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红领

作品数:23 被引量:87H指数:6
供职机构:新乡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梗死
  • 10篇脑梗
  • 10篇脑梗死
  • 6篇急性
  • 5篇急性脑梗死
  • 5篇磁共振
  • 4篇成像
  • 4篇磁共振成像
  • 3篇导管
  • 3篇介入
  • 3篇波谱
  • 2篇蛋白
  • 2篇导管系统
  • 2篇血管
  • 2篇血浆
  • 2篇症状
  • 2篇症状性
  • 2篇神经介入
  • 2篇球囊
  • 2篇球囊导管

机构

  • 16篇新乡市中心医...
  • 3篇宁夏医学院
  • 3篇宁夏医科大学
  • 3篇银川市第一人...
  • 1篇新乡医学院第...

作者

  • 22篇赵红领
  • 7篇高绚照
  • 7篇马连萍
  • 6篇刘惠萍
  • 5篇杜秦川
  • 5篇苗成
  • 3篇李磊
  • 3篇何文龙
  • 2篇常文广
  • 2篇马欢欢
  • 1篇张永梅
  • 1篇杨静
  • 1篇王志勇
  • 1篇崔红凯
  • 1篇闫瑞芳
  • 1篇杨慧
  • 1篇杨慧
  • 1篇李玲

传媒

  • 3篇临床神经病学...
  • 3篇宁夏医学杂志
  • 2篇临床医学
  • 2篇中国实用神经...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中原医刊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年份

  • 2篇2025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川芎嗪对内毒素性休克大鼠脑损伤的作用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研究川芎嗪(ligustrazine,Lig)对内毒素性休克大鼠脑损伤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LPS组和LPS+Lig组,每组16只,上述每组再分为2个亚组:6 h组和12 h组,各8只大鼠。以尾静脉注射5 mg/kg脂多糖(LPS)建立内毒素性休克大鼠模型,腹腔注射盐酸川芎嗪注射液200 mg/kg,分别在相应时点进行眼球摘除采血并断头取脑组织,ELISA法检测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含量,脑组织匀浆检测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含量,TUNEL染色法检测脑组织中海马区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LPS组相比,川芎嗪能降低内毒素性休克所致大鼠NSE和NO含量的上升,同时抑制海马区细胞的凋亡,增加Bax的蛋白表达并降低Bcl-2的蛋白表达。结论:川芎嗪通过降低NSE和NO含量,减轻内毒素性休克大鼠的脑损伤程度,可能与其调节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有关。
赵红领李磊苗成
关键词:川芎嗪感染性休克脑损伤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28例中脑梗死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中脑梗死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中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中脑梗死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头晕或眩晕、肢体麻木或(和)无力等。常见的临床体征为肢体瘫痪、眼球运动障碍等,MRI显示,最常见的病变部位是中脑腹侧。MRA显示,大多数患者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绝大多数患者预后较好。结论头晕或眩晕、肢体瘫痪、眼球运动障碍等是中脑梗死常见的临床表现。MRI是诊断中脑梗死最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技术。MRA能较准确反映血管病变的部位及程度。
赵红领高绚照刘惠萍马连萍
关键词:脑梗死核磁共振成像中脑
感染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探讨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与感染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病例组:2006年6月30日-2007年7月1日期间住院的35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年龄≥18岁),对照组:随机选择同期住院的非脑卒中患者358例,并且按照年龄、性别、民族进行1∶1匹配。结果除传统卒中危险因素外,近期感染也是急性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且病前4周内、1周内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者(P<0.01),以呼吸系统感染为主,其中肺炎居首位。结论近期感染是急性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在重视传统卒中危险因素时,尚需关注感染性疾病的防治。
杜秦川赵红领
关键词:脑梗死
重症肌无力危象23例
2009年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危象(MG)的临床特点及急救处置和预防。方法回顾分析23例MG危象患者(共有26例次)的病例资料。结果76.9%病人存在诱发危象的因素,感染、甲强龙冲击治疗、停用或减量胆碱酯酶抑制剂是发生危象的主要诱因。23例中3例死亡,病死率为13.0%。结论综合利用人工辅助呼吸、抗感染、联合甲强龙冲击治疗和丙种球蛋白静滴和(或)血浆交换、加强支持治疗和危象并发症的处理等可显著改善重症肌无力危象的预后,明显降低病死率。
赵红领杜秦川李玲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危象诱因
不同病情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FABP、Hcy、Ang-1水平及临床意义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探讨不同病情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管生成素-1(Ang-1)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89例ACI患者作为研究组,纳入同期7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统计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不同病情血清Hcy、H-FABP、Ang-1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血清H-FABP、Hcy水平高于对照组,Ang-1水平低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轻度患者血清H-FABP、Hcy水平低于中度患者,Ang-1水平高于中度患者,研究组中度患者血清H-FABP、Hcy水平低于重度患者,Ang-1水平高于重度患者(P <0. 05); ACI病情与血清Ang-1(r=-0. 866)呈负相关,与血清H-FABP(r=0. 691)、Hcy(r=0. 703)呈正相关(P <0. 05)。结论血清H-FABP、Hcy、Ang-1水平与ACI患者病情密切相关,可作为疾病早期诊断指标之一。
赵红领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血管生成素-1
基质金属蛋白酶-3启动子区-1612基因多态性与老年脑梗死发病及与炎性反应、氧化应激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观察老年脑卒中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启动子区-1612基因多态性和脑卒中发病风险及与炎性反应、氧化应激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本院诊疗的老年脑卒中发病患者129例作为研究组,同时选择11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MMP-3启动子区-1612基因多态性、炎性反应及氧化应激指标,并分析MMP-3基因多态性与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比例明显增高(χ^(2)=16.05、17.19、14.19,均P<0.05),且空腹血糖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也增高(t=6.22,3.64,2.69,均P<0.05)。与MMP-3-5A/6A及6A/6A基因型患者相比,MMP-3基因5A/5A基因型患者血清炎症指标高迁徙率蛋白1(HM-BG1)、分形素趋化因子(FK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7(IL-17)含量增高(t=16.40、23.06、10.64、15.39、21.02;20.01、28.03、13.42、20.09、27.40,均P<0.05),同时血清氧化应激相关分子Kelch样ECH关联蛋白1(Keap1)、核因子E2相关因子(Nrf2)、抗氧化应答元件(ARE)、醌氧化还原酶1(NQO1)、血红素加氧酶-1(HO-1)表达也增加(均P<0.05),而上述指标在MMP-3-5A/6A和6A/6A基因型患者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5A/5A基因型和6A/6A基因型分别仅含970bp 1个条带和120bp 1个条带,而5A/6A基因型含97bp、120bp 2个条带;研究组中的5A/6A基因型数目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的5A/5A基因数目高于对照组[69(53.49%)比35(31.82%),χ^(2)=11.34,P<0.05]。MMP-3基因的多态性与脑卒中发生之间呈正相关(r=0.25,P<0.05)。MMP-3-1612基因多态性(OR=7.21,95%CI:1.13~1.83,P=0.01)及空腹血糖升高(OR=1.27,95%CI:1.18~2.06,P<0.001)、高同型半胱氨酸(OR=1.05,95%CI:1.07~1.58,P<0.01)、高血压(OR=5.41,95%CI:1.14~4.46,P<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OR=4.03,95%CI:1.03~2.35,P=0.02)、冠心病(OR=1.17,95%CI:1.47~3.19,P<0.01)以及糖尿
苗成王志勇赵红领高绚照马连萍杨静常文广
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3基因多态性脑梗死炎性反应氧化应激
36例延髓梗死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延髓梗死因其部位特殊,行头颅CT检查时,由于病变部位受到颅骨伪影干扰,显示的清晰度较差,因此临床上往往不能确诊。近年随着头颅MRI技术的发展和广泛普及,尤其是DWI、ADC的广泛应用,使大量延髓梗死能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断。本文对36例延髓梗死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进行临床分析。
赵红领高绚照刘惠萍马连萍
关键词:脑梗死核磁共振成像延髓
MR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影像组学联合注意力机制预测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患者卒中复发
2025年
目的观察MR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HR-VWI)影像组学联合注意力机制集成模型预测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sICAS)患者卒中复发的价值。方法将363例接受HR-VWI检查的sICAS患者根据数据来源分为训练集(n=254)与验证集(n=109)。以基于HR-VWI T1及增强MRI影像组学模型为特征提取器,于责任斑块中捕获图像信息,结合Transformer注意力机制构建Trans模型;评估常规影像组学模型及Trans模型预测sICAS患者卒中复发的性能及其临床实用性。结果Trans模型预测训练集和验证集sICAS患者卒中复发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92及0.988,优于T1模型、T1增强模型及双序列模型(P均<0.05)。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分析显示,Trans模型具有良好预测概率及临床实用性。结论HR-VWI影像组学联合注意机制集成模型用于评估sICAS患者卒中复发具有一定价值。
高宇李子昂魏正琦韩琳王杰闫瑞芳赵红领崔红凯
关键词:卒中
非急性期症状性颅内大动脉闭塞脑梗死预后的影响因素
2025年
目的探讨非急性期症状性颅内大动脉闭塞(ILAO)脑梗死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根据预后将86例非急性期症状性ILAO脑梗死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预后的影响因素,并将相关因素进行联合,构建预测非急性期ILAO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列线图,通过校准曲线、决策曲线进行验证。结果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患者的年龄、入院mRS、入院NIHSS评分、球蛋白水平及药物治疗比率显著升高,三酰甘油水平、白蛋白球蛋白比值显著降低(P<0.05~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mRS与非急性期ILAO脑梗死患者3个月预后不良呈正相关(OR=2.551,95%CI:1.134~5.738,P=0.024),血管内开通治疗与非急性期ILAO脑梗死患者3个月预后不良呈负相关(OR=0.132,95%CI:0.027~0.634,P=0.011)。纳入入院mRS及血管内开通治疗建立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结论入院mRS和血管内开通治疗分别增加和降低非急性期ILAO脑梗死患者3个月预后不良的风险,两者结合建立的列线图对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张永梅王亚婷胡甜甜简溯赵红领何文龙
关键词:列线图
后循环梗死10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后循环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后循环梗死219例,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12例)、中年组(105例)、老年组(102例)。对比分析后循环梗死各年龄组临床症状、体征、梗死部位、责任血管、并发症。结果后循环梗死各年龄组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头晕/眩晕,其后依次为行走不稳、言语不清、肢体无力等,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最常见的临床体征为肢体共济失调,其后依次为肢体瘫痪、延髓性麻痹、脑神经麻痹,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最常见的梗死部位为桥脑,次为小脑、中脑、延髓、枕叶、丘脑、颞叶内侧,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PCI责任血管发生动脉硬化狭窄、闭塞显著高于中、青年组(P<0.05~0.01);老年PCI肺炎发生率最高,显著高于中、青年组(P<0.01)。结论老年后循环梗死时责任血管更易硬化狭窄、闭塞,同时也更易并发肺炎,应针对性治疗、护理与康复措施。
赵红领高绚照刘惠萍马连萍
关键词:后循环梗死青年中年老年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