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贾志清

作品数:90 被引量:821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4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3篇农业科学
  • 23篇生物学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28篇土壤
  • 16篇植物
  • 16篇水分
  • 16篇锦鸡儿
  • 15篇植被
  • 15篇中间锦鸡儿
  • 10篇土壤水
  • 9篇沙区
  • 9篇土壤水分
  • 9篇高寒沙区
  • 9篇不同林龄
  • 8篇人工林
  • 8篇护林
  • 8篇防护林
  • 7篇植被恢复
  • 7篇群落
  • 6篇乌柳
  • 6篇根系
  • 6篇共和盆地
  • 5篇养分

机构

  • 89篇中国林业科学...
  • 10篇甘肃省治沙研...
  • 8篇北京林业大学
  • 3篇国家林业局
  • 3篇科罗拉多州立...
  • 3篇新疆林业科学...
  • 3篇学研究院
  • 2篇河北工程大学
  • 2篇中国林业科学...
  • 2篇内蒙古科技大...
  • 2篇石河子大学
  • 2篇甘肃省林业厅
  • 2篇国家林业和草...
  • 1篇淮南师范学院
  • 1篇西安理工大学
  • 1篇中国水利水电...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甘肃省水利厅
  • 1篇中国防治荒漠...
  • 1篇中国林科院

作者

  • 90篇贾志清
  • 36篇李清雪
  • 24篇朱雅娟
  • 11篇刘海涛
  • 10篇李昌哲
  • 10篇于洋
  • 10篇冯莉莉
  • 9篇张友焱
  • 9篇卢琦
  • 7篇王学全
  • 7篇綦艳林
  • 6篇孙涛
  • 6篇刘涛
  • 5篇李磊
  • 5篇刘丽颖
  • 4篇张立恒
  • 4篇陈娟
  • 4篇孙保平
  • 3篇李虹
  • 3篇刘创民

传媒

  • 11篇林业科学研究
  • 10篇北京林业大学...
  • 9篇水土保持通报
  • 8篇干旱区资源与...
  • 7篇林业科学
  • 5篇中国沙漠
  • 4篇生态环境学报
  • 3篇草业科学
  • 2篇土壤通报
  • 2篇东北林业大学...
  • 2篇世界林业研究
  • 2篇西北林学院学...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植物资源与环...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干旱区研究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5篇2020
  • 4篇2019
  • 11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6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 7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6
  • 6篇2004
  • 1篇2002
9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植物适应逆境胁迫研究进展被引量:50
2018年
低温、干旱、土地盐碱化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逆境胁迫因子。植物在逆境胁迫下的生理生化变化以及对逆境适应能力的研究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探索如何将逆境胁迫对植物的伤害降到最低以及如何提高植物的适应性已成为研究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研究植物的抗寒性、抗旱性、抗盐性机理,提高其耐受性,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分别综述了低温胁迫、干旱胁迫、盐胁迫对植物的危害,植物耐寒性、耐旱性、耐盐性的生理生化机制,以及提高植物耐寒性、耐旱性、耐盐性的途径,展望了植物适应逆境胁迫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抗逆性植物种质的筛选和育种提供参考。
何凌仙子贾志清刘涛刘涛李清雪冯莉莉张友焱杨德福冯莉莉
关键词:逆境胁迫生理生化机制
高寒沙区两种典型固沙植物改良土壤的策略被引量:4
2020年
植被恢复与重建是退化土地生态修复的重要途径,植物与土壤环境的关系一直是热点科学问题,但对高寒沙区尚缺乏系统性的研究。为探明不同沙生植物对高寒沙地土壤的改良策略,以青海共和盆地中间锦鸡儿(Caragana intermedia)和乌柳(Salix cheilophila)两种典型固沙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细根分布规律分析其环境适应性,结合林地土壤物理性质、有机碳含量和土壤含水量等要素,分析两种植物对土壤的改良作用。结果表明,(1)两种植物的细根主要集中在0-60 cm土层,中间锦鸡儿水平方向分布更多,且细根平均生物量密度和有机碳含量都高于乌柳。(2)乌柳人工林各深度土壤有机碳密度均高于中间锦鸡儿,其累计百分比在0-40 cm土层较高,中间锦鸡儿在40-120 cm较高。(3)两种人工林的土壤容重、最大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均值差异不显著。中间锦鸡儿林地土壤容重在0-40 cm土层大于乌柳,在40-120 cm小于乌柳;其最大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在0-60 cm小于乌柳,在60-120 cm大于乌柳。(4)两种人工林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温度都呈表层高,随土壤深度递减趋势。乌柳林地各深度土壤含水量均高于中间锦鸡儿,土壤温度均低于中间锦鸡儿。研究表明,中间锦鸡儿的环境适应性和固沙能力较强,倾向于深层土壤改良和固碳策略;乌柳人工林的固碳作用和涵养水源能力较强,倾向于表层土壤改良和固碳策略;同时,两种人工林都倾向于表层保水的策略。该文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沙生植物改良土壤的策略,为长期研究高寒沙区生态修复与优良固沙植物筛选等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戴捷贾志清贾志清李清雪张友焱杨凯悦张友焱
关键词:高寒沙区细根土壤有机碳土壤物理性质
人工梭梭林的生态功能评价被引量:9
2008年
依据在新疆西北部对人工梭梭林定位观测结果,研究了梭梭林的生态价值和经济功能。结果表明,人工梭梭灌草林带对近地层气流的阻力可增加1、2~6.6倍,灌草带越宽,降低近地层风速的作用愈显著。130m宽梭梭灌草带阻截流沙量达到95%左右。观测表明,要将流沙有效地阻截在绿洲外围,梭梭灌草带的宽度应不少于130m为宜。灌草带内的温度状况与带的宽度和植物盖度密切相关,保持梭梭灌草带一定的盖度和宽度,对改善梭梭灌草带内空气湿度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贾志清吉小敏宁虎森梁远强
关键词:梭梭林生态功能
青海共和盆地植被恢复区主要植物群落物种组成与多样性被引量:11
2016年
对高寒沙地青海共和盆地植被恢复区不同类型样地下不同植物群落进行全面监测,综合分析了该地区主要植物群落物种组成与多样性。结果表明:(1)在不同生活型中,物种多样性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这与群落中各层次的物种组成情况相同;(2)植被恢复区内,同一群落类型间生态优势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以及均匀度指数所呈现出的趋势基本一致,而在不同群落间各指数存在很大差异;(3)在不同的时间序列上,随时间推移,群落逐渐趋于稳定,植被恢复区内不同恢复年限沙丘锦鸡儿群落与丘间地乌柳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呈递增的变化过程,而优势度指数随恢复年代的变化则呈递减的变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植被恢复在保护物种多样性、促进群落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在植被恢复过程中,需要注意合理的林-草、林-灌、灌-草布局,更好的促进群落的自然更新。
于洋贾志清刘艳书刘海涛李清雪魏登贤
关键词: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植物群落植被恢复
秋季巴丹吉林沙漠东南缘人工梭梭林水分来源被引量:9
2012年
2009 年秋季( 9 月份) 在巴丹吉林沙漠东南缘的绿洲 - 荒漠过渡带,选择栽植 2,5,10,20 和 30 年的人工梭梭林,测定 20,30,50,100,150 和 200 cm 土深的土壤含水量,应用稳定氧同位素方法研究人工梭梭林的水分来源。结果表明: 梭梭林 20 ~ 30 cm 土层含水量显著高于 150 ~ 200 cm 土层; 土壤浅层的水分来自夏末和秋初的自然降雨; 随林龄增加,梭梭对地下水的利用比例逐渐增加,而对浅层土壤水分的利用比例逐渐降低; 2 年生梭梭依次主要利用 100,20,30,50 和 200 cm 土壤水分,5 年生梭梭依次主要利用地下水以及 200,150,100 和 30 cm 土壤水分,10 年生梭梭依次主要利用地下水以及 200,150,30 和 20 cm 土壤水分,20 年生梭梭依次主要利用地下水以及200 和 150 cm 土壤水分,而 30 年生梭梭依次主要利用 50,100,150,200,30 和 20 cm 土壤水分; 在巴丹吉林沙漠东南缘,随着林龄增加,梭梭对降雨补充的土壤浅层水分的利用能力降低,而对土壤深层水分与地下水的利用又不足以维持其正常生长需要,这可能是导致人工梭梭林大面积退化的一个原因。
朱雅娟贾志清
关键词:土壤含水量人工梭梭林
退耕还林不同人工林类型对土壤养分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对内蒙古敖汉旗2006年退耕还林的樟子松纯林、山杏纯林、山杏沙棘混交林和荒草地(对照)不同深度的土壤养分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种人工林的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明显增加,山杏沙棘混交林中沙棘林带表层的速效磷含量明显增加,山杏纯林浅层的速效钾含量明显增加;3种人工林和荒草地的土壤养分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表层土壤养分条件较好,说明土壤养分具有很强的表聚性;3种人工林与荒草地相比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土壤养分水平,樟子松纯林和山杏沙棘混交林中沙棘林带的土壤养分条件较好。
李清雪朱雅娟贾志清于洋
关键词:退耕还林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
抗虫转基因欧洲黑杨苗期光合特性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以抗虫转基因欧洲黑杨和非转基因欧洲黑杨无性系对照为研究材料,比较研究了其扦插苗在盆栽条件下苗期的光合生理特性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差异,目的是了解外源基因的导入是否对欧洲黑杨的光合作用产生了非预期效应。结果表明:除了Ci和Fv/Fm外,转基因欧洲黑杨和对照在其他光合指标间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转基因欧洲黑杨和对照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均表现为双峰曲线,但Pn的峰值大小和出现时间各异,光合"午休"的起始时间及持续时间也不尽相同;经相关性检验表明,转基因欧洲黑杨的Pn与胞间CO2浓度(Ci)、气孔导度(Gs)及蒸腾速率(Tr)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对照仅有Gs日变化曲线与Pn日变化曲线基本一致,Ci、Tr与Pn变化趋势并不一致,无相关性;转基因欧洲黑杨的光合"午休"现象主要是由气孔限制因素引起的,而对照的"午休"现象则是气孔因素与非气孔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转基因欧洲黑杨与对照光合-光响应曲线的各项参数中,只有暗呼吸速率(Rd)之间达到了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对照要比转基因欧洲黑杨高52.8%,表明对照的生理活性较高。与对照相比,转基因欧洲黑杨表现出随着光强的增加,Fv/Fm值逐渐下降的趋势,14:30左右达到一天的最低值(0.78),说明持续的光照对其叶片PSⅡ最大光化学转化效率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至17:00左右并未恢复到早晨的正常水平,表明其光合机构出现一定程度的光化学效率下调。总体来说,外源Bt基因没有对转基因杨树苗期的光合特性产生非预期的效应。
刘海涛张川红郑勇奇贾志清马淼胡建军
关键词: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日变化
加强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被引量:6
2000年
本文系统分析我国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林业在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基本对策.
王彦辉贾志清
关键词: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可持续发展
民勤荒漠绿洲过渡带不同发育阶段白刺灌丛沙堆点格局特征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研究不同发育阶段白刺灌丛沙堆植被特征、沙堆形态特征及沙堆空间点格局分布,分析发育过程中白刺灌丛沙堆随尺度增加的空间点格局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以期阐明各发育阶段不同级别白刺灌丛沙堆的空间关联性,揭示白刺灌丛发育过程中的种群形成特征及其生态格局维持机制。【方法】基于野外调查观测,在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选择4个不同发育阶段(雏形阶段、发育阶段、稳定阶段和活化阶段)的白刺灌丛沙堆典型样地,根据空间二维坐标,采用数量统计方法,按照沙堆体积大小将灌丛沙堆分为1级小沙堆、2级中沙堆和3级大沙堆3个等级,利用单变量O-ring函数对灌丛沙堆进行空间格局分析,并用双变量O-ring函数进行不同尺度各级沙堆关联性分析。【结果】随沙堆发育过程的进行,白刺灌丛的整体生长状况由好显著变差,植被覆盖度先增后减(雏形阶段最低为51.4%,逐渐升高到稳定阶段最高68.8%,活化阶段降低为60%),而植被枯枝率基本呈增加状态(由雏形阶段的15%增加到活化阶段的27%);各级沙堆在不同尺度中表现出不同的分布格局:雏形阶段,白刺灌丛沙堆在0~5 m的尺度上趋于均匀分布,在5~25 m尺度上为随机分布,而在>25的尺度上趋于聚集分布;发育阶段,白刺灌丛在0~5 m的尺度上倾向于均匀分布,在5~30 m尺度上为随机分布;稳定阶段与活化阶段,各级白刺灌丛在小尺度上(<5 m)都表现出均匀分布的倾向,但在>5 m尺度上为随机分布。各发育阶段大小级别不同的白刺灌丛沙堆随尺度变化表现出不同的关联特性,除发育阶段小沙堆间(1、2级)无关联外,其他阶段小沙堆间(1级和2级)主要表现为随空间尺度增加正关联性逐渐增强,2级和3级沙堆在<10 m尺度上表现为负关联,而在>10 m的尺度上表现为负向联系加强或无关联。【结论】各发育阶段不同级别白刺灌丛沙堆所占比重�
孙涛贾志清贾志清刘虎俊尚雯刘江
关键词:发育阶段植被特征
高寒沙地不同林龄乌柳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被引量:7
2015年
以共和盆地乌柳人工林为对象,调查了不同发育阶段(4、11、25和37年生)乌柳林下植物物种组成及物种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菊科、藜科、豆科和禾本科为各阶段乌柳林下植被的优势科。4个林龄乌柳林下植被重要值较大的物种不尽相同,赖草在各林龄乌柳林下植被中均为优势种。演替各阶段多年生植物种数占绝对优势且基本保持稳定,其单种重要值明显大于一年生植物。随着林龄的增加,在流动、半流动沙地中出现的一年生植物逐渐消失,小、半灌木开始出现在林下植被中。林下植被的地上生物量和盖度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的趋势。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均匀度、生态优势度指数均表现为逐渐增加的趋势。随演替进展,林下植被群落结构趋于复杂、稳定,物种多样性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植被群落得到了较好的恢复。
刘海涛贾志清颜守保
关键词:物种多样性林下植被乌柳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