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正平

作品数:16 被引量:72H指数:5
供职机构:湖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农业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1篇水稻
  • 11篇水稻土
  • 11篇耕作
  • 10篇耕作制
  • 10篇耕作制度
  • 9篇土壤
  • 8篇稻作
  • 8篇稻作制
  • 5篇地下水
  • 5篇地下水位
  • 5篇红壤
  • 5篇红壤性
  • 5篇红壤性水稻土
  • 4篇稻田
  • 4篇有机质
  • 4篇水田
  • 4篇水田土壤
  • 3篇土壤有机
  • 3篇土壤有机质
  • 3篇甲烷排放

机构

  • 8篇湖南农学院
  • 8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辽宁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作者

  • 16篇袁正平
  • 9篇张杨珠
  • 5篇胡瑞芝
  • 5篇黄运湘
  • 4篇肖永兰
  • 4篇周清
  • 3篇肖永兰
  • 3篇蒋健容
  • 3篇荣湘民
  • 3篇朱红梅
  • 2篇李法云
  • 1篇章家恩
  • 1篇刘学军
  • 1篇蔡燕飞
  • 1篇廖继佩

传媒

  • 8篇湖南农学院学...
  • 2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土壤
  • 1篇农业环境保护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中国土壤肥料...
  • 1篇中国土壤学会...

年份

  • 1篇2006
  • 1篇2002
  • 2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2
  • 6篇1991
  • 1篇1990
  • 1篇1989
  • 1篇1987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湖南主要类型稻田土壤固定态铵含量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3
2002年
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培养试验 ,应用Silva和Bremner方法 ,研究了湖南省主要类型稻田土壤的固定态铵含量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 ,该省主要类型稻田土壤固定态铵含量为 141~ 35 3mg·kg-1,平均为 2 72± 6 7mg·kg-1,占土壤全N的 11.2 % ,高于湖南省以北各地区土壤和本地区地带性土壤———红壤的固定态铵含量 .其含量的顺序为河沙泥 >紫泥田 >潮沙泥 >黄泥田 >红黄泥 .在土壤剖面中 ,固定态铵含量随剖面深度的变化有 4种情况 :在 1m深度范围内随深度增加而增加 ;随深度增加而减少 ;随深度增加而无明显变化 ;土壤剖面中某一土层固定态铵含量明显增加或减少 .土壤固定态铵含量占土壤全N百分比随深度增加而恒增大 .土壤对NH+ 4的固定作用在 30℃下最强 ,高于 2 0℃和 40℃ ;长期淹水有利于潮沙泥、紫泥田和河沙泥对NH+ 4的固定作用 ,但干湿交替有利于黄泥田对NH+ 4的固定作用 .相关分析表明 ,土壤固定态铵含量仅与 <0 .0 1mm粘粒含量呈P0 .0 5水平的显著正相关 ,与有机质、全N、有机N和 <0 .0 0
张杨珠廖继佩李法云黄运湘胡瑞芝袁正平
关键词:稻田土壤固定态铵含量影响因素
耕型红壤和红壤性水稻土铜的化学形态及其有效性被引量:1
2000年
对湖南省 1 0个有代表性红壤样品进行化学分组测定 .结果表明 ,土壤有机态、无定形铁态、晶形铁态和残留态铜分别占全铜量的 1 5 2 %、1 1 7%、1 7 2 %和 5 6 0 % .红壤性水稻土有机态和无定形铁态铜 ,明显高于耕型红壤 ,而晶形态、残留态铜则相反 。
张杨珠刘学军李法云黄运湘周清袁正平
关键词:红壤化学形态有效铜水稻土
不同耕作制下水田土壤有机质氧化铁含量的研究被引量:4
1991年
以第四纪红色粘土发育的旱土为供试土壤,淹水种稻,进行水田耕作制模拟试验,研究对土壤有机质、氧化铁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质的增加是冬泡区>冬绿区>冬油区,但只施化肥的冬泡区有机质增加量少;无定形铁的含量及氧化铁的活化度均逐年增加,其增加速度是冬泡区>冬绿区>冬油区:无定形铁含量与有机质含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蒋健容袁正平
关键词:水稻土有机质氧化铁耕作制度
红壤性水稻土甲烷排放规律研究 Ⅰ.不同稻作制模拟小区甲烷排放规律被引量:5
2000年
为了有效控制稻田甲烷排放量 ,保护生态环境 ,采用静态箱技术在模拟池中进行了不同稻作制处理甲烷排放通量动态变化的试验 .结果表明 ,稻田甲烷的年排放总量以稻 -稻 -冬泡制处理最高 ,为 1498.5 2 kg/ hm2 ,稻 -稻 -绿肥制处理居中 ,为 1437.6 6 kg/ hm2 ,稻 -稻 -油菜制处理最低 ,为 12 30 .95 kg/ hm2 .晚稻甲烷排放量多于早稻 .3种处理早稻的最大甲烷排放峰值出现在分蘖盛期 ,晚稻的出现在返青期 .讨论了稻田甲烷排放与环境温度及稻田土壤无定形氧化铁含量的关系 ,二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但无明显相关性 .
周清荣湘民黄运湘胡瑞芝朱红梅张杨珠袁正平肖永兰
关键词:耕作制度水稻土红壤
稻作制有机肥地下水位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被引量:8
2001年
采用大田小区试验和长期定位模拟试验,研究了稻作制、有机肥、地下水位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不同生育期甲烷的排放规律4种稻作制有比较一致的变化趋势,早、晚稻均以分蘖期甲烷的排放速率最大,以后逐渐减少。4种稻作制中稻—稻—绿肥甲烷的排放量最小;有机肥施用可明显增加甲烷的排放量;高水位稻田甲烷的排放量明显高于低水位稻田;晚稻甲烷的排放量高于早稻。
荣湘民袁正平胡瑞芝朱红梅黄运湘周清张杨珠肖永兰
关键词:稻作制有机肥地下水位稻田甲烷排放
不同稻作制水田土壤磷素形态的研究
肖永兰袁正平
关键词:土壤耕作制度土壤成分稻田
不同耕作制度和地下水位对水田土壤有机质及氧化铁含量的影响
蒋健容钟绶苓袁正平
关键词:土壤有机质地下水位耕作制度氧化铁活化度
不同耕作制对水田土壤有效硅的影响
1991年
人工模拟试验结果表明,耕型旱地红壤改为不同稻作制后有效硅下降,其顺序为冬油>冬绿>冬泡,淹水植稻期间是前期明显增加,到分蘖末期达峰值,孕穗至始穗期显著下降,以后缓慢继续降低,到黄熟期降到最低值;早、晚稻期间比较,晚稻期明显减少,而不同耕作制相比,则冬泡制高于冬种制,另外,施用有机肥能使有效硅提高,且随用量增加而加大。
袁正平张杨珠
关键词:水稻土耕作制度肥效
不同耕作制对水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
1991年
定位模拟和大田试验的结果表明,冬种田过氧化氧酶、纤维素酶、脲酶、磷酸酶的活性均强于冬泡田·在施肥处理中,除过氧化氢酶外,均为高量绿肥区强·不同地下水位相比则低水位的酶活性强·土壤的磷酸酶含量与土壤pH值和有机磷中的活性部分、过氧化氢酶与土壤氧化还原状况有密切的相关性·从结果明显看出磷酸酶活性能表征土壤有效磷量水平,可作为评价土壤磷素肥力的指标。
肖永兰袁正平
关键词:水稻土耕作制度有机质
不同稻作制地下水位和绿肥量对土壤有效磷的影响被引量:1
1991年
通过长期定位模拟试验结果证明,水旱轮作,尤其冬种油菜对土壤供磷有良好效应。此外,高的地下水位在施用常量绿肥的情况下土壤有效磷的变化也显示出其优越性,分析产生以上变化和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土壤磷素形态中的Al-P,Fe-P,活性有机磷和中度活性有机磷的含量不同。
肖永兰袁正平
关键词:水稻土耕作制度地下水位绿肥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