FMD也低于单纯脂肪餐负荷组(7.98±1.64比9.66±2.26,P<0.05).(4)相关分析显示,FMD与收缩压,GS-AUC,舒张压,TG-AUC呈负相关,γ分别为-0.46,-0.44,-0.41,-0.38(P<0.05).结论 糖脂联合负荷对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损伤有协同作用.
郑小蓉柴大军彭峰徐军霞林金秀
关键词:高血压代谢血管内皮
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血管功能及靶器官损害的变化被引量:10
2007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对血管内皮功能及靶器官损害的影响。方法根据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将156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EH+MS 组,n=61例)、高血压非代谢综合征(EH+nonMS 组,n=95例)两组,31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NC 组),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反应性充血前后肱动脉内径、血流量及阻力变化,并测定颈动脉粥样斑块及左室重量指数。结果 (1)除空腹血糖(FBG)、体重指数(BMI)、甘油三酯(TG)外,EH+MS 组的收缩压、舒张压、TC、HDL-C、LDL-C、Fib、年龄、性别比、吸烟习惯等指标与 EH+nonMS 组均衡可比。(2)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EH+MS 组明显低于 EH+nonMS 组组及 NC[(7.08±3.21)%比(8.18±1.74)%和(10.41±4.52)%,P 分别<0.05和0.01],EH+nonMS 组也低于 NC 组(P<0.05)。(3)EH+MS 组反应性充血后血流量变化率(%)明显低于 EH+nonMS 组及 NC 组[(154.19±78.94)%比(196.44±64.22)%和(221.81±89.64)%,P 值分别<0.05和0.01],但 EH+nonMS组与 NC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前臂血管扩张能力的高低顺序为 NC 组(3.21±0.90)>EH+nonMS 组(2.89±0.73)>EH+MS 组(2.58±0.76)。(5)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分别为17/61(27.9%)、19/95(20.2%)及1/31(3.2%),P<0.05。(6)左室肥厚发生率从高到低排列分别为EH+MS 组(59%)>EH+nonMS 组(37.9%)>NC 组(9.7%)。(7)FMD 与年龄、性别、吸烟、收缩压、舒张压、TG、血浆纤维蛋白原有相关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年龄、吸烟、收缩压、舒张压、BMI、TG、血浆纤维蛋白原呈正相关;左室重量指数与年龄、吸烟、SBP、DBP、BMI、TG 呈正相关;FMD 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左室重量指数呈负相关。结论代谢综合征明显加重了高血压病患者血管功能和靶器官损害。
林金秀杨霞郑小蓉陈达光
关键词:高血压代谢综合征血管内皮
阿托伐他汀、非诺贝特、降脂通络软胶囊对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及肝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比较阿托伐他汀、非诺贝特和降脂通络软胶囊(TZTL)对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100例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阿托伐他汀组(立普妥20mg,每晚1次,n=33)、非诺贝特组(力平之200mg,每日1次,n=31)、降脂通络软胶囊组(2粒,每日3次,n=36),3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水平的变化。结果立普妥、力平之、降脂通络软胶囊3组TC、TG、LDLC均显著下降,HDLC轻度升高;但立普妥组降低TC、LDLC的幅度大于力平之及降脂通络软胶囊组(P<0.01);降脂通络软胶囊组治疗后GPT、GOT有显著的降低,GPT较治疗前下降26.6%,GOT下降23.9%,治疗前8例GPT、GOT升高的患者,治疗后全部恢复正常。而治疗后GPT、GOT升高超过2倍,立普妥组有2例,力平之组有1例。3组治疗后均无肌痛发生及肌酸激酶(CK)明显升高。结论降脂通络软胶囊具有全面调脂及保护肝功能的作用。
郑小蓉林金秀
关键词:降脂通络软胶囊阿托伐他汀非诺贝特混合型高脂血症
降压治疗须把握的两个“度”被引量:4
2009年
降压治疗带来的益处是有目共睹的。对61个前瞻性、观察性研究的荟萃分析显示血压每次下降2 mmHg,脑卒中死亡风险降低10%,缺血性心脏病死亡风险降低7%。"降压是关键"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是血压下降的"幅度"(血压目标值是否越低越好?)、下降的"速度"(是否越快越好?)该如何把握?在临床工作中,只有把这两个"度"把握好,才能真正做到高质量降压,让高血压病人从降压治疗中更大获益。
郑小蓉林金秀
关键词:高血压降压幅度
各种降压药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9
2008年
目的评价不同类型降压药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大小动脉弹性功能的影响。方法 105例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5组:氢氯噻嗪组(12.5 mg 1次/d,n=18)、比索洛尔组(5 mg 1次/d,n=20)、氨氯地平组(5 mg 1次/d,n=24)、苯那普利组(10 mg 1次/d,n=22)、缬沙坦组(80 mg 1次/d,n=21)。治疗4周后,如血压仍>140/90 mmHg,剂量加倍,疗程共12周。治疗前后观察大、小动脉弹性指数(C_1,C_2)及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结果1)治疗12周后各组血压均有显著的降低,但各组间的血压变化无显著差别。比索洛尔组治疗后心率明显减慢[治疗后(66±4)比治疗前(74±7)次/mm,P<0.05]。2)调整血压降低幅度及 C_1、C_2、baPWV 基础值后,氨氯地平、苯那普利、缬沙坦对 C_1、C_2、baPWV 仍有显著性改善作用,比索洛尔及氢氯噻嗪对 C_1、C_2、baPWV则无显著性改善作用。3)baPWV 变化百分比与 DBP 下降幅度呈正相关(r=0.314,P<0.05),与 SBP 下降幅度无关(r=0.108,P>0.05)。结论与氢氯噻嗪、比索洛尔相比,氨氯地平、苯那普利、缬沙坦能明显改善高血压患者大小动脉弹性功能。
郑小蓉林金秀
关键词:降压药原发性高血压动脉弹性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
目的: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性质与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的关系。方法入选454例EH患者,根据是否合并颈动脉硬化斑块,分为EH伴斑块组(n=235),与EH无斑块组(n=169),对二组受...
郑小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