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志龙
- 作品数:14 被引量:95H指数:6
- 供职机构: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闭合复位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被引量:6
- 2017年
- 对57例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采用术前牵引过伸复位,再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术后患者疼痛明显减轻,椎体高度显著恢复,无严重并发症。闭合复位联合PVP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方法。
- 张晓星代灿邓志龙苟景跃
- 关键词:脊柱骨折骨质疏松复位椎体成形术
- 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多段骨折的疗效评价被引量:9
- 2010年
- 刘远禄秦晋张晓星张奎刘建苟景跃邓志龙李邦春
- 关键词:骨折外固定器
- 一期植骨联合VSD治疗大面积皮肤缺损伴感染性骨不连28例
- 2013年
- 目的观察一期植骨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大面积皮肤缺损伴感染性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28例感染性骨折不愈合或骨缺损患者,彻底清除患处失活的软组织和骨组织,直至骨折端点状出血。一期植入自体松质骨颗粒,外固定架固定。创面用负压封闭引流装置(VSD)覆盖,术后敏感抗生素静滴,创面每7-10d更换VSD,直至创面新鲜肉芽覆盖,二期植皮。结果平均随访20(12-38)个月。术后平均36(25-48)d移植骨质表面覆盖肉芽组织,VSD时间平均30(23~46)d,术后28例均待肉芽生长良好后行植皮术,2例行2次植皮后存活,其余均一次植皮成功,植皮术后创面平均16(14~24)d愈合。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平均6.5(3-12)个月,平均8.5(5~16)个月去除外固定。结论一期植骨联合VSD技术是一种有效治疗大面积皮肤缺损伴感染性骨不连的方法。
- 王令黄家骏邓志龙张晓星
- 关键词:不愈合负压封闭引流
- 手术治疗髋臼双柱型骨折33例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髋臼双柱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1年1月该院收治的髋臼双柱型骨折患者33例手术治疗的疗效。结果解剖复位20例(61%),满意复位11例(33%),不满意复位2例(6%)。髋关节功能恢复优22例(67%),良9例(27%),可2例(6%),优良率94%。并发症为异位骨化4例(12%),骨关节炎3例(9%),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例(6%)。结论正确处理合并症、选择恰当手术入路、解剖复位关节面是髋臼双柱骨折手术治疗取得满意临床疗效的关键。
- 张晓星邓志龙苟景跃李邦春
- 关键词:髋臼骨折固定术
- 关节镜下PDS线交叉缝合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被引量:15
- 2011年
-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复位、聚对二氧杂环己酮(PDS)线缝合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采用关节镜下PDS线交叉缝合固定治疗的胫骨髁间棘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Meyers-McKeever-Zaricznyj骨折分型:Ⅱ型5例,Ⅲ型15例,Ⅳ型12例。结果平均随访17.1个月,所有患者膝关节症状基本消失,Lachman试验均阴性,术后6个月Lysholm评分(91.2±3.1)分,术后12个月Lysholm评分(94.3±3.6)分。结论关节镜下复位、PDS线缝合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疗效确切,适应证广,对关节影响小,且PDS线可降解吸收,是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
- 张晓星邓志龙曹治东苟景跃杨柳
- 关键词:胫骨骨折关节镜
- 关节镜下Herbert钉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27例分析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复位、Herbert钉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6年6月至2010年4月采用关节镜下herbert钉固定治疗的27例胫骨髁间棘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Meyers-McKeever-Zaricznyj骨折分型:Ⅱ型6例,Ⅲ型17例,Ⅳ型4例。结果平均随访15.7个月,所有患者膝关节症状基本消失,Lachman试验均阴性,术后6个月Ly-sholm评分(90.4±2.9)分,术后12个月Lysholm评分(93.3±3.4)分。结论关节镜下Herbert钉固定可靠、对关节腔影响小,是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的理想固定材料之一。
- 张晓星苟景跃曹治东邓志龙杨柳
- 关键词:关节镜胫骨髁间棘骨折
- 胸腰椎骨折手术入路选择及疗效分析
-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的手术入路选择及临床疗效.方法:对1995年1月~2009年1月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212例胸腰椎骨折进行回顾分析,观察脊柱结构及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前路手术73例,后路手术139例,平均随访2...
- 苟景跃邓志龙胡建华张晓星
-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手术入路疗效
- 己酮可可碱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器官血流量及存活率的影响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己酮可可碱(PTX)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肝、脾、肾血流量和存活率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择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0只。对照组和治疗组大鼠经右股动脉10min内放血至平均动脉压(MAP)为(40±2.0)mm Hg,此后间断放血或回输血以维持此血压水平1.5h,以4倍失血量的乳酸复方乳酸钠(LR)复苏休克大鼠,复苏量于1h内经右颈外静脉由微量泵均匀泵入;治疗组大鼠于复苏45min后经右颈外静脉插管按30mg/kg加用PTX治疗,并以此时作为时相起点,治疗剂量PTX由生理盐水配成4mL,其半量于5min内均匀泵入,余量即2mL于90min由微量泵均匀泵入;对照组相应时间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比较3组大鼠4.5、6.5h肝、脾及肾脏器官的血流量及8、16h的成活数。结果治疗组大鼠肝、脾及肾脏器官的血流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TX显著提高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LR复苏后肝、脾、肾脏器官的血流量,增加实验动物的存活率。
- 邓志龙张晓星李邦春
- 关键词:己酮可可碱存活率器官血流量
-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动态及静态外固定支架治疗疗效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动态外固定和静态外固定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按收治日期随机分为动态外固定组(46例),即外固定支架固定3周后对球面关节进行部分解锁、允许腕关节活动;静态外固定组(32例),为外固定支架球面关节一直锁定、腕关节固定。两组患者均在入院后2天内行手法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部分患者加植骨及克氏针固定;外固定架固定6~8周,骨折愈合后拆除。术后6个月采用Dienst评定标准评估腕关节功能。结果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有较高的优良率,动态固定组患者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1.30%,显著优于静态固定组患者(P<0.05)。结论动态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固定可靠、功能锻炼早及恢复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邓志龙张晓星王强李帮春
- 关键词:桡骨骨折外固定
- OCM入路微创髋关节置换术介绍及病例分享
- 目的:简述髋关节置换术发展历史及进展,微创髋关节置换是目前发展的方向之一,因其切口小、肌肉损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越来越受到医患的青睐,但目前国内主流的微创置换术均或多或少存在弊端,如:双切口后外侧入路术中需透视、操...
- 曹治东邓志龙苟景跃
-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微创手术前外侧入路手术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