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以洋 作品数:18 被引量:82 H指数:6 供职机构: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急性复杂性阑尾炎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建立预测急性复杂性阑尾炎的列线图模型并进行内部验证。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0月至2022年10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663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411例,女性252例,年龄[M(IQR)]41(22)岁(范围:18~84岁)。急性复杂性阑尾炎516例,急性非复杂性阑尾炎147例。采用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回归模型筛选急性复杂性阑尾炎的影响因素,将筛选后的影响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应用R软件建立术前急性复杂性阑尾炎模型,绘制该模型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通过比较曲线下面积评估其鉴别能力,并运用Bootstrap法进行内部验证。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OR=2.428,95%CI:1.295~4.549)、腹痛时间(每延长1 h)(OR=1.089,95%CI:1.072~1.107)、体温≥39 ℃(OR=1.122,95%CI:1.078~1.168)、总胆红素(每升高1 μmol/L)(OR=2.629,95%CI:1.227~5.635)是急性复杂性阑尾炎的独立影响因素(P值均<0.05)。该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935(95%CI:0.915~0.956)。Bootstrap法内部验证后,曲线下面积为0.933,预测曲线与临床实际曲线一致性良好。结论基于老年(年龄≥60岁)、腹痛时间延长、体温≥39 ℃、总胆红素升高构建的临床预测模型能够帮助临床医师识别急性复杂性阑尾炎。 冯辉 于庆生 王景祥 袁以洋 饶文龙 梁勋 余树山 魏肥生关键词:阑尾炎 列线图 年龄 腹痛 芪黄煎剂对大鼠胃切除后肠黏膜免疫屏障的影响 被引量:17 2016年 目的观察芪黄煎剂对大鼠胃切除后小肠黏膜免疫屏障的影响。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芪黄煎剂组(中药组),每组20只。模型组与中药组均行胃切除手术,模型组术后给予小肠内滴注肠内营养制剂能全素;中药组予小肠内滴注能全素和中药芪黄煎剂。假手术组仅行腹部正中切开及关腹处理,术后正常进食水,不予药物及营养干预。干预1周后,分离出大鼠小肠集合淋巴小结(Peyer's patches,PPs)细胞、固有层淋巴细胞(lamina propria lymphocytes,LPLs)、黏膜上皮内淋巴细胞(intraepithelial lymphocytes,IELs)和肠腔黏膜表面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ecretory IgA,s IgA),应用流式细胞术、免疫组织化学、双抗体-PEG放射免疫等技术,检测肠黏膜不同解剖部位T细胞抗原受体(αβT cell antigen receptor)-CD3^+、CD4^+、CD8^+T细胞比例、IgA^+B细胞数量、s IgA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肠黏膜s IgA含量、PPs中IgA^+B细胞数量和LPLs中IgA^+B细胞数量均降低(P<0.01);模型组IELs中CD3^+、CD8^+T细胞比例,LPLs中CD3^+、CD4^+、CD8^+T细胞比例,PPs中CD3^+、CD4^+T细胞比例降低(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肠黏膜s IgA含量、PPs中IgA^+B细胞数量和LPLs中IgA^+B细胞数量升高(P<0.01,P<0.05),中药组IELs中CD3^+、CD8^+T细胞比例,LPLs中CD3^+、CD4^+T细胞比例,PPs中CD3^+、CD4^+T细胞比例升高(P<0.01,P<0.05)。结论芪黄煎剂能促进大鼠胃切除术后小肠黏膜免疫屏障中CD3^+、CD4^+、CD8^+T、IgA^+B淋巴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及s IgA含量的增加,能够促进大鼠胃切除术后肠道免疫屏障功能障碍的恢复。 于庆生 袁以洋 刘举达 张琦 王振 黄龙关键词:芪黄煎剂 胃切除 淋巴细胞 基于GRADE评级对中药生大黄经鼻胃管及鼻空肠管给药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 2021年 急性胰腺炎(AP)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发病率为10~100/100000,其病理生理过程复杂,多数患者病情较轻,临床表现以急性腹痛、腹胀、发热及恶心呕吐为主,病死率为3%~6%,但10%患者则以重度胰腺炎为主,常伴随感染性胰腺坏死、败血症、器官功能坏死等并发症,病死率高达10%~30%^([1])。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AP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2-3])。 冯辉 于庆生 于庆生 沈毅 刘举达 张琦 袁以洋 刘举达关键词:生大黄 鼻空肠管 鼻胃管 急性胰腺炎 中西医综合治疗蜈蚣咬伤60例 被引量:6 2014年 蜈蚣咬伤是我省夏秋季常见的急诊之一。患者多因进入阴凉潮湿的地方而被蜈蚣咬伤。蜈蚣咬人时,其腭牙刺入皮肤放出毒汁,引起患者局部毒性反应和全身中毒反应。其发病急骤、病情变化快,如治疗不当或延误治疗,严重者可致死亡。2013年4-10月,我科共收治蜈蚣咬伤60例,采用中西医内外治结合治疗,获得满意的效果。 王景祥 袁以洋 于庆生关键词:蜈蚣咬伤 中毒 解毒通腑汤治疗毒蛇咬伤肢体肿胀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2014年 目的观察中药解毒通腑汤对毒蛇咬伤致肢体肿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毒蛇咬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用中西医结合常规的毒蛇咬伤治疗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予中药解毒通腑汤加减口服。观察2组患者咬伤后第2天及第6天的肢体肿胀程度,5-羟色胺水平的变化,促炎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抗炎细胞因子白介素-10(IL-10)水平的变化。结果肢体肿胀程度2组在咬伤后第2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咬伤后第6天较本组咬伤后第2天降低(P<0.01),对照组咬伤后第6天较本组咬伤后第2天降低(P<0.05),治疗组前后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5-羟色胺水平2组在咬伤后第2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咬伤后第6天均较本组咬伤后第2天降低(P<0.01),治疗组前后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IL-6水平2组在咬伤后第2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咬伤后第6天较本组咬伤后第2天降低(P<0.01),对照组咬伤后第6天较本组咬伤后第2天降低(P<0.05),治疗组前后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TNF-α水平2组在咬伤后第2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咬伤后第6天较本组咬伤后第2天降低(P<0.01),对照组咬伤后第6天较本组咬伤后第2天降低(P<0.05),治疗组前后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IL-10水平2组在咬伤后第2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咬伤后第6天较本组咬伤后第2天升高(P<0.01),对照组咬伤后第6天较本组咬伤后第2天升高(P<0.05),治疗组前后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解毒通腑汤治疗毒蛇咬伤致肢 张琦 于庆生 王景祥 刘举达 王振 袁以洋 周富海 黄龙关键词:毒蛇咬伤 肢体肿胀 5-羟色胺 细胞因子 芪黄煎剂对大鼠胃切除后Peyer's结淋巴细胞的影响 在机体遭受手术、创伤、感染等严重应激后,可导致肠黏膜免疫屏障功能障碍。肠屏障功能障碍的直接后果是,肠腔内细菌、内毒素发生移位,继而触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 刘举达 于庆生 王东明 陈刚 袁以洋 张千一文献传递 益气活血健脾通里方防治脾切除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36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观察益气健脾活血通里方防治脾切除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将8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和治疗组(36例),对照组只给予脾切除术后常规治疗,治疗组除给予脾切除术后常规治疗外,还给予益气健脾活血通里中药辨证加减预防血栓形成。结果治疗组D-二聚体水平在术后7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治疗组血栓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脾虚、腑实、血瘀是脾切除术后的主要病机,益气健脾活血通里方具有防治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 陈刚 刘举达 于庆生 张千一 王东明 袁以洋关键词:脾切除 门静脉系统血栓 益气活血 芪黄煎剂对大鼠胃切除后Peyer’s结淋巴细胞的影响 在机体遭受手术、创伤、感染等严重应激后,可导致肠黏膜免疫屏障功能障碍。前期临床和动物实验研究均表明,健脾通里中药芪黄煎剂具有保护肠黏膜屏障的功能。但是否通过免疫屏障保护而实现尚未进行观察,本研究旨在通过芪黄煎剂对Peye... 刘举达 于庆生 王东明 陈刚 袁以洋 张千一关键词:芪黄煎剂 淋巴细胞 实验药理 文献传递 芪黄煎剂对大鼠胃切除后Peyer结淋巴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探讨芪黄煎剂对大鼠胃切除后Peyer结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将9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芪黄煎剂组,每组30只。假手术组大鼠仅给予腹部正中切开后缝合,不行胃切除,手术后自由饮水进食,不给予肠内营养和芪黄煎剂;模型组大鼠行胃切除手术后给予肠内营养制剂能全素;芪黄煎剂组大鼠行胃切除手术后给予能全素和芪黄煎剂。疗程1周。疗程结束后,处死大鼠,分离出Peyer结及其内淋巴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αβT细胞抗原受体-白细胞分化抗原3阳性(αβT cell antigen receptor-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3 positive,αβTCR-CD3+)T细胞,白细胞分化抗原4阳性(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4 positive,CD4+)、白细胞分化抗原8阳性(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8 positive,CD8+)T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免疫球蛋白A阳性(immunoglobulin A positive,IgA+)B细胞。结果模型复制后1周,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Peyer结中αβTCR-CD3+、CD4+T细胞构成比和IgA+B细胞数显著降低(P<0.05,或P<0.01),模型组和芪黄煎剂组CD8+T细胞构成比无显著变化;与模型组比较,芪黄煎剂组Peyer结中αβTCR-CD3+、CD4+T细胞构成比和IgA+B细胞数显著上升(P<0.05,或P<0.01)。结论芪黄煎剂能刺激Peyer结中T细胞的成熟、分化和增殖,并进一步促进Peyer结中B细胞的增殖和活化,有利于胃切除手术应激后肠道免疫屏障功能的调节和恢复。 刘举达 于庆生 王东明 陈刚 袁以洋 张千一关键词:胃切除 肠黏膜屏障 淋巴细胞 芪黄煎剂 中医药保护肠黏膜免疫屏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11年 传统观点认为,肠道只是消化器官,是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场所,近10年研究发现,肠道还是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承担着总面积高达400~600m2肠黏膜的防御任务,免疫屏障已被认为是最重要屏障之一。肠黏膜屏障与危重疾病的转归和预后关系密切,而免疫屏障又是肠黏膜屏障最主要的组成之一,加强对肠黏膜免疫屏障的研究及其对疾病状态下肠黏膜免疫屏障的保护显得更加重要。近些年来,中医药已显示了对肠黏膜免疫保护的良好前景,在实验和临床研究中均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本文就近年中医药对肠黏膜免疫屏障保护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袁以洋 于庆生 刘举达 彭秀山关键词:中药 肠黏膜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