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鹏举

作品数:7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3篇媒介
  • 1篇新闻
  • 1篇新闻媒体
  • 1篇新中国
  • 1篇信息传播
  • 1篇信息传播方式
  • 1篇伊拉克战争
  • 1篇舆论
  • 1篇舆论控制
  • 1篇政府
  • 1篇政府舆论
  • 1篇政务
  • 1篇社会功能
  • 1篇受者中心论
  • 1篇思想性
  • 1篇投毒
  • 1篇投毒案
  • 1篇主体性
  • 1篇文化
  • 1篇文化现象

机构

  • 7篇武汉大学
  • 1篇湖北师范学院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作者

  • 7篇蔡鹏举
  • 1篇李国英

传媒

  • 3篇新闻传播
  • 1篇新闻世界
  • 1篇声屏世界
  • 1篇中国记者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05
  • 1篇200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后现代视野中微博文化现象的解析被引量:1
2012年
微博是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一种新的应用形态,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媒介传播革命性的变革。它变革的不仅是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而且极大地改变了现代人们的生活和交往方式,并由此带来了社会文化的发展和变迁。媒介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依赖媒介而存在,从微博的兴起到快速发展的实践,微博空前释放了公众的个性和自由,与后现代理论不谋而合,微博文化也呈现出浓厚的后现代主义文化色彩。
蔡鹏举李国英
关键词:文化现象后现代视野媒介传播信息传播方式后现代理论后现代主义
新中国前30年对外传播的理论与实践被引量:3
2013年
就新中国成立前30年的新闻传播理念和实践来说,由于社会制度、指导思想、国际形势以及当时采取的闭关自守政策等客观历史原因,我国新闻传播理论和实践并没有和世界接轨。这也使得新中国前30年对外传播事业的实践一直处于"以我为主"的"对外宣传"的阶段。不过,虽然"文革"等政治运动极大地破坏了对外传播事业正常发展,但这个时期,我国还是建立了一个初具规模的对外传播体系,形成了自主的传播思想和指导原则,既有经验又有教训。本文通过对新中国成立的前30年对外传播实践的回顾,对该时期对外传播事业的传播理念、传播内容、传播媒体以及特点进行描述和归纳。
蔡鹏举
关键词:新中国
“受者中心论”负面效应评析被引量:6
2004年
从“传者中心”论到“受者中心”论是传播理论的发展,它提升了受众的传播地位,消解了传者的独霸,促进了媒介的发展;但物极必反,“受众中心论”的理论在商业化背景中正被演变为“受众决定论”,其表现特征是:媒介追逐着受众,迎合受众,讨好受众,因此,随之而来的是媒介社会责任和功能的衰减,媒介主体意识的弱化,媒介内容的泛化和庸俗,品位与格调的低下等负面消极影响的连锁反应。媒介应正确处理好两个效益的关系,在坚持“社会效益”,发挥其社会责任和功能的前提下,最大化地满足受众需求,从而实现媒介的“经济效益”。
蔡鹏举
关键词:负面效应社会功能主体性思想性
伊拉克战争中美国政府舆论控制策略分析
本文以伊拉克战争为研究范本,企图运用媒介社会学、新闻社会学,新闻学、传播学、舆论学等有关知识和原理,以战争和舆论为基点,分析舆论传播与大众媒介的关系,政府和大众媒介的关系,认识战争传播的特点和传播的模式,回顾美国战时舆论...
蔡鹏举
关键词:舆论控制美国政府
文献传递
场域视角下政务微博实践的策略选择被引量:2
2012年
政务微博的发展和运作已成为当下政府及学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作为微博场域中的重要一员,政务微博由于其特殊性和差异性,不仅受到现实权力的控制,而且受到虚拟网络场域的影响,使其在实践中表现出双重特征:官方的政治严肃性与民间公众的亲和性。本文运用法国社会科学家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以突破传统的二元对立的观点,分析、解读政务微博实践的策略选择。
蔡鹏举
关键词:场域
“4·1”投毒案报道的媒介思考——兼谈法制报道“度”的把握被引量:4
2013年
4月19日,复旦大学“4-1”投毒案真相大白后,始于4月15日以来连续数日的网络和传统媒体中的火爆舆论逐渐回归到常态,新闻媒体和公众开始进入理性反思阶段。这次投毒案火爆舆论的形成是源于且兴于微博,而盛于纸媒和电视等媒介的介入。新媒体日寸代如何把握好法制报道的“度”?
蔡鹏举
关键词:法制报道投毒案媒介传统媒体新闻媒体
提升与优化城市媒介形象的六大原则被引量:2
2018年
城市媒介形象是以城市客观现实、客观面貌、客观条件等为基本要素在大众媒介建构的"符号现实",其建构质量受到城市客观信息、新闻媒体报道和城市的内外部受众的多重影响,并显现出由正面、负面或单一、或多样的混合,乃至矛盾的形象。正确把握优化提升的原则,是提升优化城市形象的重要方面,是建构和传播良好城市媒介形象的前提。
蔡鹏举梁玺陈贺榆
关键词:媒介形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