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平荣

作品数:100 被引量:534H指数:13
供职机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科技攻关计划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5篇期刊文章
  • 12篇专利
  • 8篇科技成果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2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42篇水稻
  • 21篇粳稻
  • 15篇选育
  • 15篇杂交
  • 15篇高产
  • 12篇性状
  • 12篇栽培
  • 12篇基因
  • 10篇育种
  • 8篇淀粉
  • 8篇软米
  • 8篇农艺
  • 8篇农艺性
  • 8篇农艺性状
  • 6篇杂交稻
  • 6篇栽培技术
  • 6篇直链淀粉
  • 6篇生态条件
  • 6篇同工酶
  • 6篇抗病

机构

  • 94篇云南省农业科...
  • 9篇中国农业大学
  • 9篇韩国农村振兴...
  • 7篇安徽省农业科...
  • 7篇云南农业大学
  • 4篇国际水稻研究...
  • 3篇玉溪市农业科...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延安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亚...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云南省农科院
  • 1篇北京农业大学
  • 1篇昆明学院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九州大学
  • 1篇云南大学
  • 1篇保山市隆阳区...
  • 1篇玉溪市农业科...

作者

  • 100篇袁平荣
  • 40篇邹茜
  • 39篇朱振华
  • 38篇苏振喜
  • 36篇赵国珍
  • 34篇寇姝燕
  • 30篇杨从党
  • 29篇刘慰华
  • 23篇陈于敏
  • 21篇周能
  • 19篇世荣
  • 14篇李贵勇
  • 13篇周玉萍
  • 12篇戴陆园
  • 12篇贺庆瑞
  • 8篇蒋聪
  • 8篇卢义宣
  • 7篇王象坤
  • 7篇才宏伟
  • 7篇孙传清

传媒

  • 15篇西南农业学报
  • 5篇云南农业科技
  • 5篇Agricu...
  • 4篇江西农业大学...
  • 4篇杂交水稻
  • 4篇中国稻米
  • 4篇分子植物育种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中国水稻科学
  • 3篇植物遗传资源...
  • 3篇云南农业大学...
  • 3篇生态环境学报
  • 2篇湖北农业科学
  • 2篇作物学报
  • 2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种子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种业
  • 1篇作物杂志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7篇2023
  • 2篇2021
  • 3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7篇2016
  • 5篇2015
  • 5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10篇2010
  • 6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6
  • 5篇2005
  • 5篇2004
  • 3篇2003
  • 4篇2002
  • 2篇2001
10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RFLP标记水稻遗传距离及其与杂种优势的关系被引量:36
2001年
用 12个水稻亲本按NCⅡ设计配组 32个F1杂种 ,以汕优 6 3为对照 ,研究播始历期、株高、穗长及产量因素等 8个性状的杂种优势 ;并以 12个亲本为DNA样品来源 ,通过RFLP分析基因组DNA的多态性 ,由RFLP数据计算的Nei’s遗传距离创建聚类树状图 ,探索利用RFLP标记水稻亲本遗传距离预测杂种优势的可能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籼稻和粳稻容易被分开 ,普通粳稻又容易与光壳稻、爪哇稻分开。F1杂种 8个性状的杂种优势显示 ,每穗总粒数的优势最强 ,中亲优势平均为 33.46 % ,竞争优势平均为 2 3.10 %。播始历期、株高、穗长、有效穗等 4个性状的中亲优势和竞争优势均表现为粳×粳 <粳×偏粳 <粳×籼。每穗总粒数的中亲优势也表现上述趋势 ,而竞争优势则是粳×粳 <粳×籼 <粳×偏粳。播始历期、株高、穗长的中亲优势和竞争优势与遗传距离之间均达极显著相关。有效穗和每穗总粒数的中亲优势与遗传距离之间达极显著相关 ,而竞争优势与遗传距离之间的相关系数也较大 ,分别达到 0 .33和 0 .2 3。根据聚类图发现普通粳稻亚群内杂种优势较弱 ,亚群间即生态群间的杂种优势较强 ,可以利用光壳稻、爪哇稻选育不同生态群方向的恢复系和不育系 。
张培江才宏伟袁平荣占新春阮新民孙传清何立斌孙明
关键词:RFLP标记水稻杂种优势
抗病、优质、高产杂交稻新组合抗优98
2003年
周玉萍袁平荣杨从党贺庆瑞周能
关键词:抗病杂交稻抗优98
云南粳稻品质性状稳定性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利用AMMI模型对种植在4个试点的11个粳稻品种的稻米品质进行稳定性分析,以品质性状的表型值及其相应的稳定性参数(Di)为指标,对供试品种进行聚类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品质性状在不同品种和环境间的差异以及品种×环境互作效应均达极显著水平;品质性状的稳定性随品种和环境不同而变化较大,品质性状的稳定性顺序为粒宽>粒长>碱消值>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其稳定性参数分别为0.13,0.14,0.31,0.37,0.43,0.48,0.79,0.84和2.33。综合考虑稻米的品质性状及其稳定性,云粳4号、云粳优10号、云粳12号和云粳15号稻米品质好且稳定性较高,可作育种亲本,以改良稻米品质及其稳定性。
赵国珍蒋聪邹茜朱振华苏振喜袁平荣戴陆园
关键词:粳稻品质性状AMMI模型稳定性
滇型杂交稻产量及其产量结构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被引量:20
2010年
以生产上广为应用的9个粳稻不育系和8个粳稻恢复系为亲本,采用p×q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设计,对其F1产量及其产量结构性状的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单株产量、穗总粒数、有效穗主要受非加性效应的影响,实粒数、结实率同时受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影响,千粒重主要受加性效应的影响。单株产量、穗总粒数、结实率受不育系影响较大,而实粒数、千粒重、有效穗受恢复系的影响较大。高配合力的亲本是选育强优势组合的重要基础,高产量的杂交组合的选育和不育系的选择至关重要。农艺性状的狭义遗传力由大到小依次为结实率、实粒数、千粒重、总粒数、有效穗、单株产量,变幅在51.34%~13.10%之间。不育系以滇粳优2号A、合系41A、滇粳优5-1A、大理香谷A较好,有较大的应用潜力。恢复系以南34、香糯选、南29选和南34选较好。
李贵勇袁平荣杨天梅邱崇力李铮友卢义宣李本逊杨从党
关键词:滇型杂交粳稻配合力遗传力
广谱持久抗病基因Pi40在云南高原粳稻的应用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对持有主效广谱抗瘟基因Pi40的单基因系4163与其它11份单基因鉴别品系进行自然条件下稻瘟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4163在云南省粳稻区的稻瘟病重病区均表现抗病,即在保山、宜良、玉溪叶瘟田间抗性分别为0级、0级、4级,穗瘟田间抗性为3级;同时,利用49份有代表性的云南稻瘟病单胞菌株,通过室内接种抗性鉴定方法建立了Pi40对云南稻瘟病的抗谱,并与另外25份抗稻瘟病单基因系进行室内接种同步鉴定比较,结果表明Pi40对49份云南地方稻瘟病菌株的抗病频率为87.8%,表现出较广的抗谱,可以作为云南高原粳稻抗病育种的新抗源利用。
邹茜董丽英袁平荣刘慰华苏振喜金雁寇姝燕
关键词:稻瘟病
高原粳稻品种在云南籼稻种植区的生态适应性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为研究高原粳稻品种在云南籼稻种植区的生态适应性,以杂交籼稻宜香725为对照品种,选用6个优质高产抗病耐寒的高原粳稻品种为试验材料,比较各品种生育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产量、抗病性等特征特性。结果表明,高原粳稻在该地籼稻区均能正常安全成熟,生育期与对照品种相当或略短于对照,产量与生育期呈显著正相关。各粳稻品种的生育期为155~161d,产量为6939.0~10374.0kg/hm^2,其中云粳39号的生育进程与对照品种同步,生育期161d,产量最高,极显著高于对照,且综合性状好,抗逆性较强,可见云粳39号较适宜于该地籼稻区示范推广种植。楚粳28号和云粳26号的产量分别为9738.0和9676.5kg/hm^2,略低于对照籼稻品种,在当地生产上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朱振华袁平荣刘慰华邹茜寇姝燕黄望启赵国珍苏振喜陈于敏世荣
关键词:高原粳稻生态适应性
亚热带和温带生态条件下粳稻品种产量潜力评价被引量:4
2009年
对2001—2002年滇超2号、滇超4号、云粳436、云光8号、云光9号五个中国和Hwadong、Nongan、Jinmi、Sangju、Singeumo五个韩国粳稻(Oryzasativa)品种为材料,在亚热带生态环境下的云南省宾川县和温带环境下的韩国水原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亚热带生态条件下实际产量和产量潜力分别比温带条件下高2.46t·hm-2和4.04t·hm-2,达极显著水平。亚热带生态下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力的主要原因是具有较多的颖花量,每平方米比温带生态条件下多19200朵,同时收获指数和生物产量较高,两种生态条件下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对产量构成因子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亚热带生态条件下对产量的影响顺序是:穗粒数>有效穗>结实率>千粒质量,温带生态条件下对产量的影响顺序是:结实率>穗粒数>千粒质量>有效穗。因而,在亚热带生态条件下,增产的途径是在稳定穗粒数的基础上,适当降低有效穗而大力增加结实率;而温带生态条件下应在稳定结实率的基础上,适当降低穗粒数而大力增加有效穗。
李贵勇袁平荣杨从党周能李本逊卢义宣
关键词:粳稻品种
云南软米直链淀粉含量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被引量:7
2013年
以低直链淀粉(软米)品种毫木细与高直链淀粉品种桂朝2号杂交F2分离群体为试验材料,研究水稻低直链淀粉含量的遗传规律和基因定位。结果表明,软米品种毫木细直链淀粉含量受一个隐性主效基因/QTL控制,该基因位点(QTL)与糯性基因(wx)为非等位。除主效QTL外,可能还有微效基因的作用。用SSR标记检测到该主效基因/QTL位于11号染色体上RM224附近,LOD值为15.4,可解释的表型变异率为32%。
赵国珍邹茜陈于敏苏振喜朱振华袁平荣
关键词:软米直链淀粉含量基因定位
亚热带和温带生态条件下水稻生长速率和产量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在亚热带生态环境下的云南省宾川县和温带环境下的韩国水原市,2002和2003年对中国和韩国筛选出的4个水稻(Oryza sativa)高产品种进行了生长速率和产量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在亚热带和温带的两种生态条件下水稻品种的叶面积指数和收获指数相近,但亚热带生态条件下实际产量和生长速率分别比温带条件下高3.06t·hm-2和7.09g·m-2·d-1,产量高50.75%和生长速率高58.22%,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在亚热带条件下,移栽到移栽后20d、孕穗到抽穗的生长速率的增加能极显著提高水稻产量,以移栽到移栽后20d的生长速率影响最大,抽穗后20d生长速率的增加能增加水稻产量,但不显著。在施肥比例,基肥∶分蘖肥∶孕穗肥∶穗肥=0%∶50%∶30%∶20%的氮肥施用方式和稀植(30cm×14cm)条件下获得该生态区的最高产量和最大生长速率,分别为9.26t·hm-2、19.53g·m-2·d-1;在温带条件下,移栽到抽穗的生长速率的增加能显著提高水稻产量,以移栽后21d到孕穗的生长速率影响最大,抽穗后20d生长速率的增加反而减低水稻产量,但不显著,氮肥施用方式基肥∶分蘖肥∶孕穗肥∶穗肥=50%∶20%∶30%∶0%和密植(20cm×14cm)条件下获得该生态区的最高产量和最大生长速率,分别为6.31t·hm-2、12.00g·m-2·d-1。
李贵勇杨从党Kwak Kang-Su杨天梅周能周玉萍袁平荣
关键词:生长速率叶面积指数水稻
云南粳稻主栽品种的香味基因鉴定和不同检测方法的比较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本研究利用四引物等位基因扩增受阻突变体系PCR技术,结合KOH和咀嚼判定法,分析了86份云南粳稻主栽品种和2份对照粳稻品种的香味特性和香味基因的存在情况和基因型。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方法共检测到10个品种具有香味或携带香味基因(badh2),但三种方法的鉴定结果存在差异性。其中5个品种三种方法均能检测到香味并携带香味基因(badh2),2个品种用KOH法检测到香味但不携带香味基因(badh2),1个品种用KOH法检测到香味且携带香味基因(badh2),1个品种用咀嚼法检测到香味并携带香味基因(badh2),1个品种用KOH法和咀嚼法都未检测到香味但携带有香味基因(badh2)。PCR扩增DNA检测结果分析所有材料共出现3种香味基因型,即非香型Badh2/Badh2、杂合型Badh2/badh2和香型badh2/badh2。香味基因(badh2)在所分析云南粳稻主栽品种中出现的频率仅为8.1%,香味性状受badh2等位基因控制,且都为云粳系列的品种。研究发现将四引物等位基因扩增受阻突变体系PCR技术和咀嚼法相结合,可以提高香味性状的选择效率和准确性。
邹茜蒋聪寇姝燕刘慰华朱振华赵国珍袁平荣
关键词:云南粳稻香味基因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