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宴群
- 作品数:13 被引量:71H指数:5
- 供职机构: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马克思的文化权利观——基于对马克思早期著作的分析
- 2005年
- 文化权利的提出最早始于1966年12月16曰联合国通过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和《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文化权利第一次作为一种基本的人权与公民权利、政治权利、经济权利、社会权利被并列提出。在两个公约中,文化权利与其它权利之间的界限并不是泾渭分明的。所以文化权利的具体内容常常被任意组合,和其他权利之间有时互有交叉。
- 赵宴群
- 关键词:文化权利《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权利观早期著作经济权利社会权利
- 人权教育与人权意识被引量:1
- 2009年
- 为了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我国政府制定了《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年)》。这是我国政府坚定不移地促进我国人权事业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对于提升全社会尊重和保护人权的意识,全面推进人权事业发展,推动现代化事业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大意义。本刊从学术研究的角度选发一组学习文章,希望通过讨论深化对新时期我国人权事业的认识。
- 赵宴群
- 关键词:人权意识人权教育法律知识教育体系普法活动国家机关
- 论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的社会责任
- 2011年
- 《思想理论教育》2011年第6期,约8000字 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的社会责任是如何产生的 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的社会责任是客观存在的,它是学者的一种学术本能,是其学术追求的目的之一,这一点可以从中国的学术传统中得到证明;它也是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西方大学的功能演变就是最好的明证。
- 赵宴群
- 关键词:哲学社会科学社会责任思想理论教育学术追求社会文明发展
- 文化权利:一般认知与实现条件被引量:11
- 2008年
- 文化权利既是尊重和保障人权、发展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理论问题,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崭新实践领域。为了推进文化权利的实现,有两个基本问题需要解决:一是如何正确、全面地认识文化权利?二是实现文化权利还应具备哪些条件?
- 赵宴群
- 关键词:文化权利国家义务非政府组织权利意识
- 论我国大学生宪法教育与法治思维的培养被引量:6
- 2015年
- 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培养对法治中国的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培养要从宪法教育入手,而大学生宪法教育要抓住权利与权力、规则与程序、爱国与责任这三对关键词。其中,权利与权力的关系是宪法最基本的内容,是形成法治思维的知识支撑;规则与程序是法治思维的基本原则,是权利和权力的运行逻辑;爱国与责任是法治思维的价值追求。在大学生宪法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宪法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关系,要注意教育方式的转变和创新。
- 赵宴群
- 关键词:法治思维宪法教育道德教育权利爱国
- 政党建设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政党与国家治理”学术研讨会综述被引量:1
- 2014年
-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对中国来说,要实现国家的繁荣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决于国家治理的现代化程度,取决于执政党水平的科学化程度。国家治理的过程与政党的建设过程始终相伴相随,国家治理的现代化与政党建设的科学化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为推进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和研究,
- 赵宴群
- 关键词:社会主义现代化政党建设学术社会主义制度
- 文化权利的确立与实现
- 本文对文化权利的确立与实现进行了研究。文章认为,中国文化权利的过程主要受到经济资源稀缺、政治环境“先天不足”、传统儒家文化观念等因素的制约。这些因素在短时期内不可能消失,因此在我国当前文化权利的实现过程中,就特别要重视四...
- 赵宴群
- 关键词:政治教育文化权利文化认同
- 论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的社会责任被引量:3
- 2011年
- 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的社会责任是客观存在的,它来源于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而不是应研究资助者的需求才产生的。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的社会责任与学术责任是辩证统一的,包括传播知识、培养人才的责任,特别是传播社会核心价值的责任;探索真理、创造知识而不是创造政策的责任;应用知识、引领社会文化发展的责任。作为社会责任的履行者,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有学术操守、社会批判的精神和开放的心态。
- 赵宴群
- 关键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社会责任
- 社会文化转型与研究生价值取向、对策探讨被引量:4
- 2003年
- 赵宴群
- 关键词:社会文化价值观教育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理想主义
- 当前公共服务购买中的政社关系及发展路径——以上海市民办非企业单位样本为例被引量:1
- 2016年
- 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社会治理空间逐步扩大,特别是在公共服务领域,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发挥并依靠社会组织的力量。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和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状态经历着重构和调整。从20世纪末开始,我国政社关系经历了从共存向共治的转化,并且多样化的共存形态决定了多元化的共治模式,包括强依附性共存导致的内生型共治、弱依附性共存形成的选择型共治、平等性共存产生的趋附型共治等。然而当下的这些共存形态和共治模式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良性的政社关系应当是在共治中形成共生机制,共生机制的关键在于,国家和社会之间地位平等、角色互补和利益共享。
- 赵宴群
- 关键词:公共服务购买政社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