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赖欣

作品数:9 被引量:220H指数:6
供职机构:广州市急救医疗指挥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急救
  • 6篇院前急救
  • 6篇流行病
  • 6篇流行病学
  • 5篇流行病学分析
  • 4篇猝死
  • 3篇心脏
  • 3篇心脏性
  • 3篇心脏性猝死
  • 3篇性猝死
  • 3篇脏性
  • 3篇流行病学调查
  • 3篇流行病学调查...
  • 2篇院前
  • 2篇院前急救患者
  • 2篇院前死亡
  • 2篇急救患者
  • 2篇急救医疗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死

机构

  • 9篇广州市急救医...
  • 3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广州医学院第...
  • 2篇中山大学
  • 2篇武汉市急救中...
  • 2篇中山大学孙逸...
  • 2篇重庆市急救医...
  • 2篇天津市急救中...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广东省中医院
  • 1篇暨南大学
  • 1篇福建省急救中...

作者

  • 9篇赖欣
  • 6篇黄力
  • 5篇陈文标
  • 5篇郭彦池
  • 5篇黄子通
  • 5篇陈玮莹
  • 5篇杨正飞
  • 5篇张在其
  • 3篇欧阳文伟
  • 2篇戚永清
  • 2篇熊悦安
  • 2篇方向韶
  • 2篇李继良
  • 2篇江慧琳
  • 2篇陆家韬
  • 2篇李金年
  • 2篇刘向
  • 2篇符岳
  • 2篇蒋龙元
  • 2篇裴雅春

传媒

  • 2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广州医药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广州医学院学...
  • 1篇岭南急诊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实用...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8
  • 1篇199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广州市97 823例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58
2011年
目的 调查广州市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情况,探讨院前急救病例特点.方法 从广州市急救医疗指挥中心系统数据库中导出2008年度全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在969 410次呼叫量中,日时间分布以16:00-18:00为最高(114 224次、占11.78%),以04:00-06:00为最低(23 237次、占2.40%).②在109 682次出车中,白云区出车量最多(29 364次、占26.77%),其次是海珠区(20 069次、占18.30%)、天河区(19 962次、占18.20%).③在97 823例院前急救患者中,男性的比例与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女性[比例:57.65%(56 394)比38.48%(37 641),死亡率:59.17%(3 269)比33.95%(1 876)].④在97 823例院前急救患者中,创伤类是院前急救中最多的,占34.57%(33 820),尤其是交通意外,占11.56%(11 307);且以21~50岁青壮年者最多;其次分别是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急症,且均以51岁(尤其是70岁)以上的中老年者最多.⑤在97 823例院前急救患者中,共死亡5 525例,占5.65%.循环系统急症死亡(尤其是猝死)居首位(1 827例、占33.07%),其次分别为其他系统急症死亡(1 646例、占29.79%)、创伤类死亡(866例、占15.67%)、呼吸系统急症死亡(413例、占7.48%)、神经系统急症死亡(329例、占5.95%);其中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急症死亡均以51岁(尤其是70岁)以上的中老年者最多,其他系统急症死亡以61岁以上的老年者最多,创伤类死亡以21~40岁中青年者最多.结论 ①加强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防治,提高中老年患者的常见急危重症早期识别与院前急救水平对降低死亡有重要意义.②加强安全生产、遵守交通法规、强化法制意识是降低创伤,尤其是交通意外发生及其死亡的有力手段.
张在其陈文标陈玮莹郭彦池符岳杨正飞方向韶蒋龙元黄子通赖欣黄力
关键词:流行病学院前急救
广州市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分析广州市中心城区院前急救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分析2010年广州市急救医疗指挥中心系统数据库中广州市中心城区所有院前急救患者的资料,观察急救出车的时间分布情况,患者性别、年龄、疾病谱和死亡原因等。结果:2010年,1、7、8、9月份是出车急救的高峰,9:00~10:00和20:00~23:00是出车的高峰时段;广州市中心城区院前急救患者110 652例;男女比例为1.51:1;70岁以上(23.14%)、31~40岁(14.93%)、21~30岁(19.83%)患者所占比例较高;前5位疾病依次为创伤类(34.79%)、神经系统急症(21.79%)、循环系统急症(8.92%)、常见急性中毒(7.28%)、呼吸系统急症(6.90%)。结论:提高创伤院前急救的技术水平,建立绿色通道;对有猝死高危因素的患者启动快速现场急救反应,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根据呼叫出车密度和疾病谱,科学合理地安排院前急救工作。
林珮仪江慧琳陈晓辉朱永城茅海峰戚永清赖欣黄力
关键词:院前急救流行病学疾病谱
广州市2001年至2010年突发群体事件院前急救分析被引量:17
2012年
目的分析2001年至2010年10年问广州市院前急救中突发群体事件的类型、特点及发展趋势。方法从广州市急救医疗指挥中心数据库中获取广州市2001年至2010年突发群体事件全部数据,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01年至2010年广州市急救中心共记录突发群体事件累计6807起,导致26749人受伤和917人死亡。在各类意外事件中,车祸无论从发生数量、伤患者数和死亡人数在各类突发事件中都居首位(分别占49.80%、55.29%和61.72%),其次为斗殴、火灾和中毒。车祸的发生数量和伤患者数呈上升趋势。2008年至2010年,大型突发群体事件在不同级别的突发群体事件中占76.65%。结论车祸是广州市近10年来突发群体事件中导致伤亡的主要原因,车祸的事件数量、伤患者数都呈上升趋势。在各级别的突发事件中,大型突发事件是造成主要伤亡的级别。因此,有必要完善相应的应急预案,加强医护人员专业培训,定期开展突发群体事件医疗救援模拟演练。
林砜仪陈晓辉江慧琳茅海峰刘炳烦戚永清赖欣李双明
关键词:车祸交通伤创伤院前急救
我国八个大中城市院前急救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被引量:96
2010年
目的 调查我国大中城市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情况,探讨院前急救病例特点.方法 从我国8个大中城市急救中心系统数据库中导出2008年度全部数据,就其有完整记录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院前急救组调度时间、到达时间、现场时间、返回时间、出车总时间、急救半径分别为(2.16±1.10)min,(14.01±6.82)min,(12.12±5.96)min,(14.08±6.85)min,(42.34±20.21)min和(8.50±4.18)km,院前非死亡组分别为(2.19±1.13)min,(14.15±7.14)min,(11.60±6.72)min,(14.92±6.89)min,(41.86±19.53)min和(8.63±4.31)km,院前死亡组分别为(2.10±1.08)min,(13.68±7.14)min,(25.25±12.34)min,(13.75±6.48)min,(54.74±25.47)min和(7.86±3.91)km,院前非心脏性猝死组分别为(2.09±1.03)min,(13.58±6.78)min,(25.53±12.34)min,(13.60±6.54)min,(53.79±23.77)min和(7.67±3.86)km,院前心脏性猝死组分别为(2.12±1.02)min,(14.10±7.05)min,(24.79±12.08)min,(13.79±6.61)min,(54.80±25.36)min和(7.90±3.92)km.院前死亡组的调度时间、到达时间、返回时间、急救半径均明显小于院前非死亡组,前组的现场时间、出车总时间均明显大于后者(P<0.05或P<0.01).院前心脏性猝死组的调度时间、返回时间与院前非心脏性猝死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前组的到达时间、出车总时间、急救半径均明显大于后组,而现场时间明显小于后组(P<0.05或P<0.01).(2)院前急救组、院前非死亡组、院前死亡组、院前非心脏性猝死组、院前心脏性猝死组的病例数均以第一季度为最多,其最少时间段分别是4:00-6:00、4:00-6:00、4:00-6:00、22:00-24:00、2:00-4:00,其最多时间段分别是20:00-22:00、20:00-22:00、8:00-10:00、2:00-4:00、8:00-10:00.(3)在241 876例院前急救病例中,创伤类患者是院前急救中最多的,年龄�
张在其骆福添陈兵陈锋公保才旦黄力柯俊赖欣李继良李金年林才经刘向陆家韬孟庆华宁哗裴雅春孙文会熊悦安张斌赵兴吉欧阳文伟陈文标陈玮莹郭彦池杨正飞黄子通
关键词:院前急救院前死亡心脏性猝死流行病学分析神经系统
不同救治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成本和效益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120-三甲医院CCU和120-二甲医院两种分流救治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治疗成本和效益的影响。方法由广州市120急救指挥中心提供资料,纳入2003年10月至2005年12月期间分流广州市三甲医院进入CCU和分流到广州市二甲医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在出院后半年内进行随访,记录其住院总费用、住院期间主要干预手段、死亡、再梗死、卒中等预后情况和冠心病二级预防情况,用SF-36量表量化其健康状况。以单因素方差分析及χ^2检验比较两组间住院费用、生活质量、短期预后和冠心病二级预防的差别。结果相对120-二甲医院模式组(成功随访101例,住院费用为18943元±893元,病死率18/101,卒中率12/101),120.三甲医院CCU模式组(成功随访137例)的住院费用(33965元±963元)较高(P=0.012),出院后病死率(11/137)、卒中发生率(5/137)均较低(P=0.022,0.015),再次心肌梗死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0-三甲医院CCU模式组的躯体功能、一般健康状况、生命力、社会功能、情感角色、心理健康、总体健康状况得分方面较高(P〈0.05)。躯体角色、肌体疼痛得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0-三甲医院CCU模式组的出院后的专科门诊随访次数、戒烟率、他汀类药物使用率较高,P值分别为0.017,0.016,0.038。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及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20-三甲医院CCU模式能为AMI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率,值得120急救指挥中心借鉴。
曾红科方明叶珩赖欣陈纯波何楷然詹伟峰黄国华林晓军陆大祥
关键词:心肌梗死急性成本-效益
广州市5525例院前死亡患者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调查广州市院前死亡患者流行病学情况,探讨院前死亡病例特点。方法从广州市急救医疗指挥中心系统数据库中导出2008年度全部死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院前非心脏性猝死与院前心脏性猝死患者均以白云区最多,其次是海珠区、其他区。院前非心脏性猝死组调度时间、到达时间、院前急救总时间均少于院前心脏性猝死组(P〈0.01),分别为调度时间(2.69±1.24)min vs(2.85±1.29)min,到达时间(11.28±5.57)min vs(12.72±6.43)min,院前出车总时间(42.97±20.68)min vs(44.96±21.18)min,院前非心脏性猝死组的现场时间和急救半径多于院前心脏性猝死组(P〈0.05或〈0.01),现场时间(18.99±7.96)min vs(17.53±7.52)min,急救半径(6.52±3.26)km vs(6.29±3.16)km。院前非心脏性猝死与院前心脏性猝死患者均以1~3月和8:00~10:00最多。在5 525例院前死亡中,其他类的死亡位居第一,循环系统(尤其是心脏性猝死)、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类的死亡分别位居第二、第四、第五,创伤类的死亡位居第三,〉70岁年龄段死亡最多。男性院前总死亡与院前心脏性猝死均明显高于女性。结论院前死亡患者的病情复杂,出车医师难以在短时间内明确诊断,加强这方面工作极为重要。心脏性猝死与创伤死亡分别以中老年、青壮年阶段为高发,并已成为院前死亡的主要原因。
张在其赖欣黄力欧阳文伟陈文标陈玮莹郭彦池杨正飞黄子通
关键词:猝死急救医疗服务流行病学研究
广州急救医疗模式探讨被引量:1
1996年
广州市急救医疗指挥中心的成立对广州急救医疗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通过与上海、北京等模式的比较,分析了广州模式的优缺点,并提出对未来广州模式的展望。
江小帆朱华南赖欣梁文初
关键词:急救
我国大中城市院前心脏性猝死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被引量:56
2010年
目的调查我国大中城市院前心脏性猝死患者流行病学情况,探讨院前心脏性猝死病例特点。方法从我国8个大中城市急救中心系统数据库中导出2008年度全部死亡数据,就其有完整记录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院前心脏性猝死的调度时间、到达时间、现场时间、返回时间、总时间、急救半径分别为(2.12±1.02)min、(14.10±7.05)min、(24.79±12.08)min、(13.79±6.61)min、(54.80±25.36)min、7.90±3.92(km);②院前心脏性猝死的病例数以第一季度为最多,且最多时间段是8:00~10:00,最少时间段是2:00~4:00;③男性院前心脏性猝死明显多于女性,但年龄明显小于女性;④院前心脏性猝死目击者CPR为4.48%,医护人员现场CPR成功率2.26%。结论①心脏性猝死已成为我国大中城市最常见的院前死亡原因;②加强心血管病防治,提高中老年患者的常见急危重症早期识别与院前急救水平以及普及公众CPR对降低死亡有重要意义。
张在其骆福添陈兵陈锋公保才旦黄力柯俊赖欣李继良李金年林才经刘向陆家韬孟庆华宁哗裴雅春孙文会熊悦安张斌赵兴吉欧阳文伟张在其1陈文标陈玮莹郭彦池杨正飞黄子通
关键词:院前急救心脏性猝死流行病学分析
广州市2008年度院前急救调查分析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调查广州市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情况,探讨院前急救病例特点。方法:从广州市急救医疗指挥中心系统数据库中导出2008年度全部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在109682次出车中,各区、街道、医院出车数量最多的分别是白云区、石井街、广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在97823次院前急救中,创伤是院前急救中最多的(尤其是交通意外),以21~50岁青壮年阶段最多,其次分别是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急症,且均以51岁(尤其是70岁)以上的中老年阶段最多。(3)循环系统急症死亡(尤其是猝死)、呼吸系统急症死亡、神经系统急症死亡分别位居第一、第四、第五,均以51岁(尤其是70岁)以上的中老年阶段最多,其它类的死亡位居第二,以61岁以上的老年阶段最多,创伤死亡位居第三,以21~40岁中青年阶段最多。(4)男性院前急救的数量与死亡均明显高于女性。结论:(1)加强心脑血管病和呼吸系统疾病防治,提高中老年患者的常见急危重症早期识别与院前急救水平对降低死亡有重要意义。(2)加强安全生产、遵守交通法规、强化法制意识将是降低创伤,尤其是交通意外发生及其死亡的有力手段。
张在其陈文标陈玮莹郭彦池符岳杨正飞方向韶蒋龙元黄子通赖欣黄力
关键词:院前急救院前死亡心脏性猝死流行病学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