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遐

作品数:10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洛阳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军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语言文字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军事

主题

  • 3篇语义
  • 2篇语义分析
  • 2篇句法
  • 2篇汉语
  • 2篇副词
  • 1篇语法化
  • 1篇语法转喻
  • 1篇语气
  • 1篇语气副词
  • 1篇院校
  • 1篇人文
  • 1篇人文类课程
  • 1篇人文素质
  • 1篇人文素质教育
  • 1篇素质教育
  • 1篇条件复句
  • 1篇女英
  • 1篇女英雄
  • 1篇清中叶
  • 1篇全称

机构

  • 7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延边大学
  • 1篇湖南科技学院

作者

  • 9篇蒋遐
  • 1篇曾芳

传媒

  • 1篇语文建设
  • 1篇嘉兴学院学报
  • 1篇郑州航空工业...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现代语文(下...
  • 1篇牡丹江大学学...
  • 1篇语文教学通讯...
  • 1篇国际汉语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7
  • 1篇200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儿女英雄传》中的副词“都”及其语法化
2012年
《儿女英雄传》是《红楼梦》通向现代北京话的中途站,通过它可以了解汉语在19世纪中期的基本面貌。当时,副词"都"已具备表示范围和表示语气等用法,其语气副词用法中有一类兼表已然义。根据《儿女英雄传》中反映的语言事实和语法化的一般规律,副词"都"的语法化路径应该为"范围副词→语气副词→兼表已然义的语气副词"。
蒋遐
关键词:《儿女英雄传》副词语法化
“A一量B一量”格式研究
“A一量B一量”格式中的“A、B”是指能进入这个格式的任何两个不同的成分,其中的“量”指“量词”。“A一量B一量”格式是现代汉语的一个常用格式。本文从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方面对这个格式进行全面描写。 全文共分四...
蒋遐
关键词:现代汉语句法形式语义构式语法
文献传递
整指全称数量结构与语法转喻
2010年
整指全称数量结构诸如"全公司"、"满屋子"、"整条街"等作主语和作宾语时,可以指代其范围内的所有人。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认为这是"转喻"认知模式起作用的结果。
蒋遐
关键词:转喻
海峡两岸外国国名、首都名翻译的计量比较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本文基于《两岸现代汉语常用词典》,对海峡两岸外国国名、首都名翻译的差异进行计量比较,分析其原因,为两岸外来地名翻译的规范化提供一些参考。
蒋遐
关键词:国名翻译
论词内比喻与句内比喻
2014年
词内比喻和句内比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主要表现在:二者比喻的本质不变,本体和喻体的位置相同,修辞效果大致相同,喻体的选择都与人们的认知心理有关。区别表现在:喻词的显隐不同,喻体的复杂程度不同,喻体的项数不同,比喻义的临时与固定不同,比喻所需条件与否不同等。
曾芳蒋遐
清中叶以来北京话“敢X”类语气副词的更替被引量:2
2013年
在近现代北京话发展史上,"敢是、敢情、敢则、敢怕、敢只、敢仔、敢自"等语气副词相继使用,互相竞争,到现当代阶段呈现"敢情"一枝独秀的局面。本文选取《红楼梦》、《儿女英雄传》、《四世同堂》、《王朔文集》等能够体现北京话发展的文学作品为研究对象,考察北京话"敢X"类语气副词在两百多年来的更替演变情况。
蒋遐
关键词:北京话语气副词更替
汉语条件复句的逻辑语义分析
2011年
本文从逻辑学和语言学的关系入手,分析了现代汉语中条件复句“只要……就……”和“只有……才……”在逻辑假言判断中所表示的关系,并对汉语工具书中“只要”与“只有”的释义和用例存在的问题做出了一定的阐释。
蒋遐
关键词:条件复句汉语工具书
试谈人文素质教育与军队院校人文类课程的建设被引量:2
2011年
人文类课程在军校人文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军队院校已经就如何开展和加强人文素质教育进行了不少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人文类课程所占比重小、过分强调政治理论课、部分人文类课程形同虚设、语文课程被严重忽视等。针对这种情况,提出加大人文类课程比重、建立科学的人文类课程体系、探索建立合理的课程修读机制、强化语文类课程的作用、在教学法上注重课程间的交叉与渗透等建议。
蒋遐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军队院校人文类课程
“A就A在B(上)”句式的句法、语义分析被引量:6
2006年
“A就A在B(上)”句式是活跃在口语中的常用句式。该文从句法、语义平面上对该句式进行分析,首先从句法上分析能进入这个框架的“A”和“B”的性质。然后分析其语义,该句式既可以表示范围,也可以表示原因,还可以表示条件。
蒋遐
关键词:句法语义
共1页<1>
聚类工具0