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俊
- 作品数:48 被引量:327H指数:11
- 供职机构: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国土资源厅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 产业承接区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动态关系计量分析——以安徽省为例
- 2023年
- 本文在2005—2019年产业承接区安徽省两时间序列变量(lnLU;lnLP)协整检验基础上,运用VEC模型考察两变量长期变化对短期变化的调整力度,深入分析两变量Granger因果关系,脉冲分析与方差分解反映两变量作用的全过程动态关系。结论显示:lnLU与lnPU是二阶单整序列;lnLU每上升1%将驱动lnPU上升0.897%;D(lnLU,2)与D(lnPU,2)分别以6%与307%的力度调整短期偏离到均衡状态;D(lnLU)的变动是D(lnPU)变动的Granger原因;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析得出安徽D(lnLU)对D(lnPU)的贡献相对较强(66.98%),而D(lnPU)对D(lnLU)的贡献相对较弱(33.65%)。基于结论的启示:分时序与空间差别化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建立综合性的官员考核制度,逆制政府土地外延式城镇化冲动;构建多元主体的成本分担机制,切实推进人口城镇化。
- 项锦雯袁宏伟雷蕾陈笑雨蔡俊
- 关键词:土地城镇化人口城镇化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
- 长三角地区景观生态风险与人类活动强度的响应及其时空关联被引量:19
- 2022年
- 人类活动是诱发区域生态风险的重要因素,但生态风险与人类活动在不同尺度下的表征效果不一,响应程度不同,从多尺度科学地研究区域景观生态风险与人类活动强度的关联特征对于协调区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矛盾,推动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长三角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1990—2020年4期土地利用、夜间灯光、人口空间分布数据,建立市域、县域、格网三级尺度,构建景观生态风险及人类活动强度评估模型,刻画不同尺度下二者的时空响应特征,并基于Copula函数、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及耦合协调度模型,揭示景观生态风险与人类活动强度的时空关联性。结果表明:1)1990—2020年间不同尺度下长三角地区景观生态风险均呈现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且高风险地区持续减少,低风险区均呈增加趋势,其中市域尺度下高风险地区的减势最明显,而县域尺度下,低及中低风险区总体增势最为显著;2)1990—2020年间不同尺度下长三角地区人类活动强度均呈现东北高西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且高强度区域均呈现显著上升趋势,而低强度区域均明显下降,其中格网尺度下高强度区域增幅最大,达13.42个百分点,市域尺度下低强度区域的减幅最为明显,达9.76个百分点;3)1990—2020年间长三角地区人类活动强度与景观生态风险呈现正向相关性,但人类活动强度对于景观生态风险的影响正在削弱。空间上高-高(H-H)集聚区域呈现持续减少趋势,而低-低(L-L)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低-高(L-H)及高-低(H-L)在2010年后增势明显。研究结果可为长三角地区国土空间优化及生态安全维护提供理论依据,为区域生态风险防范和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 方林方斌刘艳晓蔡俊李灿锋
- 关键词:土地利用景观生态COPULA函数
- 基于InVEST和PLUS模型的杭州市生境质量时空格局演变及预测分析
- 2025年
- 杭州市作为著名省会城市中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探究城市土地利用时空格局演变与生境质量,对于实现区域内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0、201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应用InVEST和PLUS模型预测并分析杭州市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和探究其生境质量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杭州市景观基质主要为林地和耕地,建设用地和水域次之,草地和未利用地占比相对较少。2000—2020年,建设用地持续扩张,涨幅130.13%,而耕地、林地则是流入的主要地类。2)在2000、2010、2020年,研究区生境质量均值分别为0.579 2、0.577 3、0.569 0,生境质量呈退化趋势。空间分布上,低等区域集中分布于中心城区和乡镇地区,高等区分布于西南部的山区林地,整体呈现东高西低的格局。3)2020—2030年,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和生境质量时空格局演变分布特征与2000—2020年的演变趋势基本一致。3种情景下,生境质量均值大小为生态保护情景>自然增长情景>经济发展情景。可见,要落实生态优先等政策、提高区域内用地结构的优化,才能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孙严超蔡俊李天龙章磊雷蕾宋小杰
- 中国城市建成区扩张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动态计量分析被引量:11
- 2016年
- 以1981-2014年全国时间序列数据为基础,应用协整理论计量分析了城市建成区扩张与经济增长的短期波动与长期均衡效应。研究结果如下:1)两者都是二阶单整序列。2)两者是正相关的长期均衡关系:城市建成区扩张水平lnJCQ每上升1%,经济增长水平lnGDP就会上升2.57%。3)二阶差分D(lnJCQ,2)与D(lnGDP,2)的长期均衡对短期偏离的调整力度分别达到41%与-36%。4)城市建成区扩张是经济增长的Grange原因,而反向关系得不到实证支持。5)对于lnJCQ一个标准差的冲击,lnGDP响应较强烈,而对于lnGDP一个标准差的冲击,lnJCQ反应较弱。6)lnJCQ对lnGDP的解释力度达79.66%,而lnGDP对lnJCQ的解释力度仅6.66%。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建成区扩张将导致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不一定导致城市建成区扩张。这有助于形成集约用地的"倒逼机制",以较少的土地资源消耗保持国民经济健康较快发展。
- 蔡俊项锦雯董斌
- 关键词:经济增长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
- 新安江流域生境质量时空演变及多情景预测被引量:3
- 2022年
- 基于新安江流域2000、2010、2018年土地利用/覆被数据,运用InVEST模型和CA-Markov模型,分析流域内2000—2018年生境质量时空演变特征,并对2030年新安江流域土地空间格局和生境质量进行多情景预测。结果表明:(1)2000—2018年间,新安江流域的优势地类为林地和耕地;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边界不断外延,建设用地增幅高达192.66%,主要由林地和耕地流入;(2)2000—2018年间,新安江流域生境质量高值区集中于中部林地,低值区集中于市县城市区域,生境质量等级以优等级为主;整体生境质量呈退化趋势,生境质量等级发生转移的区域面积为436.44 km2,等级降低的面积为324.85 km2,等级转好的区域面积为111.59 km2;(3)2018—2030年间,新安江流域内土地利用类型及生境质量的时空演变与2000—2018年的演变趋势基本一致。三种情景下,生境质量平均指数的高低序列为:生态优先情景>自然增长情景>经济发展情景。控制区域建设用地规模,对于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性至关重要。
- 章磊蔡俊袁宏伟徐玲慧卫泽柱陈笑雨
- 合肥市房地产价格现状及走势分析
- 2005年
- 通过对合肥市房地产价格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本文认为合肥房地产价格总体呈上涨的趋势,但增幅上可能趋缓;只有政府各单位部门多方面的努力和合作,才会使合肥房价更加合理,房产市场更加有序。
- 蔡俊杨梅刘晓璐项锦雯
- 关键词:价格现状房地产价格房产市场上涨增幅房价
- 基于GIS的国家级生态县的生态敏感性评价--以安徽省霍山县为例被引量:17
- 2021年
- 以国家级生态县安徽省霍山县为研究对象,基于山地地貌特征,从自然、人文两方面,选取高程、坡度、坡向、地质灾害、水体、植被、道路、土地利用类型8个因子作为生态敏感性评价指标,将研究区划分为不敏感、低度敏感、中度敏感、高度敏感4个等级。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因子权重,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得到霍山县域综合生态敏感性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霍山县总体生态敏感性程度较高,以中度敏感为主,占县域总面积的36.66%,高度敏感区占县域总面积的18.82%,同中度敏感区一样,二者集中分布于中部和南部山区;低度敏感区占县域总面积的28.24%,均匀分布于霍山县境内;不敏感区占县域总面积的15.28%,集中分布于北部地势平缓的丘陵地区。最后,在生态敏感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霍山县现状,针对不同敏感区提出相应的用地策略,以期推动霍山县生态环境的高质量发展。
- 周晓玉蔡俊张文文
- 关键词:生态敏感性GIS生态环境
-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人类活动与生境质量时空变化特征及空间效应被引量:7
- 2023年
- 基于1995—2020年多源空间数据,通过InVEST模型与人类足迹指数法,探究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境质量与人类活动时空分布特征,进一步采用双变量局部自相关与空间杜宾模型测度两者空间依赖性与空间效应。结果表明:(1)25 a间研究区生境质量逐年下降,总体上呈“西部由南向北递减、东部交错分布”的格局。(2)25 a间人类活动强度与广度均不断加深,高低值分布以“胡焕庸线”为界。(3)人类活动与生境质量有明显的空间依赖性,LISA聚类图表明高-高、高-低、低-高集聚类型下生态区数量分别为15、5、5,无低-低集聚区。(4)不同自然-社会背景下,典型人类活动对生境质量影响的空间效应方向不同,但都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具体表现为:高-高集聚区内人口与GDP分布总效应为正,贡献度以人口分布为主;高-低集聚区内人口与GDP分布仍以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为主,但GDP贡献最高;低-高集聚区人口分布影响效应为负,GDP仍是以高贡献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为主;无论何种集聚区,交通道路都是以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为主。较科学地评估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发展现状,丰富了研究的方法与思路;数理分析基础上的相关性探讨,为研究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政策依据。
- 袁宏伟蔡俊章磊
- 关键词:空间自相关
- 耕地非农化的经济驱动因素实证分析——以合肥市为例被引量:9
- 2008年
- 根据合肥市近10年耕地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统计资料,对影响耕地减少的经济驱动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人口增长,GDP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第二、三产业产值增长以及人均居住面积情况等是影响合肥市耕地数量减少的主要经济驱动因素。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预测2015年的耕地非农化数量;指出该模型适用的广泛性,合肥市耕地补给措施可推广,然后对控制耕地非农化的约束机制提出建议。
- 马秀鹏蔡俊陈利根
- 关键词:耕地非农化经济驱动因素实证分析
- 江南丘陵典型区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及优化对策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构建科学的生态安全格局,实施相应的生态修复保护手段是保障丘陵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选取湖南省邵阳市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生态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叠加现有的自然保护区矢量,识别生态源地,利用最小累计阻力模型,识别出生态廊道及生态节点,构建研究区生态安全格局。结果显示:(1)邵阳市生态源地21个,面积为1654.14 km^(2),呈斑块状分布于低山丘陵和低山向盆地过渡地带;(2)研究识别出63条潜在生态廊道,总长2396.68 km,其中29条重要廊道和34条一般廊道,生态节点34处,与生态源地共同构成邵阳市生态安全格局;(3)基于生态阻力值,研究区被划分为五个生态安全等级,整体生态安全性较高,较高生态安全和高度生态安全面积占研究区面积的56.2%;(4)构建了“三区一带”的生态安全保护格局,划分城镇生态修复区、丘陵山地过渡地带保护区、山林生态保育区以及生态廊道保育修复带,围绕“源地—廊道—节点”的建设,提出相应的改善对策,相关结果为国土空间规划布局提供了参考。
- 徐玲慧章磊陈笑雨蔡俊
- 关键词:生态保护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