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峻
- 作品数:29 被引量:78H指数:5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显微镜下多血管炎临床特点及其死亡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观察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icroscopic polyangiitis,MPA)的临床特点,分析其预后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6年4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免疫风湿科住院治疗以及门诊随访的MPA患者。评价其临床特征,包括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累及器官、治疗及生存等。Kaplan-Meier法分析计算累积生存率。结果纳入20例患者,男性9例,女性11例,中位发病年龄71岁,四分位范围(65~78岁),病程2个月(1~6个月)。随访时间9个月(5.5~22.8个月)。以发热为首发表现13例,其中高热8例(体温≥39.1℃);胸部CT提示肺部病灶12例,其中肺间质病变11例;髓过氧化物酶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myeloperoxidase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MPO-ANCA)阳性17例,蛋白酶-3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eroxidase-3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PR3-ANCA)阳性4例;糖皮质激素初始平均剂量为61 mg(泼尼松或相当于泼尼松);2例血液透析;免疫抑制剂治疗18例。随访发现死亡患者4例。发病时肌酐水平和PR3-ANCA阳性增加死亡风险。结论 MPA患者发病年龄较西方研究报道高,常以发热为首发症状,肺部累及多见,以间质性炎症为主。发病时肌酐水平高和PR3-ANCA阳性提示预后不佳。
- 邹峻管剑龙
- 关键词:显微镜下多血管炎预后死亡危险因素
- 老年干燥综合征合并伪膜性肠炎1例——附文献复习
- 2018年
- 伪膜性肠炎(pseudomembranous enterocolitis,PMC)又称抗生素相关性结肠炎(antibiotic-associated colitis)或艰难梭菌性结肠炎(C.difficilecolitis),为急性结肠黏膜炎,病理上表现为黏膜坏死、纤维素渗出,也可累及小肠黏膜。内镜下可见肠黏膜表面呈现黄白或黄绿色伪膜的典型表现[1]。患者多为老年,往往同时有免疫功能低下,常有抗生素应用史,导致正常肠道菌群丢失,难辨梭状芽孢杆菌过度生长,并发生感染(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CDI)[2]。临床上表现为急性发作的顽固腹泻,以水泻为主。
- 邹峻管剑龙
- 关键词:伪膜性肠炎干燥综合征抗生素相关性结肠炎文献复习老年难辨梭状芽孢杆菌
- 风湿性多肌痛34例临床特征与误诊分析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风湿性多肌痛(polymyalgia rheumatic,PMR)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6年2月PMR住院患者34例的临床资料和治疗反应,以及起病时的误诊情况。结果 34例PMR患者平均发病年龄(67.9±10.8)岁。男性患者较女性患者病程短(P=0.003);临床表现有全身性肌肉痛者29例,男性患者可以仅表现为腰背部疼痛、僵硬。伴膝、踝关节疼痛者11例,多关节疼痛9例,发热15例,未发现合并巨细胞动脉炎。骨质疏松、高血压、糖尿病是PMR常见的合并症。首诊误诊病例16例占全部病例的47.06%,其中误诊为骨关节炎5例、强直性脊柱炎和类风湿关节炎各4例。33例患者接受初始小剂量激素(相当于泼尼松10~15 mg/d),单用激素31例,联合甲氨蝶呤或来氟米特3例。治疗反应好。结论本组研究提示PMR老年人群发病,以全身肌肉僵硬、疼痛为主要特征,可有发热,关节痛和红细胞沉降率显著增快,小剂量激素治疗有效,一般不合并GCA。
- 邹峻陈颂春管剑龙
- 关键词:小剂量激素
- 酷似白塞病三联征的副肿瘤天疱疮一例被引量:1
- 2017年
- 患者男,18岁,因口腔、外阴溃疡及眼炎2个月余于2016年5月收住华东医院风湿科。患者一般情况尚可,因口腔溃疡较重伴疼痛,饮食量稍下降致体质量下降2kg,营养状态尚可。
- 陈永鲍华芳蔡剑飞申艳邹峻管剑龙
- 关键词:副肿瘤天疱疮三联征白塞病外阴溃疡营养状态风湿科
- 结直肠癌诊断的多因素回归分析被引量:4
- 2010年
- 背景: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及早诊断对其治疗和预后转归有积极意义。目的:探讨各种临床特征与结直肠癌诊断的关系。方法:选取2008年9月~2009年12月至华东医院行结肠镜检查的198例结直肠癌患者,对各种临床特征与结直肠癌诊断的关系行回归分析。结果:老年、男性和便血是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腹痛为诊断结肠癌的重要线索.排便习惯改变与罹患结直肠癌无关。结论:老年男性患者出现便血症状应综合病史、结肠镜等辅助检查以排除结直肠癌。
- 邹峻保志军郑松柏杨俭英季大年项平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LOGISTIC模型
- 白塞病合并8号染色体三体22例分析及文献复习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分析8号染色体三体异常白塞病(Behcet’s disease,BD)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2012年10月至2020年7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收治的22例8号染色体三体BD的住院患者,并检索中英文文献库中BD合并8号染色体三体的患者共46例,对临床特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2例8号染色体三体的BD患者中,男5例、女17例;平均发病年龄(45.6±11.4)岁。临床特点包括复发性口腔溃疡(100%),外周血细胞减少(100%),外阴溃疡(86.4%),皮肤损害(63.6%),针刺反应阳性(46.4%)和关节炎(27.3%)。所有患者均出现骨髓细胞形态学的异常,5例表现符合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22.7%),15例合并肠道溃疡(68.2%),1例(4.5%)头颅MRI发现左侧小脑半球异常信号灶(约20 mm×15 mm)、灶周水肿,可能为低级别胶质瘤所有患者均无眼睛、心脏和血管受累。与文献检索的46例患者比较,我院收治的22例患者仅合并MDS的比例不同(P<0.001),其余表现均相符。5例患者表现符合MDS(22.7%),其余17例患者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骨髓细胞形态异常,合并MDS与不合并MDS患者临床指标进行比较,血红蛋白有显著差异(P<0.05),发病年龄、性别、肠溃疡、白细胞、血小板、ESR、CRP等均无明显差异。与不合并8号染色体三体BD的患者比较,合并8号染色体三体的患者女性占多数(P=0.040),眼睛损害少见(P=0.033),肠溃疡多发(P<0.001)以及更易合并MDS(P<0.001),两组患者的口腔溃疡、外阴溃疡、关节炎、皮肤损害、神经系统病变、血管病变以及心脏病变均无显著差异。结论8号染色体三体的BD患者常见外周血细胞减少症和肠溃疡,在诊断、治疗及预后均有别于典型的BD或MDS。
- 马海芬申艳罗丹蔡剑飞邹峻管剑龙
- 关键词:8号染色体三体肠溃疡
- 腹膜后纤维化临床误诊分析被引量:1
- 2019年
- 腹膜后纤维化(retroperitoneal fibrosis,RPF)是以腹膜后纤维组织增生为主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增生的腹膜后病灶常包绕输尿管和其他腹膜后器官,如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等[1-2]。RPF发病率极低,约0.2~0.5人/百万[3]。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导致临床医师易忽略该病,故本文回顾分析经风湿免疫科会诊后确诊RPF的误诊原因。
- 张靓林晨红鲍华芳叶京芬邹峻殷于磊管剑龙
- 关键词:腹膜后纤维化误诊分析纤维组织增生慢性炎症性疾病下腔静脉腹主动脉
- 老年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4年
- 张月莉刘正瑜黄一沁施小璐邹峻
- 关键词:老年COPD合并症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病
- 胃肠道间质瘤的预后分析被引量:3
- 2009年
- 背景:目前普遍认为胃肠道间质瘤(GIST)并不是绝对良性。近年多项研究评估了GIST的预后因素.但其中多数研究未考虑当前GIST的定义。目的:探讨不同因素对GIST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华东医院2001年1月.2006年12月间的22例接受完整手术切除的GIST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含免疫组化检查),并进行随访,分析肿瘤大小、核分裂象、性别、年龄和原发部位与GIST预后的关系。结果:本组患者平均随访26个月,1年、2年和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77%、64%和42%。不同肿瘤大小和不同核分裂象组间GIST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x回归分析显示无复发生存时间与性别、年龄和肿瘤原发部位无关。胃GIST与非胃GIST的复发率无明显差异。结论:肿瘤大小、核分裂象是GIST的预后因素,肿瘤直径≥2cm或核分裂5/50HPF的GIST患者应加强随访。
- 邹峻保志军于晓峰殷于磊杨俭英
-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肿瘤肿瘤大小核分裂象预后
- 白塞病合并肠道病变的临床回顾性分析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分析白塞病合并的肠道病变类型,为进一步诊治白塞病合并肠道病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401例完成纤维结肠镜检查的白塞病患者的基本资料、肠镜、病理及血液学检查情况,对肠道病变进行统计描述,并分析不同肠道病变的部位及血液学指标的差异。结果401例白塞病患者中有肠道改变者88例(21.95%)。肠溃疡(包括活动期及愈合期)52例(12.97%),以回盲部多见,其中62.86%(占白塞病患者5.49%,22/401)未诉胃肠道相关症状。溃疡活动期炎症指标较愈合期高,其中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8)。腺瘤(包括管状腺瘤、锯齿状腺瘤、绒毛状腺瘤)33例(8.23%),以直、乙状结肠,尤其是直乙交界处最为常见;腺瘤主要发生于年龄较大者,与白塞病无肠道病变或合并溃疡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0.000),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γ-谷氨酰基转移酶(gamma-glutansferase,GGT)及尿酸(uric acid,UA)升高,临床实验室检查差异与年龄增高相关。另见2例大肠黑变病及1例盲肠憩室。结论白塞病合并肠溃疡或腺瘤占相当一部分比例,且白塞肠病或白塞病合并腺瘤患者常未诉相关症状,故行常规肠镜检查对白塞病的诊治是必要的。
- 陈永刘文静邹峻罗丹蔡剑飞管剑龙
- 关键词:白塞病肠溃疡腺瘤结肠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