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惠俊
- 作品数:20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 融通集部与体式观照——钱锺书《容安馆札记》中的宋词批评及其学术价值被引量:1
- 2024年
- 《钱锺书手稿集·容安馆札记》散见讨论宋词的文字七万余,集中呈现了钱锺书的宋词研究成果。《容安馆札记》的基本论词方式是考索语典源流,不仅指明了许多词句的宋前诗歌语典渊源,还向下揭示出宋词对于戏曲小说的影响。这样的论词方式使得宋词的体式成为《容安馆札记》的核心词学论题,相关结论主要包括宋词的体式渊源自齐梁乐府诗,词体有着自我重复的写作体式,圆融浑成的篇章结构体式是词体的最高艺术追求等。在融通集部的学术理念下,点化手段的高下与是否呈现文学共通性构成了《容安馆札记》的主要评词标准。尽管《容安馆札记》的宋词批评并不基于词学传统,但却拾得了散落在传统之外的大量碎金片玉,足供专门之词学参考借鉴。
- 赵惠俊
- 《花间集》的地理意象被引量:3
- 2016年
- 地理意象是文学作品中表情达意的客观地理物象,《花间集》中的地理意象主要可以分为边塞、江南、荆湘等部分。边塞意象偶见叙说边关战事,多见与江南一起构成遥远空间下的寂寞相思。江南意象主要以艳阳芳草体现怀古沧桑感与闲愁。除了巫山意象表现艳情外,荆湘意象多是以阴雨绵绵展现伤情。潇湘地区的年降水量和春日降水量都远多于江南,这应是两类地理意象不同词情指向的重要原因。可见《花间集》中的地理意象大多并非辅助艳情抒写,反而是有效地扩展了词情,开宋词先声,这是地理与文学传统共同作用的结果。
- 赵惠俊
- 关键词:《花间集》地理意象
- 周密《效颦十解》与南宋两浙词学思想建构
- 2023年
- 《效颦十解》是周密在宋亡之后创作的联章拟效词,被收入自编词选《绝妙好词》。该组词依次拟效了花间、辛弃疾、卢祖皋、史达祖、张辑、孙惟信、赵汝茪、吴文英、龟溪二隐及施岳,通过互有异同的拟效策略,留存并勾勒了以两浙江湖词人为核心的南宋四代词人图景,有效保留了周密师友群体的词作、词法及个体生命。除此之外,周密还将南宋故实与个人闻见融于这组拟效词中,使其能够全面承载故国之思,展现了“词史”意识的萌芽。这些文本内蕴在《绝妙好词》中有着更为丰富细致的体现,与《效颦十解》构成了强烈的互文性。此外,《效颦十解》拟效对象的四个代际分布,还在结果上叙构出了一道南宋两浙江湖词人统绪,成为清代浙西词派词统建构之滥觞。
- 赵惠俊
- 关键词:词学思想浙西词派
- 一网南宋词——竹山词的互文记忆
- 2016年
- 文学记忆产生了文学互文,竹山词的文学记忆包含了李清照、辛弃疾和雅词词人三大部分,在文本上分别留下了大量的互文性记忆碎片,其间体现着特定经历下的情感以及词法师承。竹山词的艺术特征正是在记忆与互文中熔铸三者之长而成。后人在讨论竹山词渊源的时候,往往只是选择性地记忆三者之一。然而竹山词的互文记忆可以视作南宋词的总结,这三大部分正是南宋词史上的先驱、变调和主流。而竹山词对三者记忆方式的差异同样也是选择性记忆的表现。
- 赵惠俊
- 关键词:竹山词辛弃疾互文
- 两宋蜀地文化风尚与南宋川陕俗艳词风
- 赵惠俊
- 《渭南文集》所附乐府词编次与陆游词的系年——兼论《钗头凤》的写作时地及其他被引量:8
- 2016年
- 陆游自编《剑南诗稿》《渭南文集》以写作时间先后进行编次,而附在《渭南文集》之后的乐府词也是陆游自编,也有类似的编次标准。大致说来,陆游将同一词调的词作编在一起,调内词作按照写作时间先后排列,并按照每一词调的第一阕词的写作时间先后依次排列各词调。这种编次标准可以帮助补正陆游词系年的工作,如著名的《钗头凤》就可以据此定为写于乾道八年的南郑,非一般意义上的绍兴末之沈园。这一编次现象在宋刻宋人全集中存在其他案例,这意味着南宋文人逐渐开始重视词作,尝试在附于文集的词作编纂中融入时空意识,陆游的编次是其间最为谨严的一种,具有较大的词史意义。
- 赵惠俊
- 关键词:《钗头凤》
- 南宋中兴诗人的清简仕宦心态与山林之诗——以楼钥添差台州通判任上的文学活动考察为中心
- 2022年
- 南宋孝宗中兴时代的士人逐渐兴起了清简的仕宦心态,如楼钥甫才中举,便在诗歌中表达起吏隐与退居情绪。这种清简的追求在楼钥出任闲散的添差台州通判之时得到实现,也为楼钥带来了丰富的文学交游。他在此时不仅拜会并认定了自己的诗学宗主吴芾,还与待阙官员李庚、台州诗人林宪、早岁致仕的鹿何等文学士人往来甚密,促成楼钥越来越熟习疏离庙堂的山林丘壑之诗,也使他的诗学门径从取法郊岛转变为师从晚年苏轼与陶、韦。楼钥的台州文学交游集中呈现了南宋中兴诗坛“诗在山林而人在城市”的诗学观念,不仅意味着晚唐体于永嘉四灵之前即已流行于浙东,而且还出现对晚唐之限的突破,贯穿其间的山林话语可谓元明诗学台阁山林之分途的滥觞。
- 赵惠俊
- 关键词:楼钥晚唐体
- 宋代别集中的杂文、杂著与宋人的自我知识结构认知被引量:1
- 2023年
- 宋代别集中的杂文、杂著从唐代古文家的杂文写作继承发展而来,有着丰富的知识史信息。以杂文所收的书后体题跋为媒介,宋人将艺文类题跋一并纳入别集,最终使其独立为重要的别集类目,展现了艺文类知识获得士人认可的完整过程。同样地,杂文体类的涉俗传统也使宋人得以将类型丰富的俗务写作纳入别集,并由此零散呈现自我已然积累丰厚的世俗知识。伴随着知识类型的极度扩张,南宋别集相应地出现了规整雅俗知识的现象。馆阁翰苑型士人与道学型士人围绕“说解辨原”之文给出了不同的规整方案,是“周程、欧苏之裂”的重要反映。对于宋代杂文的知识史考察与相关结论同样适用于宋代笔记,从中可见宋代笔记在杂史、小说之外,亦有着来自集部的渊源。
- 赵惠俊
- 关键词:杂文宋代笔记
- 钱锺书先生的宋词批评及其学术价值--以《容安馆札记》为中心
- 《钱锺书手稿集·容安馆札记》中存在七万余讨论宋词的文字,集中展示了钱锺书先生的宋词批评与相关认识。钱先生以考索词句语典源流作为最主要的批评方式,揭示出诸多名句的语典所本与精妙的点化手段,并以此为基础,指出宋词存在自我重复...
- 赵惠俊
- 浮沉各异势——渠、塘、堤、坝间的观照
- 2013年
- 水是生命的源泉,人类亦依水而居。人类在享用水之馈赠的同时,也与水患作着斗争。水工建筑物由此而生,渠、塘、堤、坝就是四种典型。它们虽同是为治水而生,但各自肩负着不同的使命。在四者相互交替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哲学的势范畴贯穿其间。该范畴束势、疏势、设势的不同外现促成水工建筑物的不同功用,亦给当代人提供深深的哲学思考。
- 赵惠俊
- 关键词:水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