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肿瘤
  • 5篇细胞
  • 4篇肝癌
  • 3篇乳头
  • 3篇乳头状
  • 3篇乳头状癌
  • 3篇肿瘤转移
  • 3篇细胞癌
  • 3篇甲状腺
  • 3篇KAI1
  • 2篇预后
  • 2篇祖细胞
  • 2篇腺肿瘤
  • 2篇免疫
  • 2篇甲状腺乳头状...
  • 2篇甲状腺肿
  • 2篇甲状腺肿瘤
  • 2篇肝细胞
  • 2篇肝细胞癌
  • 2篇表达及临床意...

机构

  • 9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宜昌市第一人...
  • 1篇黄冈市黄州区...

作者

  • 11篇郑伟红
  • 8篇易继林
  • 6篇李兴睿
  • 6篇杨志芳
  • 5篇杨卫兵
  • 4篇符常波
  • 2篇万亚峰
  • 2篇冯亮
  • 2篇马小鹏
  • 1篇刘谨文
  • 1篇吕清
  • 1篇逯超
  • 1篇董朝富
  • 1篇王建国
  • 1篇崔秋霞
  • 1篇张进军
  • 1篇王琨
  • 1篇孙锦明

传媒

  • 2篇华中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肝胆外科杂志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华耳鼻咽喉...
  • 1篇癌症进展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4
  • 2篇2010
  • 4篇2007
  • 1篇200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KAI1和CD44v6在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07年
目的探讨KAI1及CD44v6蛋白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5例肝癌和9例良性肝病组织中KAI1及CD44v6蛋白的表达。结果KAI1在肝癌中表达下调,CD44v6在肝癌中表达增高,两者与良性肝病组织相比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KAI1蛋白与肿瘤的分化程度、远处转移相关,而CD44v6仅与远处转移相关。结论KAI1和CD44v6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肝癌的发生、发展,联合检测两种蛋白的表达对肝癌患者远处转移的判断有一定指导意义。
郑伟红易继林符常波杨卫兵李兴睿杨志芳
关键词:肝肿瘤KAI1CD44V6肿瘤转移
TLR4和DcR3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HCC)中Toll样受体4(TLR4)、诱骗受体3(DcR3)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例HCC组织中及对应癌旁组织中的TLR4和DcR3蛋白表达。结果60例HCC肿瘤组织中7例TLR4表达阳性(11.7%),对应癌旁组织中43例TLR4表达阳性(71.7%),两者比较P<0.01。60例肿瘤组织中46例DcR3表达阳性(76.7%),对应癌旁组织中11例DcR3表达阳性(18.3%),两者比较P<0.01。TLR4与DcR3在HCC中的表达具有负相关性。结论TLR4与DcR3在HCC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杨卫兵易继林杨志芳郑伟红符常波冯亮
关键词:TOLL样受体4诱骗受体3
甲状腺术后出血5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分析50例甲状腺手术术后出血病人的临床特征及处理方式。方法2015年1月~2019年11月间收治的甲状腺手术术后出血病人50例,根据术后出血处理方法的不同,分为手术治疗组(29例)和非手术治疗组(21例),比较两组病例临床特征。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病人性别、出血诱因、甲状腺手术结束至发现出血的时间、出血时的颈部症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OR值1.38)、颈部肿胀(OR值2.68)是手术止血的独立影响因素。手术治疗组探查发现,最常见出血部位为颈前静脉及其与颈阔肌皮瓣之间交通支。结论男性和颈部肿胀是甲状腺术后出血需手术治疗的独立影响因素,甲状腺手术关闭切口前应特别注意对颈前静脉及其与颈阔肌皮瓣之间交通支进行检查。
逯超李金娇刘谨文易继林郑伟红
关键词:甲状腺术后出血
KAI1和CD_(44)v6蛋白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预后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KAI1和CD44v6蛋白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关系及预后。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7例肝癌组织中KAI1及CD44v6蛋白的表达,用Cox风险回归模型评价肝癌患者预后独立因素。结果KAI1蛋白与肿瘤的分化程度,远处转移相关,而CD44v6仅与远处转移相关。肝癌中KAI1和CD44v6的表达无相关性。Cox模型分析显示影响肝癌患者预后因素是KAI1表达,远处转移和CS分级。结论KAI1和CD44v6的异常表达参与了肝癌的转移过程;KAI1表达,远处转移,CS分级是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郑伟红杨卫兵符常波李兴睿杨志芳易继林
关键词:KAI1CD44V6肝癌肿瘤转移
KAI1基因在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丝氨酸磷脂(SP)法,检测55例肝癌和9例良性肝组织中KAI1蛋白的表达。结果良性肝组织中KAI1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肝癌组织中KAI1蛋白阳性表达率。KAI1蛋白的表达与远处转移相关,与癌组织分化程度显著相关。而与肝癌患者年龄、性别、甲胎蛋白(AFP)含量、肿瘤大小、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门脉癌栓无关。结论KAI1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肝癌的发生、发展,并对肿瘤转移的判断有一定指导意义。
郑伟红易继林李兴睿冯亮董朝富
关键词:KAI1肝癌肿瘤转移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9
2017年
目的 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5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首诊并且病例资料完整的900例PTM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应用χ2检验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 707例行中央区淋巴清扫术患者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为22.9%,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病年龄、肿瘤最大直径、合并包膜侵犯、多发病灶、双侧病灶均与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值均<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发病年龄<45岁、最大肿瘤直径>5 mm、多发病灶、双侧病灶及合并包膜侵犯均是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 具备发病年龄<45岁、最大肿瘤直径>5 mm、多发病灶、双侧病灶及合并包膜侵犯等特征的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较高,建议积极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清扫术.
吴艳乐孙锦明张进军崔秋霞郑伟红李兴睿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淋巴转移
从PBMCs及CD133免疫磁珠分选获得内皮祖细胞的体外研究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比较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和CD133免疫磁珠分选体外培养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的表型、分化、扩增、功能特点,为EPCs细胞治疗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健康成年人外周血,经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得PBMCs,经直接接种法或免疫磁珠分选CD133阳性细胞后置于M199培养基中培养,于第7、14d比较2组细胞表型变化及细胞因子分泌、扩增、体外血管形成及趋化能力。结果:相同血量标本PBMCs组早期集落数高于CD133+组(P<0.01),随着培养时间的推移,流式细胞检测2组细胞均显示造血干细胞标志的表达下调和内皮细胞标志表达上升,但CD133+组内皮标志CD144表达率低于PBMCs组(P<0.01),ELISA法检测到在PBMCs组早期EPCs分泌VEGF的水平高于CD133+组(P<0.01),MTT法显示PBMCs组有较强的增殖能力,基质胶及Tr-answell实验表明PBMCs组细胞参与血管形成的能力较强。结论:CD133+来源的EPCs分化、分泌、增殖及血管形成能力相对较低,推断PBMCs中CD133-细胞可能在形成功能性的EPCs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郑伟红万亚峰马小鹏李兴睿杨志芳易继林
关键词:内皮祖细胞细胞培养
氯化钴预处理对内皮祖细胞成血管功能的影响
2010年
目的:研究氯化钴预处理对培养的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cell,EPC)体外成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氯化钴预处理培养的EPC,用MTT和ELISA检测细胞增殖及分泌能力,细胞迁移和基质胶管型实验检测细胞趋化和体外血管形成的功能,Western蛋白印迹检测预处理后EPC相关蛋白的变化。结果:100μmol/L氯化钴预处理6h可增加EPC分泌,趋化及体外血管形成;氯化钴浓度>400μmol/L显著降低EPC功能活性;随着氯化钴浓度的增高,BCL-2/BAX比值逐渐降低。结论:氯化钴低浓度短时间预处理可以增强EPC体外成血管功能,而高浓度氯化钴则降低EPC的增殖及分泌能力,可能与EPC促凋亡蛋白上调有关。
郑伟红杨志芳吕清杨卫兵万亚峰马小鹏李兴睿易继林
关键词:干细胞氯化钴缺氧
甲状腺乳头状癌预后因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21年
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迅速上升,其中以甲状腺乳头状癌最为多见。尽管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肿瘤特异性死亡率较低,但仍有部分患者可出现复发甚至远处转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临床特征和分子特征在内的多种因素可影响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预后,本文综合相关研究,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预后因素进行综述,以便于临床评估患者的预后,并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及临床管理策略。
王建国王琨郑伟红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预后因素
甲状腺乳头状癌伴鳞状细胞癌及Warthin瘤形成1例报告被引量:1
2014年
甲状腺乳头状癌、鳞状细胞癌及Warthin瘤3病共发同一病例较为罕见。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012年12月收治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伴鳞状细胞癌及Warthin瘤形成病人,经治疗取得良好疗效。报告如下。
吴艳乐郑伟红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乳头状癌鳞状细胞癌WARTHIN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