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喜娃
- 作品数:32 被引量:118H指数:6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妇科良性疾病育龄女性患者全子宫切除术同时切除双侧输卵管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探讨全子宫切除术同时切除双侧输卵管治疗妇科良性疾病育龄女性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妇科良性疾病育龄女性患者3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70例。观察组切除全子宫的同时切除双侧输卵管,对照组仅切除全子宫。统计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病率;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6、12、24个月检测动脉收缩期血流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以及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和雌二醇(E2)水平;术后随访36个月,统计盆腔包裹性积液及卵巢癌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1个月PSV、EDV均较术前下降,RI、PI均较术前升高(P均<0.05)。两组术后6、12、24个月血清FSH、LH水平均较术前升高,E2水平均较术前降低(P均<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血清FSH水平高于对照组,E2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血清LH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4个月两组血清FSH、LH、E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访36个月,观察组发生盆腔包裹性积液7例(4.12%)、卵巢癌3例(1.76%),对照组分别为18例(10.59%)、10例(5.88%),两组比较P均<0.05。结论全子宫切除术同时切除双侧输卵管可降低妇科良性疾病育龄女性患者盆腔积液和卵巢癌的发生率,且对卵巢功能无明显影响。
- 冯立康山张笑萍王建英于丽赵喜娃
- 关键词:输卵管切除术育龄女性
- 孕妇血中可溶性细胞分化抗原40L、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变化与早发型子痫前期的关系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探讨孕妇血中可溶性细胞分化抗原40L(sCD40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与早发型子痫前期的发病及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9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分娩的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64例(子痫前期轻度患者30例、子痫前期重度患者34例),同期正常孕妇2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组孕妇患者血中sCD40L及TNF-α水平,同时进行各项临床指标检测。结果子痫前期轻度组、重度组患者血浆中sCD40L水平及血清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重度组明显高于轻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孕妇血中sCD40L与TNF-α水平呈正相关(r=0.967,P<0.001)。sCD40L、TNF-α水平与24h尿蛋白总量、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尿素氮均呈正相关;与患者血清白蛋白呈负相关;与肌酐、尿酸无明显相关性。4例发生产后子痫患者血浆中sCD40L水平平均为9.65μg/L。结论 sCD40L、TNF-α在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血中均呈现高表达且与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sCD40L、TNF-α水平呈正相关并同时参与了早发型子痫前期的发病过程,可能作为早期诊断及病情监测的指标。
- 尹洁史丽赵喜娃李青梅董晓静王娟姜秉芬
- 关键词:早发型子痫前期肿瘤坏死因子Α
- 新式腹腔镜下腹膜代阴道成形术的术式探讨及临床效果
- 目的:探讨此种新式术式治疗先天性无阴道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至2012年12月52例因先天性无阴道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妇产科行腹腔镜下单叶腹膜代阴道成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详述手术操作步骤,观...
- 康山赵喜娃
- 关键词:先天性无阴道腹膜代阴道成形术腹腔镜临床疗效
- 不同手术方式对子宫肌瘤患者内分泌状态的影响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讨和比较子宫肌瘤剥除术、子宫全切术及部分切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内分泌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间接受手术治疗的未绝经子宫肌瘤患者85例,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分为子宫肌瘤剥除术组(32例)、子宫全切组(25例)和子宫部分切除组(28例),观察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时性激素水平的变化。结果术后6个月,子宫肌瘤剥除组患者的卵泡刺激素(FSH)、孕激素(P)、雌二醇(E_2)和黄体成素(LH)水平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子宫全切组患者的P、FSH、LH水平显著高于术前(P<0.01),E_2水平显著低于术前(P<0.01);子宫部分切除组患者的P、FSH、LH水平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E_2水平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年龄≤40岁的患者,性激素水平手术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40岁的患者,子宫肌瘤剥除组手术前后性激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全切组患者的术后性激素水平较术前有明显差异(P<0.01);子宫部分切除组患者术后性激素水平变化较术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围绝经期综合征方面,子宫肌瘤剥除组(9.4%)显著低于子宫全切组(84.0%,P<0.01)、子宫部分切除组(25.0%,P<0.05)。结论不同术式对子宫肌瘤患者的内分泌状态影响不同,对不同年龄患者内分泌状态的影响也存在差异,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谨慎选择手术方式。子宫肌瘤剥除术对患者内分泌影响作用较小,值得临床推广。
- 荆瑞华赵喜娃
- 关键词:子宫肌瘤剥除术子宫切除内分泌状态
- 人脐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子痫前期的可行性体外实验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人脐间充质干细胞(UC-MSCs)治疗子痫前期的可行性。方法 1)应用DMEM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分4组(每组n=30)干预:分别应用含15%健康孕妇血清、含15%子痫前期轻度患者血清、含15%子痫前期重度患者血清(24 h尿蛋白>2~<4 g,简称低蛋白组)及含15%子痫前期重度患者血清(24 h尿蛋白>4 g,简称高蛋白组)在37℃、5%CO2培养箱培养24 h,处理后应用Transwell技术建立内皮细胞通透模型并计算通透系数;2)分别取上述干预后4组细胞的上清液,处理后加入Transwell小室下室,将第5代人脐间充质干细胞以1×105/mL接种到Transwell小室的上室,在37℃、5%CO2培养箱培养24 h后,于200倍镜下随机计数6个无重叠细胞视野的透膜细胞数,取其平均数代表该组细胞的侵袭能力。结果 1)4组的通透系数[Pa(%)]分别为:110.3±2.92、120.7±2.93、141.4±1.81、169.8±2.63(P<0.05)。2)4组透膜细胞数分别为(个):11.00±2.71、24.10±2.92、35.32±6.03、47.00±1.93(P<0.05)。结论子痫前期患者血清对脐静脉内皮细胞有明显损伤,损伤的内皮细胞会对产生趋化作用,而这种趋化作用随着随损伤程度的加重而增强。UC-MSCs移植有可能成为治疗子痫前期的方法之一。
- 史丽赵喜娃李青梅董晓静尹洁王娟姜秉芬
- 关键词:子痫前期趋化性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 妊娠相关蛋白A联合子宫动脉PI检测对早发型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孕早期妊娠相关蛋白A(PAPP-A)联合孕中期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检测对早发型子痫前期发病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2011年12月至2012年10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规律进行产前检查并分娩的早发型子痫前期及健康产妇192例,应用ELISA法检测健康组与早发型子痫组孕早、中、晚期的PAPP-A水平。前瞻性研究:随机选取2012年11月至2013年7月定期行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的995例孕产妇,对所有孕妇于孕早期行PAPP-A检测并于孕中期进行子宫动脉PI检测,将PAPP-A>13.0 U/L且子宫动脉PI<1.01的孕妇分为A组,PAPP-A≤13.0 U/L而PI<1.01的孕妇分为B组,将PAPP-A>13.0 U/L而PI>1.01的孕妇分为C组,将PAPP-A≤13.0 U/L且PI>1.01的孕妇分为D组,比较4组孕妇早发型子痫前期发病率。结果早发型子痫前期组孕早期PAPP-A水平明显低于健康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孕中期、晚期早发型子痫前期组的PAPP-A水平与健康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D组患者早发型子痫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结论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于孕早期PAPP-A水平明显降低,孕早期PAPP-A水平检测联合孕中期子宫动脉PI的检测对早发型子痫前期发病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 史丽赵喜娃赵艳玲王彦莉李青梅尹洁
- 关键词:早发型子痫前期PAPP-A
- 血脂联合子宫动脉血流检测对子痫前期发病的预测价值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血脂联合子宫动脉血流检测对子痫前期诊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规律进行产前检查并分娩的子痫前期孕妇200例和健康孕妇600例资料,比较健康组孕妇与子痫前期组孕妇在孕早、中、晚期的血脂水平;随机选取588例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定期行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的孕妇,对所有孕妇于孕早期进行血脂检测并于孕中期进行子宫动脉血流检测,将三酰甘油水平正常及子宫动脉血流正常的分为A组,孕早期三酰甘油水平升高及孕中期子宫动脉血流均正常的孕妇分为B组,将孕早期三酰甘油水平正常及孕中期子宫动脉血流增高的孕妇分为C组,三酰甘油及子宫动脉血流同时增高的孕妇分为D组,比较4组孕妇子痫前期发病率。结果子痫前期组孕妇孕早期三酰甘油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中期、晚期子痫前期组三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D组子痫前期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结论子痫前期患者存在血脂代谢异常,尤其是三酰甘油水平于孕早期即明显升高并持续高水平状态;血脂联合子宫动脉血流检测对子痫前期发病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 史丽赵喜娃赵艳玲王彦莉李青梅尹洁
- 关键词:子痫高脂血症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
- 卵巢浆液性腺癌中SP1、KLF4和p21表达及其预后意义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探讨不同级别卵巢浆液性腺癌中SP1、KLF4和p21蛋白表达的差异和预后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卵巢低级别和高级别浆液性腺癌中SP1、KLF4和p21蛋白的表达,Kaplan-Meier单因素和Cox多因素生存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SP1、KLF4和p21蛋白在高级别浆液性腺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4.5%、17.0%和11.7%,低级别浆液性腺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5.2%、34.8%和26.1%,与对照组相比,SP1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而KLF4和p21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三者在高、低级别液性腺癌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SP1、KLF4和p21蛋白表达与高级别液性腺癌FIGO分期密切相关,且SP1还与术后有无残留灶密切相关(P<0.05)。卵巢高级别液性腺癌中SP1表达与KLF4、p21的表达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高级别液性腺癌中SP1蛋白阳性者的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者,而KLF4和p21蛋白阳性者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阴性者(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FIGO分期和SP1高表达是影响高级别浆液性腺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SP1蛋白过表达以及KLF4和p21蛋白低表达,参与了高、低级别浆液性腺癌的发生,三者表达与高级别浆液性腺癌的预后有关,且SP1是独立预后因素。
- 张军汪瑞雪樊晓妹娄蕾刘围娜赵喜娃李月红
- 关键词:浆液性腺癌KLF4预后
- miR-25-3p在40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KLE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miR-25-3p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KLE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凋亡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妇科行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腺癌患者40例,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miR-25-3p的表达水平;应用细胞转染技术将miR-25-3p模拟物转染至子宫内膜腺癌细胞KLE中,转染后分为过表达组和对照组;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转染后两组KLE细胞中miR-25-3p的表达水平;分别应用流式细胞术、Transwell试验、基质胶试验及流式细胞Annexin v-PI双染实验检测两组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及凋亡能力。结果miR-25-3p在40例子宫内膜腺癌和癌旁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8±0.91、0.17±0.51,癌组织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8,P=0.003);增殖实验检测结果显示,两组增殖指数分别为(59.41±0.78)%、(40.69±0.78)%,过表达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期两组间均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G0G1期t=12.504,P<0.001;S期t=6.902,P=0.020;G2M期t=4.203,P=0.014;PI期t=12.475,P<0.001);迁移实验检测结果显示,两组迁移细胞个数分别为(28.54±1.73)个、(19.21±1.62)个,过表达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04,P=0.001);侵袭实验检测结果显示,两组的侵袭细胞个数分别为(36.66±1.53)个、(17.66±1.53)个,过表达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234,P<0.001);凋亡检测结果显示,两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75±0.58)%、(4.81±0.31)%,过表达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43,P=0.006)。结论miR-25-3p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过表达miR-25-3p可能促进子宫内膜腺癌细胞KLE的增殖、迁移和侵袭,抑制细胞的凋亡。
- 史丽马静赵喜娃关英霞赵连梅单保恩
- 关键词:子宫内膜腺癌增殖
- MMP-2和TIMP-2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卵巢上皮性癌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7
- 2008年
- 为探讨MMP-2和TIMP-2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卵巢上皮性癌发病风险的关系,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了246例卵巢上皮性癌患者和324例对照妇女的MMP-2C-1306T、C-735T和TIMP-2G-418C3个SNPs的基因型。结果显示,MMP-2C-1306TSNP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分布在卵巢癌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55和P=0.42);但卵巢癌组MMP-2C-735TSNP的C等位基因和C/C基因型频率(80.7%和66.7%)明显高于对照组(75.5%和55.9%),与T/T+C/T基因型比较,携带C/C基因型可以显著增加卵巢癌的发病风险(OR=1.58,95%CI=1.12~2.23),进一步分层分析显示,C/C基因型主要与宫内膜样癌和年龄≥50岁妇女的发病风险显著相关,OR值分别为1.69(95%CI=1.03~2.79)和1.71(95%CI=1.14~2.57);对MMP-2C-1306T、C-735T2个SNPs的单体型分析显示,4种单体型频率(T-1306-T-735、T-1306-C-735、C-1306-T-735和C-1306-C-735)在两组间分布无显著差异(P=0.24);虽然TIMP-2G-418CSNP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在卵巢癌组与对照组间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33和P=0.47),但以病理类型分层分析显示,携带TIMP-2G-418G/G基因型有增加宫内膜样癌发病风险的趋势(OR=1.62,95%CI=0.94~2.78)。以上结果提示,MMP-2基因启动子区C-735TSNP的C/C基因型可能是卵巢上皮性癌发病的潜在危险因素,而C-1306TSNP可能与卵巢上皮性癌的发病风险无关;TIMP-2G-418CSNP可能与不同病理类型的卵巢上皮性癌发病风险有关。
- 李秀兰康山赵喜娃张晓娟周荣秒王娜贾静辉赵健李琰
- 关键词:MMP-2TIMP-2卵巢上皮性癌遗传易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