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邢润华

作品数:21 被引量:101H指数:7
供职机构:安徽省地质调查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天文地球
  • 8篇农业科学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4篇土壤
  • 8篇地球化
  • 8篇地球化学
  • 5篇有机碳
  • 5篇重金
  • 5篇重金属
  • 3篇地球化学特征
  • 3篇碳储量
  • 3篇土壤硒
  • 3篇土壤重金属
  • 3篇无机碳
  • 3篇化学特征
  • 3篇固碳
  • 3篇固碳潜力
  • 3篇富硒土壤
  • 2篇地球化学调查
  • 2篇地球化学评价
  • 2篇有效性
  • 2篇碳密度
  • 2篇碳源

机构

  • 21篇安徽省地质调...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安徽省公益性...

作者

  • 21篇邢润华
  • 15篇陈富荣
  • 11篇贾十军
  • 10篇梁红霞
  • 9篇陶春军
  • 7篇陈永宁
  • 3篇李明辉
  • 2篇吴正
  • 2篇史春鸿
  • 1篇陈兴仁
  • 1篇严明疆
  • 1篇陈秀其
  • 1篇王有生
  • 1篇童劲松
  • 1篇王晓莺
  • 1篇赵丽丽
  • 1篇陆三明
  • 1篇许卫
  • 1篇李杨
  • 1篇刘超

传媒

  • 8篇安徽地质
  • 2篇资源调查与环...
  • 1篇岩石矿物学杂...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岩矿测试
  • 1篇物探与化探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地质与资源
  • 1篇地质调查与研...
  • 1篇地质学刊
  • 1篇华东地质

年份

  • 6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1999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安徽省江淮流域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历史变化探讨被引量:5
2012年
本文根据安徽省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数据以及1980年安徽省土壤第二次普查数据对安徽省江淮流域表层土壤中有机碳储量变化特征等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1980年,本区近20年间碳储量增加了7060228吨。从碳汇、碳源面积衡量,区内碳汇面积较碳源面积多7700km2。区内总体为碳汇区。江淮流域表层土壤中碳储量碳源区主要沿长江带分布,碳汇区主要沿江淮分水岭及沿淮、淮北地区分布。
贾十军梁红霞邢润华陈富荣
关键词:江淮流域有机碳储量碳源
安徽省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实践与思考被引量:1
2022年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是自然资源调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多年来,在中央和省级财政的支持下,安徽省完成1∶250000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项目14个,调查面积为13.25万km^(2);完成1∶50000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项目24个,调查面积为2.74万km^(2);同时开展了农业地质调查、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以及富硒富锌土壤调查、地方病研究、土壤固碳潜力和土地质量监测等系列地球化学专项调查评价与监测试点研究工作。本文在回顾国内外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安徽省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安徽省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的总体思路、管理机制、保障措施、关注重点和工作方向。
金敏陈富荣王晓明陆三明邢润华杜国强赵丽丽
关键词:地球化学多目标农业地质
安徽江淮地区不同耕作方式下水稻土碳含量变化特征研究
2022年
以安徽省六安市寿县、合肥市肥西县、六安市舒城县水稻土分布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耕地、休耕地、荒地)土壤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三年的土壤碳含量变化监测,探讨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碳含量及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耕地、休耕地有机碳随着时间的推移,总体上均发生了累积,荒地两个地区也发生了累积,但不同年份季节有机碳含量变化较大。与初次采样相比,其中两个区总体呈上升趋势。全碳变化较为复杂,耕地、休耕地与初次采样相比总体呈上升态势,而荒地一个试验区全碳有所降低,其他两个区具有升高态势。最后采样时段与初始土壤碳含量变化情况表明,碳含量增加的比例有机碳明显高于全碳,有机碳在休耕地中增加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地类,全碳则在荒地中增加比例最大。
梁红霞邢润华贾十军陈富荣陶春军
关键词:水稻土土壤碳固碳潜力
安徽省滁州地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研究被引量:14
2014年
基于滁州地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成果数据,建立了由影响土地肥力、环境健康质量的指标组成评价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对滁州地区进行了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及空间分布研究。结果表明:滁州地区土地质量状况整体良好,优良以上等级土地占研究区的98.67%,其中优质级土地占43.73%。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可为土地质量生态管理和土地合理规划、利用提供依据。
陶春军贾十军梁红霞陈永宁陈富荣邢润华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
安徽独山富硒区土壤硒元素迁移转化规律及开发研究被引量:10
2014年
选取广德独山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安徽省富硒土壤分级标准,相对系统地研究独山地区农业可耕地土壤及其植物中的硒含量。研究表明:土壤中硒含量与有效硒、镉、铬、氮、钼、有机质等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土壤中磷、锰、pH值等含量或指标越高,硒的生物有效性越低。这些为独山地区富硒产品开发的定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并对当地的富硒产品的开发提出了一系列的可行性建议。
陶春军贾十军邢润华梁红霞陈永宁陈富荣
关键词:富硒土壤有效性
合肥市土壤重金属元素异常及其生态效应被引量:6
2007年
通过对合肥市及其周边地区表层土壤重金属元素异常空间分布特征的分析,查明了生活和工业排污是形成Hg、Cd、Pb、Zn异常的主要原因;相对于深层土壤,表层土壤具有明显的富集特征,自地表向下重金属元素含量呈迅速下降趋势。探讨了土壤重金属元素全量与有效量、土壤pH值的关系,土壤重金属元素有效度大小排序为:Cd>Pb>Zn>Hg,Cd、Pb有效量与全量相关性显著,且与pH值呈负相关,随着土壤Cd、Pb元素全量的增加以及土壤不断酸化,其生态风险将显著增大。异常区土壤重金属的累积已造成部分蔬菜重金属超标,进而影响到蔬菜食用安全性,因此,加强土壤环境质量保护,对保证合肥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陈富荣陈永宁贾十军陈兴仁王晓莺邢润华丁相玉
关键词:土壤有效态生态效应
安徽省土壤固碳潜力及有机碳汇(源)研究被引量:10
2017年
利用安徽省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获取的土壤全碳和有机碳数据,采用"单位土壤碳量"方法计算土壤碳储量以及土壤固碳潜力。结果显示,研究区表层(0~0.2 m)土壤固碳量潜力为237.48 Mt,其中土壤有机碳固碳量潜力为141.67 Mt,土壤无机碳固碳量潜力为95.81 Mt;中层(0~1.0 m)土壤固碳量潜力为1104.61 Mt,其中土壤有机碳固碳量潜力为469.32 Mt,无机碳固碳量潜力为635.28 Mt。与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比较,近30年间区内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增加了7.07 Mt,本区表层土壤有机碳总体为"碳汇"区。碳汇区主要分布在江淮分水岭(六安—滁州一线)以北地区;碳源区则分布于淮河以北固镇县周围及淮河沿岸局部地区。此项工作为进一步探讨安徽省土壤固碳能力及土壤固碳减排潜力提供科学依据。
陈富荣梁红霞邢润华陶春军贾十军
关键词:有机碳无机碳固碳潜力碳源
土壤污染评价中几种不同评价标准的比较——以合肥地区为例被引量:8
2008年
利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合肥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发现以区域土壤环境背景值上限值作为评价标准,土壤污染问题十分普遍,相当多的城镇区和工业区污染程度很严重,据此统计出的污染面积一般较大;而采用GB 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并根据土壤的应用功能不同进行评价,土壤中污染元素含量多属于相对洁净水平,以此统计的污染面积要小得多。
邢润华陈永宁
关键词: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滁州地区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与背景值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基于滁州地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数据资料,统计获得了表、深层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背景值及相关的地球化学参数。研究表明:成土母质类型对土壤元素地球化学基准值影响显著,表层土壤元素含量相对于深层土壤既有继承性,又有差异性。在不同的土壤层的一些元素含量明显不同。土壤的形成过程和人类活动已经对土壤中元素含量的分布有显著的影响。因此,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与背景值研究中应多考虑地质背景、物质来源等因素的影响。
陶春军贾十军陈永宁陈富荣邢润华
关键词:基准值背景值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成土母质
安徽省宣城市土壤硒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通过1∶25万多目标土壤地球化学调查采集的表、深层双网格土壤样品,对宣城市土壤硒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宣城市表层土壤Se含量在(0.12~8.80)×10^(-6),平均含量0.44×10^(-6),区内足硒和富硒土壤分布广泛,占比分别为61.90%和35.63%,富硒土壤主要分布在宁国市宁墩镇—绩溪县伏岭镇、泾县晏公镇—宣州区百棵树—水东镇、泾县陈村—赤坑山、广德县新杭镇等地。土壤Se含量主要受母岩及成土母质控制,震旦系蓝田组,寒武系荷塘组、杨柳岗组等含炭质泥页岩、炭质硅质泥岩分布区,二叠系、三叠系、石炭系、寒武系、奥陶系等灰岩分布区土壤Se含量高,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第四系分布区土壤Se含量低。不同成土母质中碳酸盐岩类、浅色碎屑岩类、浅变质岩类母质土壤Se含量高于晚更新世黄土、河流冲积物以及酸性岩类母质Se含量;不同土壤类型中石灰岩土、粗骨土、石质土、红壤Se含量高于水稻土、黄褐土、潮土Se含量。土壤Se含量与V、Cd、Ba、Ag、Zn、Mo、U、Ni、Sb、P、S以及有机质等理化指标相关性较好,土壤全量硒与有效硒相关性较好。区内采集的47件水稻均富硒,富硒率100%,但茶叶和玉米均不富硒,蔬菜有部分富硒,表现出不同作物对土壤硒的吸收能力不同。
邢润华
关键词:土壤硒地球化学特征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