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敏
- 作品数:7 被引量:40H指数:3
-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中国科学院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散孔材与环孔材树种枝干、叶水力学特性的比较研究被引量:9
- 2012年
- 为揭示散孔材与环孔材树种树木水分生理特性的差异,选取了常见的3种散孔材落叶树种(毛白杨、法国梧桐和樱花)和3种环孔材落叶树种(刺槐、合欢和白蜡),研究了其枝干与叶水力学性质的差异及其协调性。结果表明:3种环孔材树种枝干横截面积基础上的最大比导水率(Ks-max)大于3种散孔材树种,但其木质部对空穴化的脆弱性(P50branch)高于散孔材树种,6种树木枝干的水分传输能力和抵抗空穴化能力之间存在一种相互制约的权衡关系。3种散孔材与3种环孔材树种的叶最大水力导度(Kl-max)和水力脆弱性(P50leaf)并无显著差异;对于3种散孔材树种,叶的水力脆弱性要高于枝干,但对3种环孔材树种而言,枝干的水力脆弱性要高于叶。6种树木枝干和叶的水力学性质(Kmax、P50)之间并无相关关系。这些结果表明:散孔材与环孔材树种的枝干水力学特性有明显差异,但叶水力学特性无差异;枝干与叶水力学性质之间是相互独立的。
- 左力翔李俊辉李秧秧赵丽敏
- 氮素水平和形态对小麦幼苗叶最小导度的影响被引量:2
- 2012年
- 叶最小导度反映了叶片气孔关闭后残余蒸腾的大小,因而是植物抗旱性的一个重要方面。采用水培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素浓度(低氮:2 mmol/L;高氮:15 mmol/L)和形态(硝态氮、铵态氮和硝酸铵)对小麦叶最小导度的影响,试图揭示氮素营养影响植物抗旱性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铵态氮和硝态氮处理高氮的叶最小导度低于低氮,但硝酸铵处理两个氮水平下的叶最小导度无差异;氮素形态对叶最小导度无显著影响。氮浓度对与叶最小导度有关的形态和生理特征无影响,氮素形态对比叶片重、绒毛密度、蜡质含量和蜡质晶体形态结构和气孔特性亦无显著影响,对叶含水量有显著影响,铵态氮处理叶含水量低于硝态氮和硝酸铵处理。相关分析表明,叶最小导度与比叶片重呈显著正相关。本研究结果说明比叶片重的差异是导致不同处理最小导度不同的重要原因,氮素形态并未通过影响叶最小导度而对植物的抗旱性产生影响。
- 左力翔赵丽敏李秧秧李俊辉
- 关键词:小麦幼苗
- 立地条件和树龄对刺槐和小叶杨叶水力性状及抗旱性的影响被引量:18
- 2012年
- 以形成黄土高原"小老树"的2种典型树种刺槐和小叶杨为对象,研究了立地条件(沟谷台地和沟间坡地)和树龄对两种树木叶水力学性质和抗旱性的影响,探讨"小老树"形成的水力生理机制.结果表明:水分较好的沟谷台地上生长的两种树木的叶最大水力导度(Kmax)明显大于水分较差的沟间坡地,叶水力脆弱性(P50)也较高;随树龄增加,两种树木的Kmax明显下降,但P50差异不大.台地上生长的两种树木的叶表皮导度和PV曲线参数(膨压损失点时的相对含水量RWCtlp、膨压损失点时的水势ψtlp、饱和含水量时的渗透势ψsat)均大于坡地;随树龄增加,两种树木的叶表皮导度显著下降,PV曲线参数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两种树木Kmax与ψtlp呈显著正相关,P50与PV曲线参数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表明Kmax与抗旱性之间存在一种权衡关系,P50是反映两种树木的抗旱性特征之一.
- 李俊辉李秧秧赵丽敏左力翔
- 关键词:刺槐小叶杨树龄抗旱性
- 不同氮素形态下小麦叶片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对蒸汽压亏缺的反应被引量:8
- 2010年
- 利用溶液培养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素形态下小麦叶片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对蒸汽压亏缺(VPD)的反应,以揭示不同氮素形态影响水分利用效率(WUE)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铵态氮处理显著降低了小麦的叶面积和根长,提高了小麦的瞬时和长期水分利用效率。不同氮素形态下,叶片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对蒸汽压亏缺的反应不同。随VPD增加,硝态氮处理的净光合速率无变化,但铵态氮和硝酸铵处理的净光合速率则明显下降。所有处理的叶片气孔导度均随VPD增加而下降,其中硝态氮和硝酸铵处理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铵态氮处理。硝态氮和硝酸铵处理的细胞间隙CO2浓度也随VPD增加而下降,但铵态氮处理未发生变化。所有氮处理的蒸腾速率均随VPD增加呈现出二次抛物线变化,叶水势并未随VPD增加发生变化,表明气孔对VPD的反应符合前馈机制。3个处理的瞬时WUE均随VPD增加而下降,高VPD下铵态氮引起小麦叶片气孔的关闭是其WUE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 李秧秧张萍萍赵丽敏邵明安
- 关键词:小麦氮素形态
- 土壤渐进干旱过程中玉米、高粱茎水分传输能力与光合作用的协调性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以两种不同抗旱性的玉米品种("陕单21"和"郑单958")和高粱品种("晋中405"和"晋杂12")为对象,研究了土壤渐进干旱过程中茎木质部水分传输能力与光合作用之间的协调关系,试图揭示玉米和高粱品种抗旱性差异的水力生理机制。结果表明:(1)相同土壤干旱程度下,玉米品种"郑单958"的叶水势、净光合速率(Pn)、最大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和PSⅡ实际量子效率(ΦPSⅡ)高于"陕单21",其气孔导度(Gs)及蒸腾速率(Tr)则低于"陕单21"。高粱品种"晋杂12"的Pn和ΦPSⅡ高于"晋中405"。表明玉米品种"郑单958"和高粱品种"晋杂12"的抗旱性相对较强。(2)土壤渐进干旱过程中,玉米和高粱光合气体交换参数(Pn、Gs及Tr)的下降早于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ΦPSⅡ)的下降,表明气孔关闭比PSⅡ活性受损要早。(3)抗旱性强的玉米品种"郑单958"和高粱品种"晋杂12"同时具有相对高的水分传输能力,其抵抗气穴化形成的能力更强,但高粱抵抗气穴化的能力不如玉米,高粱通过快速的栓塞来减少水分散失。(4)玉米Pn和Gs对茎木质部水分传输能力下降的敏感性高于高粱,抗旱性强的玉米和高粱品种Gs对木质部水分传输能力下降的敏感性更强。高粱能在低水分传输能力的情况下,维持较高的光合作用,反映了高粱保守性的水分利用策略。
- 赵丽敏李秧秧左力翔
- 关键词:玉米高粱光合作用水分传输
- 不同抗旱性玉米和高粱品种的水力结构特性研究
- 本研究以2种抗旱性不同的玉米(抗旱性强的郑单958和抗旱性相对弱的陕单212)和2种高粱(抗旱性强的晋杂12和抗旱性相对弱的晋中405)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和盆栽控水试验,研究了玉米和高粱茎、叶木质部水力学性质与...
- 赵丽敏
- 关键词:玉米高粱木质部栓塞光合作用
- 文献传递
- 冬小麦品种叶表皮导度的变异及其与叶片形态生理特性的相关性
- 2011年
- 为给小麦抗旱和高水分利用效率育种提供理论根据,选用陕西关中不同年代生产上主要推广种植的8个品种,研究了叶表皮导度的变异及其与叶片形态生理特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拔节期的叶表皮导度为21.2~30.8mmol·m-2·s-1,灌浆期为11.9~23.2mmol·m-2·s-1,灌浆期的叶表皮导度低于拔节期。抗旱品种长武134的叶表皮导度显著低于其他品种。拔节期8个品种的叶表皮导度并无显著差异,灌浆期则存在极显著差异。拔节期叶表皮导度与叶面积和叶下表面气孔宽度呈显著正相关,与蜡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灌浆期叶表皮导度与叶形态特性、蜡质含量和气孔特性无相关性。说明拔节期和灌浆期影响小麦叶表皮导度变异的机制不同。
- 赵丽敏姜钧升张萍萍李秧秧
- 关键词:小麦气孔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